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通讯员 郑寒冰)总投资约10亿元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建设完成;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地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点位确定中;如泰运河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紧锣密鼓进行;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安装到位30根;河道疏浚及生态河建设、拆坝建桥180座……
民生实事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如东人大系统结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督促和支持作用,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提升民生高线,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小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贡献代表智慧和人大力量。
“点单”+“定单”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架起“连心桥”
“增加充电桩数量迫在眉睫。”“处理好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关系非常重要。”在城中街道人大代表书吧,县人大代表们正在讨论辖区小区现有的问题。
今年,城中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举措,让理论政策“沉下去”,让民情民意“浮上来”。城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顾炜表示,“今年,我们聚焦群众最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打通基层治理新路径,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以‘六大助力项目’为抓手,让人大代表积极履职。”
“浒澪中心河竹园段没有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这是村民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民生需求。”今年年初,栟茶镇人大第二代表组冯小利、沈志相等人大代表,在村里走访发现问题后,随即开展实地调研,与专业人士探讨解决方案,形成了建设河道边坡安全防护栏的微实事项目。不到3个月,河道边坡安全防护栏安装完成。“在民生实事项目产生过程的每个环节上,我们做到群众积极参与,人大代表及时汇集诉求,搭建起一个‘听人民心声、替人民进言、为人民尽责’的平台。”冯小利说。
其实早在2017年,我县各乡镇就开始探索试行乡镇政府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2019年,乡镇基层实践成功上升为县级决策部署。县政府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民生实事。县人大延续了代表集中走访的方式,通过广泛征集、初选、审议、差额票决等一系列程序,由人大代表票决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今年年初,在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352名县人大代表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从12个备选项目中,票决出2023年县政府实施的十个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结果当场公布并向社会公开。最终,包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巩固提升、城市安全微改造、城市品质提升、城乡保障能力提升、教育设施升级、卫生健康守护、“一老一小”关爱、乡村振兴提质提标、生态环境优化、文明素质提升在内的10个项目,成为今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实施项目。
“我们要将政府财政支出用在刀刃上!”张小芳代表郑重地投下了一票,她希望通过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这一接地气的方式,让民生实事项目和百姓最迫切的需求同频共振。
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票决,推行“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办单、人大评单”的民生实事项目票决机制,让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是县人大常委会情系百姓的一项创新举措。
票决之后,县人大常委会将把督办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作为贯穿全年的重要工作,建立领导班子领衔联系民生实事督办推进制度,全程跟踪督办,实行清单交办、清零整改,发现问题清单组织“回头看”,督查办理部门逐项整改、逐条清零,使民生实事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线上”+“线下”
实施闭环式监督 打好“组合拳”
“这条关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巩固提升项目的意见建议,显示正在办理中。”县人大机关工作人员指着手机上的“如东智慧人大”APP说,“我们通过这个软件可以及时查看相关领导、委室、牵头单位跟进项目的督办进度,代表履职情况实现‘全过程留痕管理’。”
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网站—公众号—APP”等线上平台组织代表上传主题实践活动履职情况,定期更新维护平台数据,客观、全面地展示代表履职风采风貌和实绩实效。
除强化线上平台使用外,今年县人大常委会还实现线下阵地“建管用”全覆盖。
“项目立项并非代表履职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代表们深入一线,跟踪监督项目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参与工程验收,客观公正地对项目实施效果予以评价,形成长效管护机制。”掘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赵旭表示,今年掘港街道人大将农路提档升级项目列入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组织实施9条共1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大中修工程建设。为确保工程进度,掘港街道人大代表现场踏勘,广泛调研,制定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督查工程质量、进度。
今年以来,为全力保障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我县通过齐抓共管聚合力、全过程“嵌入式”跟踪监督的方式,优先落实民生实事项目的各项要素保障,资源配置优先满足、财力支撑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优先供应。书记、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县领导亲自深入民生实事项目现场,调研、视察、指导在建项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县政府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年度政务督查和考核内容,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县人大采取“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视察、全年一评议”的方式进行。由分管领导牵头,分条线组织项目观摩和集中视察活动,基层人大组织代表进社区、进现场,参与民生实事项目督办,科学有力监督,通过“看、听、问、议”的方式,对实施欠佳的项目,查找问题症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年底,常委会会议集中听取县政府关于2023年全县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的报告,开展评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在次年人代会上向全体人大代表书面报告本年度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和满意度测评结果。
同时,县作风办落实专班专项督查,定期发布督查专报,对进度滞后项目,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完成时限,有效传递压力,确保民生实事按序时推进;新闻媒体全景式宣传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阶段性成效,及时挖掘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全面、深入地宣传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新亮点、新成效、新经验,提高广大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知晓率、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度。
“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到了目前阶段,不能仅仅满足于‘有’或者完成,还要进一步分析研判项目建成后的实际质效,不断创新监督方式,防止出现建成不用或重复建设的现象,确保建设效果与群众需求相匹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缪卫宏表示,“我们将对近年来民生实事建成项目‘回头看’,对建后使用、管护、运行情况进行情况评估,避免项目实施流于形式,浪费财政资金,不断健全群众参与、民意沟通、长效管护等制度,同时也为下一年政府民生实事的遴选提供依据。”
“抓大”+“兜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答好“民生卷”
走进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崭新的大楼、生机勃勃的绿化,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百件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的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按普通高中四星级标准设计建设,新校区占地面积近 250 亩,毗邻全县首个湿地主题公园——鹤鸣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项目于去年2月正式开工,今年秋学期迎来2023级高一年级的全体师生,将为师生们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大项目开足马力跑出“加速度”,小微项目精准施策暖民心。
“长沙镇港城幼儿园提供公办幼儿托育延伸服务后,双职工暑期没办法照顾小朋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正做到了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长沙镇居民陈莉丽喜悦地说。
为推进托幼一体化,发挥幼儿园专业资源集聚优势和管理体制优势,加大幼儿园对托班的辐射力度,县卫健委以落实省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做好普惠托育机构、示范托育机构的培育和推进,推动普惠托育服务提质扩面。“在长沙镇的示范引领下,目前大豫镇、岔河镇也建设了大豫镇海滨幼儿园、岔河镇中心幼儿园托育部项目,推进公立幼儿园开展托班延伸服务工作。”县卫健委副主任顾溯溯表示,“截至目前,全县公立幼儿园延伸托班已经覆盖了10个镇区,剩余镇区也在积极推进中。”
以“微实事”助力“大民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新内涵。今年,我县把民生微实事项目作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补充,人大代表下沉基层,充分发挥与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广的优势,关注群众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收集“细枝末节”和“急难愁盼”,兜底一批民生“微实事”项目,可以说,“小提升解决大难题,小资金带来大成效”。
民生实事面广量大、点多线长。今年我县共有57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社会关注度高的学校、医院、道路建设等重大民生项目,有关系老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具体“小事”。无论“大事”“小事”,都是老百姓的所期所盼,解决好了,就能极大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大力度推进,秉持民生领域投入‘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对正在实施的项目轧紧序时、靶向攻坚,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让项目早建成、早使用。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做好‘后半篇’文章,将项目建设质量、后续长效管理纳入评价体系,确保群众早受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昌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