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如东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1-28 字体:[ ]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全县上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向海发展标志年”等“六个年”活动,着力稳主体、优服务、强信心,以科学全面的预案和强大的执行力,有效对冲外部不确定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年初人代会确定的24项指标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等17项指标进展顺利,实现或基本实现预期目标。其余7项指标虽与年初目标有一定差距,但也在超预期因素影响下实现了较好结果,部分指标在横向比较中处于优势位置。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产值两项指标承压波动,下半年顶住下行压力,逐季回升向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项指标增幅虽然均低于年初目标5个百分点左右,但均好于周边,处于全市前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不及预期,但也实现了1.04个百分点的较快提升,提升幅度近年最高。受疫情反复及持续高增长背景下制造业内部结构问题凸显的叠加影响,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出现回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有所上升,与省内多个县市情况相似。

(一)疫情防控精准有力。深入贯彻国家、省、市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引导全社会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筑牢群防群控屏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大数据核查每日见底,应急体系快速响应,46个集中隔离场所先后启用,体育馆方舱2天建成,南通首家投入使用,228个便民核酸采样点高效运行,核酸检测基地日夜工作,全年累计完成核酸采样超4700万人次。安排机关干部超万人到企业、交通卡口、村居实现精准管控和精细管理。二季度率先打通本地企业与上海、昆山等重点疫区物流通道,安全接送来如运输车辆4886辆,涉及企业153家,保障了供应链、产业链的畅通。落实落细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措施,及时优化调整工作重心,推进发热门诊(诊室)建设, 9家发热门诊和11家发热诊室开始接诊,1家定点收治医院启用,2家黄码医院加快建设。免疫屏障持续筑牢,全人群接种达227.1万剂次,常住人口首针接种率达到95.93 %。

(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实现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85亿元,增长7.1%,增幅居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增速居全市第一方阵,其中:工业投资与同期持平,技改投资占比达到35%以上,服务业投资增长14.3%,增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亿元,增长6%,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增幅领跑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0亿元,增长16.6%,总量、增幅均居全市第一方阵。实现出口总额190亿元,增长8.6%,增速也居全市前列。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跑赢GDP。综合竞争力继续攀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较上年度晋升2位。

(三)增长基础不断夯实。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县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45.9亿元,实施专精特新项目10个、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315个。18个项目纳入省、市重大项目计划,累计完成投资92.2亿元,产业项目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市前列。重大项目上位审批实现突破,10个项目获省能评批复,5个项目通过市节能审查,计划总投资超350亿元,为经济稳健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消费需求稳步拓展。政府专门拨付财政资金360万元,组织企业开展“直播助农全民抗‘疫’”、“悦购 520,浪漫嘉年华” 和“五彩如东如意生活”消费促进活动,举办了“特色如东惠购优品名特优产品”展销、消费竞赛等系列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有效促进了消费潜力的释放。坚持“电商赋能”,开展电商普及培训2000人次,组织了“如意东方杯”如东首届电商直播创业大赛、全县企业线上销售大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全省第二的高分通过省商务厅中期评价。限额以上批零业销售额、住餐业营业额等商贸流通指标增幅保持全市第一方阵。招商引资创新推进。紧扣全县“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部署,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全天候招商引资机制,全力推进“云上招商”“机构招商”“活动招商”,举办云对接、云签约活动百余场,出台《机构招商实施办法》,开展招商攻坚月、大湾区招商等多项专题招商活动。全年签约并注册亿元以上项目93个,其中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46个,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个。完成实际使用外资4.2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46.6%。向海发展深入推进。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如东县十四五“向海发展先导区”专项发展规划》,明确“港口码头”、“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重点先导方向,猛攻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沿海产业集聚等方面,大力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全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将海洋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

(四)产业发展呈现韧性。“转型升级攻坚年”强力推进。聚集重点产业链,着力培育链主企业和行业龙头,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新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新认定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市级智能车间8个、省星级上云企业27家。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9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0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1600亿元,三大指标总量均保持在全市前列。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2家、工业应税销售50亿级企业3家、10亿级企业4家。中天科技上榜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并顺利通过全国质量奖确认评审。服务业经济提速扩容成效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2.8%,全市领先。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1330亿元,同比增长10%。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5%,迈入全市第一方阵。新培育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97家、限上企业123家,均居全市第一。完成服务业投资超186亿元,增幅居全市前列。江东物流园获评2022年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江苏省2022年生产性服务业优秀服务企业。迅达网络货运项目荣获南通市唯一的2022年度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优秀服务方案”。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获评2022年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栟茶古镇中市街、小洋口反清乡纪念馆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稳产保供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有力保障,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1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近100万吨。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生猪存栏48万头,增长22%,累计出栏肥猪69万头,增长7.8%。新培育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6个、13个。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省市级综合农事中心8家、“无人化”农场5家、农机农艺融合点2家、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2家。

