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今日关注
如东:聚力“三大变革” 谋求高质量发展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18-02-09 字体:[ ]


(文/记者 王玲玲 图/通讯员 李献诚)项目建设连续两年跻身南通第一方阵;与江苏省高投公司合作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荣获“省优秀管理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称号,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共建共享,民生类财政支出占比超八成……2017年,如东迸发出钻石效益,港口优势、空间优势、人居环境优势日趋凸显,成为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

又是一年新征程,战鼓频催马蹄疾。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县委书记潘建华强调:“进入新时代,立足新起点,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秉持‘创新创优创品牌,提质提效提水平’的总要求,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

动力转换

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春寒料峭,江苏三元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等年生产能力,年销售额约76亿元。

“原计划是一次性上3个项目,看到国内氢气需求越来越大,食品级水果蔬菜消毒防腐剂生产还是空白,洋口港审批服务高效到位,一口气就追加了两个项目,一年内连上环己酮、尼龙6等5个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达产后年新增销售72亿元。”台湾中石化旗下的江苏威名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志中介绍,这5个将于今年相继投产的项目,只是台湾中石化在洋口港建设化工新材料基地的开篇之作,“未来几年将持续投资新上项目,打造千亿产业。”

2017年,重特大项目蜂拥而来,金光集团总投资450亿元高档生活用纸项目花落如东,投资规模创南通历史之最,列入省2018年重大项目。香江集团总投资200亿元东湖旅游度假区项目,顺利落户。去年,如东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5个、服务业项目42个,累计完成投资163.6亿元,在南通市9个县(市、区)考核中位居第三,连续两年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项目建设是“稳”的基础、“进”的源泉,一大批重特大项目相继投产,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供了最直接、最给力的支撑。2017年,如东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216亿元,增长21.7%。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2%,新培育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54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中天光缆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扶持政策,新增入轨企业17家。

站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风口期”,如东牢牢抓住沿海开发主战场,围绕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活动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不断“建链、强链、补链”,让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激发动力转换,撬动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质量提高

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走进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车间,操作工正在冲床机前给源源不断吐出来的锂电池铝壳搬家,准备送往下一道工序。

中天科技集团在如东经济开发区投资50亿元,打造中天科技产业园,着力发展通信、电力、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江东电子是入园的第二个产业项目,也是中天储能公司的配套项目,主打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高性能超薄电子铜箔的生产和销售,属于集团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的源头。其中,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总投资5亿元,全面建成后有望实现年销售10亿元。

江东电子不断上马新项目、好项目,争做行业“单打冠军”。就在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一路之隔,江东电子新上的高性能超薄电子铜箔项目正在快马加鞭建设,项目总投资28亿元,预计今年6月投产,最终形成年产4万吨高性能超薄电子铜箔的产能,实现年销售收入28亿元,建成国际一流的电子铜箔生产、研发基地。

改善供给品质、提高供给质量,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选择。2017年,如东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家、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40个;全县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216亿元,同比增长21.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2.5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2%、14%。

产业积聚力量,创新决胜未来。今年,如东将以质量提高,着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培育千亿级高端制造业特色板块,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智能通讯与电网装备等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产业链整体跃升。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4%。坚持将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企业加大投入,通过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和能效环保水平。

效率提升

激发创新活力创造潜能

眼下,由浙江万乡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河口万颐广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项目占地40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去年9月27日完成土地挂牌,10月27日摘牌,12月9日取得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土地证。”河口镇党委副书记孙玉来介绍,这个项目实现了一年内从对接治谈到实质性开工的“河口速度”,更创造了43天拿齐“三证”的全县项目服务时间最短记录。

“工作人员不但服务态度好,而且办事效率高,每个流程都能让我心中有数。”元旦假期前一天,顾俊只花了10分钟,就在县行政审批局窗口办好了他所在建筑公司的项目备案登记手续。他高兴地说,以往要花半天才能办成的事,现在10分钟内就能搞定,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

近年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优化投资建设环境已成为如东上下的普遍共识,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叫响了如东项目服务品牌。倾心营造“3550”营商环境,整合窗口,固化环节,固化办理时限,固化受理材料,固化受理人,不断打通审批过程的壁垒。

今年,如东将继续强化要素服务保障。全力做好行政服务,继续实行亿元以上产业项目预审服务、审批销号、代办帮办和重大项目审批服务联席会议等制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的要素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3550”行政审批目标,加快政务服务网络建设,确保80%以上的审批服务事项上线运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不见面审批”的如东品牌。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县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综合运用财政、金融、价格杠杆等多种手段,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增添发展新动能。充分尊重和真心关爱企业家群体,依法保护企业家利益,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全力打造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与省高投合作平台,深化全面合作,引进优质资源。

“迈入新时代,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上新征程,我们要永不停滞、奋勇向前;面对新愿景,我们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如东发展的生动实践。”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峻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