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5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清水绿岸”提质行动第三年攻坚重点的建议)
来源: 如东县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1-12-16 累计次数: 字体:[ ]

康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清水绿岸”提质行动第三年攻坚重点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县水环境整治工作的的关心!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进行了专题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落实“河长制”“断面长制”为抓手,以推进“清水绿岸”提质行动为重点,坚持河岸共治、水陆兼顾,切实加大组织推进、统筹协调、环境整治、执法监管和督查落实力度,全县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持续向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攻坚责任。

把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整治责任红线,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体系,切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攻坚工作格局。

(一)健全运行体制,做到管理“全覆盖”。一是整合资源压实责任。为进一步凝聚整治合力,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攻坚办、河长办、五位一体办、治水办、人居办、虾办等涉水职能部门的科室进行了深度整合融合,所有人员集中办公、统一调配,拧成一股绳,统筹推进全县水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二是强化督查推进。出台推进“清水绿岸”提质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并就基础设施建设、河道疏浚整治、突出问题整改等重点难点事项,带队深入一线督查督办;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问河长、问局长”、执法检查、专项评议等系列活动;县政协先后就农村黑臭河道整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视察督察,全力助推“清水绿岸”提质行动。三是强化考核奖惩。将“清水绿岸”提质行动纳入对镇区和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设立污染防治攻坚专项工作奖,并作为三个一票否决事项之一。通过专项考核、实绩公布、点评推进,一方面强化了对污染防治攻坚和“清水绿岸”提质行动的过程控制,确保了重点攻坚项目序时推进,另一方面压实了镇村责任,形成了“一竿子插到底”抓落实的局面。强有力的督查考核和跟踪问效倒逼各地、各部门扛起污染防治主体责任。

(二)增强协同机制,做到推进“全方位”。一是建立河长约谈问责机制。针对流域内极少数河长虚假巡河,县作风办进行了问责。今年,县河长办、攻坚办将对水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慢、河长不作为、交办问题不整改等现象对河长进行约谈,4月29日、5月8日,县副总河长以及县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共约谈了八个镇级总河长,进一步压实治水责任。二是建立总河长巡河报备机制。镇级总河长巡河向攻坚办、河长办进行报备,两办派人参加镇级总河长巡河活动,并就发现问题进行交办督办,形成闭环。三是建立“最美最差”评比机制。为进一步压紧压实河长责任,实现河长考核从巡河频次向巡河质量的转变,河长办、攻坚办通过对河道整治、河长履职、长效管护等情况明察暗访,对河道进行评比打分,评选最美、最差河道和最美、最差河长,去年已评选出流域内第一批最美、最差河道各20条。今年评比活动已部署开展,最差河道河长将在全县大会进行表态发言。四是建立水质预警机制。在全县一二级河道及重要的三四级河道设置176个监测断面,每月定期监测三次,对水质严重下滑的,及时向乡镇和河段长预警。五是建立明察暗访机制。县攻坚办、河长办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交办督办。并制作暗访专题片,在水环境整治会议上通报。同时,通过“百人检查团”等活动,压实各级河长及各部门职责,助推遥望港河整治工作。六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加大推动如泰运河整治,坚持“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实现奖优罚劣,在如泰运河流域范围内试点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设置进、出断面,根据进、出水质开展考核,实施资金奖补、及时兑现,进一步压实了地方政府对本辖区水环境质量的主体责任。

二、坚定必胜信心,持续改善区域水质

今年是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第五个年头,是我县“清水绿岸”水质提升三年行动“见成效”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河长、断面长、点位长责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护,切实改善全县水环境质量。

