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回眸2024——奋‘竞’中的如东”系列报道之六
欣欣向荣 “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发展的宏图,总在奋斗中铺展。

如东,处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叠加区域,近年来坚持“向海发展、耕海图强”不动摇,将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3+2+1”现代产业体系。在中天科技、嘉通能源、海力风电、九州星际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下,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崛起,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蓬勃向新,千亿级产业蓝图正加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现实图景。

强链聚势:

攀高逐新 锻造产业集群“强引擎”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在如东,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迅猛,关联度高,集聚效应显著。

2024年,总投资12.5亿元的恒越安全防护用品(南通)有限公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项目开工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恒诺年产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新材料项目投产后,将为我国橡胶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九州星际作为新材料上游企业,积极发挥“以商引商”作用,推动产业链闭环,吸引众多企业来如东投资兴业,助力优质生产要素向如东新材料产业聚集;科森集团被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物流条件及园区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吸引,决定投资建设年产220万吨绿色聚酯新材料项目;南通康普来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同处5G/6G通讯滤波器及元器件产业链上下游,在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牵线搭桥下,艾通华从苏州跨江而来布局新项目,产业链再度扩容,形成方圆三公里的“合作圈”,产业集聚力进一步增强。

引龙头,聚产业。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统筹推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创新+制造”产业布局、“涉海+临海”资源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长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和产业创新先导区、低碳发展引领区,百亿产业集群竞相涌现。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如东紧扣主导产业、重点链条和“链主”企业,精心绘制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众多“链主”项目纷纷落户。其中既有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重点产业链项目,也有央企、国企项目,为如东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链主”项目的强大“虹吸”效应下,优质项目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同时,如东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储备,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如东阳光岛集聚了中石油、国信等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共同瞄准千亿蓝海LNG产业,加快强链及产业配套建设。如今,如东正全面融入长三角北翼江海组合强港和万亿级绿色高端临港产业基地建设,将潜在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奋力打造“全市跨越发展增长极、全省向海发展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的生动实践中,勇当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创新驱动:

科技赋能 奏响产业发展“奋进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在如东,创新热潮涌动,为千亿级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冬日暖阳下,生产车间繁忙有序,建设景象热火朝天,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曲”。

江苏九州星际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全球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的最大供应商,成立特种纤维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先进纤维复合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加码“一根丝”科技含量。如今,围绕“一根丝”,公司产品线提升至上百种,年产能从1600吨提升至23000吨,客户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东不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成功研发出一系列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领域。相关企业还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高校、科研机构达成产学研合作,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见效。

近年来,如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投入不断增加,创新布局愈加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能力不断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大幅提升。

去年,如东开展“创新转型加速年”活动,新引进科创项目187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7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家,总数突破100家。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34个,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名。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1%,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启动运行,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名上升至第20位。加快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9个,7家企业创成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3家企业入选制造强省“1650”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

今年,我县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进力度,引导纺织、化工、安防等传统行业加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巩固扩大新兴产业优势,抢占未来产业细分赛道。利用LNG冷能资源,推进液态空气储能、算力中心等冷能梯级利用项目。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统筹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绿电交易和溯源认证,推动绿电进园区、进企业,提高绿电就近消纳能力,高标准建设(近)零碳园区和工厂。

优化营商:

暖心服务 打好服务产业“组合拳”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如东,暖心服务为产业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企业巨额投入的信心,源于地方政府贴心的服务。金红叶纸业(南通)有限公司总投资高达450亿元,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化、环保型生活用纸生产基地。如东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以“全流程代办、全天候跑腿”的方式,提供零距离、一站式服务,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让企业负责人对如东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

“从项目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再到‘竣备即发证’环节,县数据局帮办人员及时帮我们解决手续办理中遇到的问题。”位于河口镇的南通彩衡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档包装新材料研发与生产项目车间内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在抓紧调试设备,公司负责人点赞县数据局暖心的服务。

去年,县数据局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联动首创了“竣备即发证”创新服务举措,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部门协同办公,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的当天进行产权登记,同步发放《竣工验收备案表》和《不动产权证书》,实现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与不动产权证书“并联办理,一日办结”。截至目前,我县已有7个项目顺利实现了“竣备即发不动产权证”。

这一举措,真正意义上打通了政务服务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创造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发展永远无止境,服务永远在路上。

今后,如东将继续主动提供技术升级、技术转让、上下游供销链交流合作等服务,实现上下产业链信息畅通。加大政策支持服务力度,帮助企业常态化做好各类培训服务;遵循“高度落实+高效审批”原则,利用数据资源归集、内外共享简化报批材料,开展“拿地即开工”服务,做好全流程代办帮办和审批“前延”工作,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速。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坚实的支撑。

风正好扬帆,奋楫正当时。作为省市沿海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东将推动产业向“高”攀登、向“新”发力,构建韧性更足、质态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