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茅晨华 徐书影)如东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沃土,百万如东儿女传承红色基因,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地书写着实业发展的大篇章: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155.11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了近一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八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20年位列第37位,较“十二五”期末上升19位;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工业入库税金总量从“十二五”的末位跃居全市首位……
一个个数据,一项项跃进,是如东紧扣“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行进路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东正抢抓机遇,不断奋力追赶超越,以新格局、新技术、新产业加码经济“含金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六大产业”迸发强劲动能
近年来,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连续实施两期项目,深入推进“两海战略”,产能规模提升与市场拓展齐头并进,整体发展迈入快车道。尤其今年在抢装潮背景下,公司密切了与“链”上配套企业——江苏海装的战略合作关系,先后为苏交控、华能、协鑫等如东沿海在建海上风电项目配套5兆瓦叶片上百台套,公司效益较去年增长30%,全年有望实现应税销售超10亿元。
海上风电是如东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来,如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借着海上风电快速发展“东风”,全力加快海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十三五”期间,我县海上风电在建项目13个,总装机容量380万千瓦,投资686亿元,均列入省、市重大项目。目前,如东已初步构建起“一园一港一联盟”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格局。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在显现,1至4月份,全县75家产业链企业实现应税收入177.8亿元,同比增长88.0%。
海上风电产业正蓬勃发展,而有30多年发展历史的安全防护产业也在迸发新的生机。恒辉安防成功上市力争打造无人化黑灯工厂、赛立特与海外知名个体防护装备企业合作建立品牌效应、九九久科技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车间获评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近年来,我县围绕安防产业对产业链进行前延后伸,已经初步形成了高端个体防护装备(PPE)产业供给端企业初步集聚、高端材料制造商聚集以及头部企业的外向延伸等优势,2020年全县102家安防产业企业完成应税销售67.87亿元,同比增长15.63%。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如东始终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作为如东“产业强县”战略的强大支点,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安全防护、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六大产业多点发力的产业格局。2020年,我县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900亿元,增长14.4%,新增亿元以上企业40家,新增上市报会企业3家,其中过会企业1家,工业入库税金达到53亿元。
“创新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日前,我县发布了制造业创新发展“新政30条”, 涉及支持“双创”载体平台加速发展、聚焦创新企业集群做大做强、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发展投入、助力企业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发展“软实力”快速提升、构建产业人才发展崭新格局等七个方面,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用真金白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是我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例如如东经济开发区就出台了《如东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由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企业人才引进、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及研发平台等高科技创新事项进行奖励。位于该区的江苏和网源电气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受益企业,去年企业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获得了5万元的财政奖励,而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奖励办法下,企业还累计获得开发区拨付的78万元奖金。“财政资金的支持,让初创科技型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看得到的政策红利,也有了更多科创投入的动力。”总经理林永清说。
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成为吸引科技型企业的“强力磁场”。“十三五”以来,全县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0多个,产学研合作金额超过4亿元。2020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7%,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7件。精华制药、如石机械、中天科技等企业的10个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鉴定,恒辉安防、中天电气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东电子、强生安防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宏泰高分子功能性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声隆隆,各岗位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作业。该项目总投资10.15亿元,新征用地90亩,新建专用生产厂房、研发中心及其他附属设施5.1万平方米,由国内新材料研发制造新锐企业深圳亚微科技投资建设,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应用于各领域的新型材料300万平方米、销售20亿元的规模。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县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动重特大项目落地落实,为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增添强大动能。“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28个,其中百亿级项目6个,总投资2040亿元。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工业应税销售总量保持全市第二,达1900亿元。应税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由“十二五”末的151个增加到 264个。服务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以港口物流、黄海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洋口港现代物流园成功创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获评“中国温泉之乡”。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130万亩,占比达80.3%……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达产,夯实了如东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如东擘画着新的未来图景。县发改委副主任曹爱明介绍,“今年,我县将通过加强项目招引研判、优化项目审批程序、改革工业项目供地方式等,高质量推动项目的招引、落地、投产。” 目前,如东在建的6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全面提速,进入陆续量产新阶段。今年1-4月份,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25.33亿元、应税销售482.67亿元,同比增长31.21%和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