(五)改革创新加速赋能。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证照登记自助服务一体机”全县域布设, “一照多址”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省内通办”和“跨省通办”服务圈不断扩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落实,县级层面124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认定省众创空间1家、省市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企业技术中心18家。28个项目入选2022年省工信厅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0家,同比净增45家。认定市级雏鹰企业10家、瞪羚企业5家、独角兽培育企业2家,招引科创项目63项。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126项,实施产学研合作183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超10亿元,科技税收减免金额持续位居全市前列。纾困政策精准发力。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挂钩服务机制,保障和促进了企业稳定增长、健康发展。搭建如东县“兴企通”产业项目政策扶持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大幅压减全流程审批时限。整合出台“稳增长51条”等惠企纾困政策,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年为市场主体“减免缓退”税费97.8亿元,其中留抵退税48.3亿元,总量居六县(市、区)第二。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新增市场主体超1.5万户。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家、辅导备案企业2家、入轨股改企业4家。银行业各项贷款1548.39亿元,比年初增加286.6亿元,增量在六县(市、区)排名第一;工业贷款余额377.66亿元,在六县(市、区)排名第二。

(六)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并正式启用。各项市政工程加快实施,河东片区整体开发建设有序推进,“三河六岸”工程建成并交付使用,鹤鸣公园土方造型、水系工程全部完成,景观效果基本形成。信用联社宿舍楼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工,县城节能型路灯改造全面完成,城区照明已实现全覆盖。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到100%。 省园林城市创建相关项目全面完成,新增及提升绿地1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72平方米。交通工程稳步实施。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各项前期工作全力推进,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持续推进启扬高速河口互通、228国道如东段工程(洋骑线)、222省道如东段等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规划工作。洋吕铁路、洋通高速二期、黄海二桥等在建工程加快建设。液化码头二期工程(G2、G3泊位)已竣工验收并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重点工作。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燃气管道“镇镇通”加快推进,75%的镇(区、街道)实现管道燃气主管网覆盖或建成加气站。镇区污水支管网、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等工程有序实施,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新认定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2022-2023年度新培育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持续打造示范村4个、先进村16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持续打造示范村5个、先进村20个。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以提气降碳为目标,完成大气治理项目459项,减排量居全市前列。全县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处于全省前列。以保水治水为抓手,完成111项水质提升工程,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比去年提升37.2个百分点。以固土减废为要点,扎实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线上运行,完成114家危险废物生产和经营单位危废规范化评估,探索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模式。

(七)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城镇新增就业9200余人,新增创业25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5166人。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惠及企业2175家、职工5.9万人。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8.4万人。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家,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县公共卫生临床应急中心投入使用,“一镇一公立医院”建设有力推进,4个被省认定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建成。全县村卫生室已建成中医阁153家,建成率达6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获省专家组高度评价。中考优质均衡度全市第一,高考核心指标29年全省领先。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县城2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全年举办文化惠民活动1400余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乡村覆盖率达96.76%,小洋口“海疆长城”项目获评省级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培育单位。社会治理精准高效。“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社会矛盾风险隐患拉网式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等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技防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以《法治如东建设规划(2021-2025)》为引领,持续统筹推进法治如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成功创建省法治政府示范县,法治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全县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保持省市低位。群众安全感、信访积案化解率等指标位居省市前列。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化解,重点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扎实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当前,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各行各业正在稳步恢复,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区域性、周期性、自身结构性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规模扩张较慢,新动能支撑作用不足,转型升级步伐尚需加快;高新、战新、科创项目落户不多,项目招引质效有待提升;园区贡献度提升不快,引领力、带动力不强,园区拉动作用仍需增强;生态环境有待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化补短板工作还需抓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凸显问题需要持续重视,城市品质提升任重道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上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盯紧关键环节,进行科学精准施策。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一)2023年预期目标安排及基本考虑

