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要闻关注
佳节又重阳 习俗知多少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23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葛重阳 吴莎莎)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经过2000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伴有形式多样的习俗。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在汉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同时,农历九月俗称菊月,重阳节前后也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菊花节”,观赏菊花、喝菊花酒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县,最常见的庆祝重阳节的方式就是吃重阳糕。民俗专家沈阳告诉记者:“在我县,有的重阳糕上面要插一个红色或者绿色的重阳旗,也有的糕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有重阳(羊)之义。重阳节吃重阳糕,也有祈福老人高寿的含义。”

重阳糕和平常的一些五色花糕类似,它的形状或圆或方,但是上面要放有桂花蜜、红绿丝,中间也可以放糖、洗沙等,口感绵糯,老少皆宜。在县城碧霞小区附近的一家馒头店,工人从调配米粉开始,磨粉、细筛,每一步都由手工制成,纯手工制作的重阳糕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每到这个季节提前三四天就开始做,逐渐有顾客引到这里来,重阳节当天,我们从早上做到晚上,一天要做六七十笼。”馒头店店主介绍。

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从汉朝开始重阳节就变成了敬老节,那时就有‘五十杖于庭,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的说法,如今我国仍然延续这样的政策,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在景点可以免费的旅游,真正做到了‘七十杖于国’。”沈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