(一)进一步压实河长责任。一是完善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在三级河长的职责设计上,进一步突出差异性和互补性。我县将在《如东县河长履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规范河长设置,明确工作责任。县级河长重“推动”,负责重点、难点工作的协调推进;镇级河长重“落实”,负责河道整治措施的推进、落实以及督促职能部门履行治理职责;村级河长重“巡查”,负责加强巡查,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对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上报。坚持把各级河长作为河道治理、保护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制,健全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河长履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调每次巡河都必须发现问题。二是建立“河长+检察长”工作制度。县检察院在县河长办设立如东县人民检察院派驻县河长办检察联络室,派驻检察联络室负责落实全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的日常协调、组织、监督工作,做好线索移送、联合督导巡查及河流管理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等方面工作,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提出开展专项行动或重点治理的建议,并落实检察院和河长办确定的其他工作任务。三是完善“河长+断面长+点位长”工作制度。河长、断面长整合统一,该条河道河长即为河道上国、省、市考断面断面长。对17个市考以上断面,每个断面明确N个点位长,实行点位长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二)加快推进控源截污工程。坚持生活污染、工业污染、面源污染三源同治,持续削减入河排污总量。一是强化生活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PPP项目,确保年内11个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2021年新建乡镇污水收集主管网不少于20公里、支管网不少于60公里,“六小行业”和“10+3”必接单位污水纳管处理率不低于80%;新建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区17个,完成不少于1.7万户分散农户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将建成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示范区5个。二是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县攻坚办、生态环境局已完成重点涉水企业排查,形成目录清单212家,下一步将重点加强涉水企业整治和监管,杜绝污水直排。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水纳管、应急处置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各镇(区、街道)工业园区,管网覆盖范围内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纳管全覆盖,管网覆盖范围外企业和园区外企业实现达标排放或应急管控全覆盖。三是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巩固畜禽、南美白对虾规范养殖整治成果,实施4个国考断面附近村秸秆全量离田工作,试点栟茶镇兴凌村和兴灶村夏季秸秆生态犁耕深翻机械化还田,鼓励骨干河沿线夏季秸秆离田,试点秸秆犁耕深翻机械化还田集成机插秧,积极推广秸秆多形式利用方式,提高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三)切实加大内源治理力度。坚持活水畅流、河道疏浚、岸坡整治同步推进,持续深化河道综合整治。一是全面开展区域治水工作。今年我县将按照南通市区域治水统一要求,结合如东实际,开展如东板块区域治水工作,以国省考断面为中心,以水质达标为主攻方向,开展区域治水工作。二是整村推进农村河道治理。今年将17个市考以上断面所在村、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共49个村,整村推进河道整治工作。三是实施河道沟塘整治。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河道“清四乱、两违”专项行动,整治黑臭水体及沟塘1000多条(段),清理河道“四乱”130处。推进阻水设施清理、坝头坝埂拆除、狭窄河面拓宽、断头河滨贯通,实现河道畅通、水系贯通,开展界河整治工作。四是实施岸坡环境整治。采取工程护坡和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措施修复坍塌、水毁工程,维护河势稳定和岸坡安全;加强排污口管理,将排污口日常监管列入各级“河长”“断面长”“点位长”履职巡查的重点内容。加快构建河道绿色生态体系,组织实施拆违还绿、退耕还绿、见缝插绿、集中植绿、长效护绿等活动,建设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

(四)全面提升长效管护水平。坚持建管并重、治保结合,压实管护责任,严格管护标准,确保管护效果。一是严格管护标准。加强河岸共治,推进农村河道管护的市场化、专业化、机械化,提高管护效能,全面提高河道长效管护水平。开展河道清障、清理、清洁“三清”行动回头看,实现河道“三清三无”。将已整治河道立即纳入长效管护目录,重点对已整治河道的长效管护进行考核,杜绝已整治河道出现回潮现象。二是加强执法监管。加大联合执法,推动水务、环保、交通等部门综合执法,做到河道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加密水质监测频次,加强溯源分析、数据运用和监测预警,为环境管理、调水引流、精准执法、科学考核提供技术保障;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逐步安装含特征污染物的自动监测监控系统,达到实时监控、及时预警要求;积极探索并推广使用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治理技术以及经济适用、简单有效且方便实施的治理装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县河长制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如东县水务局

2021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