202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新时代新征程,做好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展望2023年,疫情影响依然存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全球经贸格局面临重构,各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部经济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了磅礴伟力、注入了新的动力,发展新格局加速落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数字经济、绿色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新经济增长动能不断增强,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国际、国内经济可能呈现“内升外降”格局。我县经济经过持续几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新一轮发展的量变积累期、动力积蓄期,在一批重特大项目产能逐步释放的拉动下,如东经济增长必将好于上年,未来发展前景日趋看好。但要积极应对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个别行业发展困难的挑战,需重视解决“紧环境下如何更好推进发展、紧日子下如何更好为民办实事、紧要求下如何更好守住底线”这三个问题,把握“三条主线”,突出“四优”“五掀起”,深化“六个年”活动,以更强的责任意识促发展、增优势,以更强的忧患意识找差距、争赶超,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3年计划指标安排的基本考虑:一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新要求,落实新理念;二是契合宏观经济大环境,顺势而为、积极作为;三是符合我县当前潜在增长水平,保持定力、蓄势赶超;四是体现发展的根本目的,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宏观形势及我县实际,提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

——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其中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2亿美元;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低于28%;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低于43%;

——发明专利净增量不少于300件;

——空气质量好于同期。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持续提升;

——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继续保持100%

——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65%;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左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

——社会文明程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均处于全省前列。

(二)主要预期目标说明

1.关于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主要考虑:一是既要衔接省市发展目标又要为经济转型升级留足空间。当前,我县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优势产业链建设加速期”,设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既能体现如东在全市的担当贡献,又能为如东经济转型腾出空间,引导全县各方面锚定“高质量发展”要求,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努力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全力打造如东经济的升级版。二是既要与我县“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要与经济发展的潜在支撑相适应。受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对照“十四五”规划的时序目标,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2023年全县经济必须保持一个积极进取的基调,自我加压,努力向规划既定目标冲刺。同时,从需求端看,预期2023年投资、社消零增速快于GDP增速,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但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压力较大。从生产端看,预计一产保持稳健,三产继续高位,二产趋于平稳,但建筑业有很大不确定性,实现GDP增长超过省市平均水平仍需付出一定努力。三是既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又充分考虑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适当留有余地。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主要考虑:我县工业“基本盘”依然稳固,预期2023年经济将进一步恢复,工业应税销售有望实现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可有力支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稳增长。加之我县民生刚性支出较大,收支矛盾突出,保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持续扩大是促进民生幸福和政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是比较合理的。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主要考虑:一方面,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保持适度的投资增速,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客观需要。同时,我县多个重大项目上位审批取得突破,并陆续开工建设,能够支撑投资的稳健增长。更重要的是,投资增长方式转变是实现 “资源型”“两高型”向“创新集约型”“绿色低碳型”转变的关键,需要进一步优化投入结构,把好增量源头,在稳定投入总量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投资质量。综合判断,将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确定为7%以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主要考虑: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稳健修复,供需两端逐步向疫情前水平回归,预计宏观层面工业生产复苏态势良好,我县规模工业产值也有望顺势增长。同时,我县小微企业“升规纳统”工作持续推进,对规模工业产值增长也形成一定支撑。再加上桐昆、金光等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的产能逐步释放,实现全年规模工业产值总量突破2000亿元是可能的。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2023年消费有望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保持恢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提高。旅游、住宿、餐饮、文娱等接触性、场景性消费快速反弹,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效益逐步改善,居民收入有望持续恢复,对未来经济和收入增长的预期有所改善,消费意愿将有所提升。可见,安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左右的较快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6)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其中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增长5%以上:主要考虑:对于进口,预计2023年LNG进口难以继续保持“量价齐升”的局面,化工等工业原材料进口将有所提升,但拉动有限。对于出口,近年新投产企业外贸贡献度偏低,出口一直依靠原有企业自然增长,缺少新的较大出口增长点,后劲不足,我县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考虑到开放型经济逐渐成为如东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必须自加压力,克难奋进,保持一定的对外贸易规模。综上,进出口总额确定为600亿元较为实际,出口总额按5%的增幅把握。

(7)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2亿美元。主要考虑:疫情冲击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各国内顾倾向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阻碍了外资的引进,对外招商难度加大。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县载体平台能级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快速构建,港口、区位、产业等综合优势得到有效利用,为我县外商招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注册外资实际到账按4.2亿美元把握比较合理。

2.关于转型升级预期目标

(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低于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不低43%。主要考虑:近年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工业总产值总量持续处于全市前列,但由于新投产的重大项目绝大多数为非“两新”产业类项目,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再加上每年新进规模工业企业中,“两新”产业类企业占比偏低,造成“两新”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幅度明显放缓。考虑到“两新”产业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务必要设定合理目标,引导全社会高度重视“两新”产业发展,加快我县发展模式由“资源型”向“创新节约型”、“两高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同时,也要兼顾“两新”产业培育有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设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不低于28%、43%是符合实际的。

(9)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5%以上。主要考虑:我县正处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在经受着结构调整的阵痛。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合发展格局,如东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突围而出。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势在必行。同时,我县各类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创新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以及在创新技术研发上投入意愿不断增强。兼顾以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升0.05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幅度,设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5%以上是必要的,也是可达的。

