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红木雕刻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记如东硬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陈俊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11-03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葛重阳 王莹)近日,第四届南通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名单揭晓,如东硬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陈俊的作品获工艺美术设计大赛金奖。今年60岁的陈俊与红木艺术文化结下了长达40多年的缘分,如今他已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红木十佳设计师。

“这个雄鹰要有气势,你看看,从它细致的部位再到粗的轮廓,最后雕的时候要注意,先雕粗的轮廓,再雕细的部位。”近日,记者来到彩神红木雕刻厂,陈俊正在车间里教学徒如何将屏风上的雄鹰雕刻得再细腻一点。说起与红木的缘分,陈俊告诉记者,从小,他在家庭的熏陶下对美术和雕刻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学后,他就购买了很多美术教材,练习了各种绘画、素描等,同时研习了书法,学会图章雕刻,为红木雕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85年,陈俊在县雕刻总厂担任雕刻技师,虽然年轻,但他头脑灵活,在厂期间,他创作的观音、如来佛、神龛等立体雕刻作品远销海外,并获南通市“金鹰奖”及香港“亚洲精品奖”。由于企业改制,他开始独立经营雕刻工艺品,1995年,陈俊创办了如东新光红木雕刻厂,之后更名为如东经济开发区彩神红木雕刻厂,同时创立了品牌“彩神缘”。

为了更好展示红木家具的魅力,传承这一传统技艺,2002年,陈俊投资建造了2000多平方米的民间红木艺术馆。艺术馆以中式风格为主,将红木家具与中式家装相结合,雕刻艺术品与中式软装相呼应,完美地展现了中式家居的魅力。此外,他不断研究红木市场消费群体,在做好传统红木家具的同时,设计出5个系列的新中式家具,不仅简化了传统家具风格,增加珐琅彩、玉石、藤面等多种元素,还将人体工程学融入家具设计中,实现了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陈俊介绍:“目前,企业正在往家居文化方向发展,就是把红木家具、家居文化和使用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全屋定制。”

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同时,陈俊不忘精进制作技艺,40多年来,他将雕刻理论和制造实践相结合,不断细化红木制作工艺。不仅利用无缝工艺解决了自古以来家具易开裂变形的问题,更创新了雕刻和打磨工艺:将工笔画用浮雕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家具上,并延续和开发了5000目砂纸打磨技术,卓越的手工技能,使完美的家具形体、式样表现出作为物质产品的文化性、艺术性。

凭借精致的雕刻技艺和艺术的创新思维,多年来,陈俊的作品获得多个省市级和国家级大奖。“插屏、圆花架、横衣架、穿衣镜”四幅作品入编中国古典家具经典款式图文大系,得到了故宫博物院多位专家的好评。

如今,红木雕刻非遗项目的传承遭遇重重困境,非遗传承人如何“守艺”成了陈俊思考的重点。陈俊在取得了非遗传承资格后,开设了雕刻艺术工作室,并在南通大学红木雕刻艺术研修班担任特聘教授,通过带徒授业的方式,培养了一批红木技艺传承人,其中省传承技艺技能大师1名、工艺美术师1名、技师5名,他们的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中屡有获奖。“我和师父学了十多年了,从刚开始的绘画基础、学素描、再学雕刻工具的基本功,目前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一件木雕作品,特别是最后的丝翎檀雕,涉及到很多技法,师父全程手把手指导我,对我帮助很大。”学徒杨雪春表示。

据了解,我县红木企业有80多家,但是分散在各个乡镇。为了整合如东的红木资源,2015年,陈俊出资、组织成立了如东县红木行业商会,并投资新建了4600平方米的彩神紫檀博物馆,馆内设有传承展示厅、生活馆、红木工坊、精粹堂、聚慧厅等,其中精粹堂展示了商会会员的工艺作品,聚慧厅则用来定期开展红木沙龙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如东精品红木文化品牌,更促成红木企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一个品牌,一起包装,一起宣传,促进了同行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企业的共同进步。”陈俊表示。

作为县政协委员,针对如东红木行业的实际情况,陈俊提出了多项提案并被采纳,2017年他提交了《关于组织申报“中国红木艺术之乡”的建议》,经过层层审批,去年12月,经中国民协党组讨论研究决定,国家级专委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红木雕刻文化传承研究发展中心”落户如东。陈俊告诉记者:“红木雕刻是我们如东的一张文化名片,成立后,不仅能更好地促进红木艺术的传承、发扬和创新,还能提高如东的知名度。”

今年初召开的县两会期间,陈俊提交了《关于打造扶海洲非遗文创旅游街区的提案》,提出整合各门类资源,将非遗、民间工艺、如东书画等文创产品进行集中展示交流,而扶海洲仿古街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可将其打造成一个集传承、研究、创作、体验、交流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非遗+旅游展示街区。目前提案正在有序办理落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