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创建无“微”不至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19 字体:[ ]

(全媒体记者 周雨霁 朱海城)城市文明,见微知著。

近年来,如东规划建设小型绿地空间、大力治理背街巷道、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社区边角地带、创意设计城市细节……一系列精细化治理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城市面貌。着眼消除城市文明创建死角和盲区,立足从细节上凸显创建“绣花功夫”,小区周边、街头巷尾、道路拐角都被利用起来。

“微变化”的背后,是城市治理方向的转变,这些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都是流淌在这座城市经络中的“微观”文明。

“微”在绿地空间小型化

“小区离大型公园太远,现在少年宫西边建了个小游园,环境很好,我常常去锻炼身体。”家住中央广场3号楼的居民陆亚兰告诉记者。她所说的小游园位于县少年宫北门西侧、解放路南侧,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设前,临近解放路的是砖砌围墙、高大广告沿线遮挡,其后则是一片经久未用的荒地。

县住建部门踏勘荒地现场,进行绿化方案构思,并及时安排绿化企业进场施工。经过园艺师的精心打造,昔日的荒芜之地旧貌换新颜,新栽种的苗木郁郁葱葱,园路周边有精心布置的石块、时令的大丽花、竞相绽放的树型月季,龙王桥畔,倒映水中的不只有垂柳,还有时时驻足观赏的居民。

不断规划新增大型绿地的同时,散落在城市角角落落的微小空间更需要精心点缀。今年以来,我县共投资近1000万元,对城区边角地、零碎闲置地等小区域进行空间改造,陆续实施了县少年宫北门西侧小游园、雨润广场东北侧绿化改造、苏建新天地三角岛周边街头绿地新建、廉政文化园东北侧小型地块绿化提档升级等36个微空间绿化项目,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这些见缝插绿的城市小景,提升城市绿化品质,让百姓有了实打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微”在整治提升精细化

从细微处入手,综合利用城市微空间,从细微之处提升城乡颜值,我县还在整治提升中注重精细化。

掘坎路位于县城城郊,以往,疏于管理的路边垃圾堆放问题严重,路北侧的简易棚和广告牌随处可见。“以前河边有苇草,路北边有广告牌,有杂乱堆放的货物,非常不整洁。”刘竞在路北侧开店10多年,整治前后的变化她看在眼里,“现在环境清爽,市容整洁,连白鹭这样的鸟儿都飞过来了。”

“从今年4月开始,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清理整治,清理了堆放垃圾十多处,不规范简易棚和广告牌三十多处。”县城管执法大队城中街道中队中队长陈伟介绍说。整治后,不仅道路两侧的垃圾和违章不见了踪影,南侧地块还由城中街道负责,全部进行了绿化补种,令人眼前一亮。

今年以来,在“五小行业”店外占道经营、专业马路市场、城郊接合部、高音喇叭促销、城市牛皮癣等方面开展大型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县城管部门还从微观环境、微小空间入手,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一旦发现随地乱扔垃圾、烟头的现象,我们的日常巡查人员会及时制止,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此外,县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教导员葛海军告诉记者,清理整治也在细节和死角上下功夫,“城市的后街后巷,楼道里的牛皮癣,还有沿街店面的空调外机后面,这些都是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城市死角,我们都是一户一户地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及时查处。”

“微”在小区改造宜居化

小区环境关乎居民的日常住行,改造更要“温柔细心”。如何通过小而美的“微改造”,为居民带来身边的“微幸福”,是当下城市治理面临的新课题。

位于少年宫幼儿园东侧的建材小区年代久远,改造前,小区沟塘发黑发臭,私家菜园、鸡棚随处可见,小区出脚紧邻范堤北路和解放路的交叉口,没有一个像样的停车场。

“最怕的是高温天和下雨天,天气热了,小区里臭烘烘的,一下雨路上全是积水。”居民韩曙光给记者描述。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小区宛如一个“城中村”,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

今年,城中街道投入近30万元,将小区的杂树、菜园清理,鸡棚拆除,并在路口夹角开辟出一块1000平米左右的空地,建了小停车场,设置车位50个,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的小区道路也实现了硬质化。韩曙光感叹说:“现在,像我这样年纪大、腿脚不便的老人,也可以放心出去散步了。”

在街道、社区合力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每年县城管部门还列出计划名单,分批对全县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工程。今年,我县投入6500多万元对三元世纪城、王彭新村、昆仑花苑、港汇国际、军休所、清华苑6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内容除了涉及雨污水分流、停车位规划、监控和路灯改造以及绿化的维护、升级、提档等多个方面,还会对小区围墙、楼道、扶手、传达室重新粉刷出新,全面改善老旧小区的面貌。

大到一个停车场、一片绿化,小到一处狭窄的楼道、围墙,这些遍布在各个街道社区的“边角料”空间,都有“微更新”的余地。持续更新完善居住环境的方方面面,县城的每个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