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雨霁 贾兆亮 李长华)仲夏时节,樱桃新熟,外来媳妇宋兆琴又忙碌了起来。
在曹埠镇下漫村5组,宋兆琴种植着10亩樱桃园,面积算不上大。采访当天恰逢周末,从一早开始,就有顾客陆续进园采摘,还有不少从南通专程赶来。宋兆琴比平时更忙,说话间还要指导采摘技巧,称量、计算价格。
樱桃生意红红火火,但在如东种植与本地水土不相适应的樱桃,还是要费一番功夫。宋兆琴是贵州人,嫁到曹埠以后生了两个女儿,女儿爱吃樱桃,她便萌生了自己种植樱桃的想法。种什么?怎么种?“我的想法是种植无公害的樱桃,因为初衷是给女儿吃,那就一定要健康。”宋兆琴在众多樱桃品种中挑中了“黑珍珠”,这种樱桃个头稍小,均匀圆润,成熟后颜色如同红玛瑙,最重要的是,这种樱桃在生长过程中“靠天吃饭”,绿色天然。
如东地理位置靠海,水土偏咸,四季分明,无论地域还是气候,都不适宜种植樱桃,问题接踵而至。一开始,宋兆琴种下去的樱桃树只开花不结果,找遍各种方法,她终于发现,通过嫁接樱桃树能够顺利结果。不结果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却口感酸涩,宋兆琴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施肥的时间和肥量,试验多次以后,她发现,在开花之前施肥,樱桃的口感最好。
经过五、六年的试验,当娇俏可人的樱桃如珍珠般点缀在树枝间时,宋兆琴又开始愁销路。“黑珍珠这个品种很娇贵,水分足,口感细腻,但不容易运输,加上种植过程无公害,保存也比较困难。”宋兆琴想着另辟蹊径,探索樱桃采摘模式,“一边采摘,一边品尝和购买,能吃到最新鲜的味道。”6年前,互联网销售模式并没有如今发达,为了让自己的樱桃被更多人知道,宋兆琴想了个“笨办法”,她提着一篮樱桃站在浦东机场,遇到人就推销自己的樱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樱桃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其中一个顾客不仅批量购买,第二年,还带着亲戚朋友从上海专程过来采摘。
一传十,十传百。现在,宋兆琴的樱桃成了抢手货,也是村集体合作社——如东漫华粮食农地股份合作社的合作产品之一。每年过来采摘的顾客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都是老客户,最远的甚至从天津赶到如东。
今年,疫情给樱桃采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柳暗花明,在村集体合作社的带动下,樱桃在本地网上的销路却打开了。“今年3月,我们通过如东优选、美团等平台在网上帮一户村民销售小青菜,滞销的小青菜在网上销路很好。那举一反三,樱桃也可以通过网络卖货的模式,线上下单,本地配送。”下漫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建松告诉记者,他们联系了多家网络销售平台,不少平台反馈说,把好质量关,注册品牌后,水果的销路会更好。
不久后,村集体合作社注册了“下漫灶”品牌。“我们村是个红色文化村,1928年,全县第一个党支部‘下漫灶党支部’就在下漫村诞生。”梁建松说,以“红色基因、红色樱桃、红色的心”为主题,村里正在努力带动樱桃销售。4月底,“下漫灶”牌樱桃的本地销售和预售采摘在网络平台上线,短短10多天,销售额已经超过6000元。
目前,“下漫灶”品牌以村里种植的大米和樱桃两大类产品为主。但樱桃季节单一,采摘时间短,梁建松已经开始计划,将“下漫灶”的品牌进一步扩大,“我们正在和种植大户商量,种植其他可供采摘的水果,比如葡萄、猕猴桃、蓝莓等,从采摘这个角度,挖掘带动村里的农产品发展,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