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钱海军)14日上午,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昌龙带队调研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
“今年调解矛盾纠纷多少件?主要集中在哪些问题上?”调研组一行来到洋口港人民法庭,实地参观了诉讼服务站、家事法庭、人民调解工作室,详细了解洋口港法庭品牌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在县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站和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陈昌龙认真询问驻站(室)人大代表的排班周期,以及“1+4”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制度开展情况。调研组一行还实地调研了南通如东海事处“海上红枫桥”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诉源治理工作情况。近年来,如东人民法院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将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指示要求,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格局,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定位、职能和使命,突出抓好对接、分流、指导、督促、确认五个关键环节,构建了“1+4+24”涉诉矛盾系统共治工作机制,将涉诉矛盾纠纷“返流”到源头化解,有效增强诉源治理靶向性、实效性。
陈昌龙充分肯定了县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他认为该项工作在“前端”融入了社会治理。完善了“一体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条线”审务下沉机制和“一盘棋”法治力量育强机制,构建了“1+4”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体系,充实壮大了基层解纷力量。在“中端”叫响了调解品牌。以打造老法官、金融纠纷、商会商事调解中心为抓手,在行业性类型化调解上取得突破。以委派调解实现专业化解,推行“一庭一品”建设,持续擦亮品牌,发挥平台效应。在“末端”把牢了诉讼关口。人民调解员实现驻院庭全覆盖。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作用,弥补管理漏洞,消除涉诉隐患。用好数字化系统,提升了工作质效。
就下一步工作,陈昌龙强调,一是要进一步坚持法治引领,“全链条”参与纠纷化解。强化协同治理,形成依靠党委政府、调动基层组织,协同社会力量、激活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诉源治理工作格局。用好村居(社区)—镇区(街道)—人民法庭“三级解纷”机制,通过法官、法官助理、网格员线上、线下双向联系,将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一线。加强前沿阵地建设,配齐配强人民法庭力量,协同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站,确保代表常进、群众常来、联络常有、效果常见。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基层自治,“全方位”提升能力水平。持续筑稳夯实村居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基层力量,引导基层群众主要借助基层力量处理民间纠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同时选取典型案例,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旁听庭审,切实提升基层解纷水平。持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在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通过法官进网格、法治进基层、巡回审判等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三是要进一步创新工作体系,“全要素”融入社会治理。畅通调解渠道,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仲裁等多元解纷渠道化解纠纷。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打通“数据孤岛”,坚持数字赋能,实现信息共享,全面预判防范风险,优质高效化解纠纷。完善司法建议府院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类案指导功能,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扎实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翟建华参加调研并主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