(10)发明专利净增量不少于300件。主要考虑:近年来,我县加大发明专利的培育力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对提升全县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提升全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更好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增加该项指标,预期2023年发明专利净增量不少于300件。

3.关于社会民生预期目标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主要考虑:工业、服务业的逐步恢复为工资性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我县农民增收提供了动力。各项创新创业政策及就业服务政策的落地落实也会为人民群众带来确切的实惠。此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是可能也是必要的。

(12)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主要考虑:一方面,随着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我县对用工需求逐渐加大,岗位供给更加丰富、多元。另一方面,2023年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80多万人,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预期如东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工作的人员会持续增多,再加上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产业工人的规模有望扩大,完成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8000人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1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主要考虑:一方面,我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对偏低,不利于消费能力释放。县“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末我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5%,要实现规划目标,每年必须要求1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另一方面,我县城镇面貌持续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就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不断完善,城镇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对农村人口吸引力逐渐增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集聚,并形成新的生产力。因此,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设定为61%是比较合理的。

(14)社会文明程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主要考虑:社会文明程度、法治建设满意度、群众安全感三个指标与群众息息相关,能够直观反映群众对三个方面工作满意度、幸福感。目前三个指标执行良好,均处于全省前列。但各县(市)竞争激烈,仍需持续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奋力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全力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和群众安全感。因此,设定三个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的目标既是服务全县广大群众的内在要求,也是自我加压的目标。

4.关于生态与安全预期目标

(15)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上述两项指标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具体体现,每年目标任务由上级分解下达。建议继续安排2023年节能减排目标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16)空气质量好于同期。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持续提升。主要考虑:一方面,落实“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总要求,2023年大气环境目标务必要优于2022年。另一方面,我县坚持铁腕整治大气环境质量,积累形成了一套行而有效的方法体系,预计2023年能够圆满完成PM2.5浓度降低、优良天数比例提高的“双达标”要求。

(17)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保持100%。主要考虑:近年来,我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突出科学治水、精准治水,强化精准施策和水质管控,强力推进治污项目建设,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质不断改善,特别是经2022年“水质达标攻坚年”全力攻坚,目前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已达到100%。但考虑到我县水环境质量基础较为薄弱,目前取得的成就比较脆弱,存在反弹的风险,有必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提升“决战”成果,确保将阶段性的“胜势”转化为长久的“优势”。因此,继续将该指标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将继续保持100%的达标率作为年度目标。

(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上年。主要考虑:一方面,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必须高度重视。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并非不计代价,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另一方面,我县正迈入发展快车道,经济转型深入推进,城市面貌加快改善,民生保障不断提升,多个产业项目、民生工程等在加快建设,安全监管难度增加,安全生产任务更趋繁重,安全生产工作的不确定性较大。综上考虑,建议安排2023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低于上年。

各位代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较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让我们在中共如东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信心,抬高标杆,激发斗志,有力有为落实发展重点,全心全力服务市场主体,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坚定坚决守牢底线红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贡献力量!

如东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3年计划安排(草案)

指 标

单位

2022年

计划目标

全年执行情况

2023年

预期目标

总量

增幅

一、经济发展类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

%

增长7.5%以上

1%

增长6%以上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增长8%左右

76.85

7.1%

增长6.5%以上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增长10%

5%

增长7%以上

其中:工业投资

%

增长12%左右

持平

增长5%左右

服务业投资

%

增长8%左右

14.3%

增长9%左右

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增长26%左右

1760

3.5%

超2000亿元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增长10%左右

506

6%

增长8%左右

6.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增长4.8%左右

590

16.6%

超600亿元

其中:出口总额

亿元

增长3%左右

190

8.6%

超200亿元

7.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亿美元

3.6

4.2

4.2

二、创新转型类指标

8.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7

2.7

2.75以上

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

%

35

27

28

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

45

47

43

11.发明专利净增量

——

460

超300件

三、环境保护与安全发展类指标

12.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

60(新口径)

63

65

13.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14.空气质量

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较同期下降

较同期下降

较同期下降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

较同期提升

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较同期提升

15.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III类水质比例

%

100

100

继续保持100%

16.单位GDP能耗

%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有所上升

力争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1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较同期下降

较同期下降

较同期下降

四、社会民生类指标

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快于经济增长

快于经济增长

快于经济增长

19.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8000以上

9200

超8000人

2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1.5

60

61

21.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

全省前列

全省前列

全省前列

22.法治建设满意度

%

全省前列

全省前列

全省前列

23.群众安全感

%

全省前列

全省前列

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