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如东县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2-08-09 字体:[ ]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沉着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以及超出预期的突发因素,扎实开展“向海发展标志年”等“六个年”活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事业发展良好、城乡配套加快完善、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上半年计划中列出的24项30个指标中,预计14个指标能够达到预期,12个指标未达预期,4个指标年终反馈数据。

(一)经济运行承压前行,主要指标稳健增长

今年以来,受产业结构偏重、部分行业价格指数偏高、风电制造业减量、疫情以及项目支撑未达预期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成功应对同期高基数、原材料高成本、疫情冲击高频次等挑战,全县经济运行承压前行,经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仍能在国际国内经济双重下行压力下保持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650.1亿元,同比增长0.8%,三次产业分别增长5.5%、-1.2%、2.6%。34个GDP核算基础指标中,有24个指标实现增长,有18个指标增幅居全市第一方阵,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2个百分点)等7个指标全市第一。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01亿元(同口径,含政策性留抵退税),同比增长1.01%,居全市第一;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达到8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全市第四,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投资增长10.5%,全市第二。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1.34亿元,同比下降1%,降幅全市最低。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7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1元,同比增长5.6%。

(二)实体经济转型加快,运行质效稳步提升

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工业经济稳中提质、服务业提速扩容、建筑业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增产增效。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主要指标增幅低位运行,但总量优势持续保持。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全部工业入库税金、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规模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等指标总量及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居全市第一方阵。2家企业获批2022年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长三角(如东)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揭牌运行,新增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应用企业438家。

服务业提速扩容。以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快传统消费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栟茶古镇中市街正式运营,鼎瓯天海道一期、复地·上河印巷文化步行街的建筑主体已全面封顶。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6%,全市第一;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4%;服务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幅12.3%,全市第二。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业营业额增幅均居全市第三,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增幅全市第二;新进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限上企业全市第二。

建筑业稳步发展。出台《促进如东县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加大对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争先进位、精品工程、科技创新、人才招引等领域的激励力度,鼓励建筑业企业拓展市外市场;完善企业信用评价细则,提高建筑业企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进实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差别化监管,促进建筑业企业完善管理体系,提升质量品质,争创国家、省、市优质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申报一级房建总承包资质1家,获批二级资质2家。全县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10.1%,全市第二。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如东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通过省级认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和农田退水调蓄净化回用工程进度分别达75%和70%以上,全市领先。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粮食安全有力保障,夏粮种植面积101.6万亩,夏粮总产量36.02万吨。重要农产品丰产丰收,蔬菜面积10.67万亩,总产量27.24万吨;生猪存栏46万头,增长5%;家禽存栏140万羽,增长2%;海、淡水养殖总面积80多万亩,总产量14.2万吨,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三)有效投入不断扩大,经济动能持续增强

坚定项目为王理念,统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载体配套,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招商成果持续显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及泛半导体、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举办各类重点项目招商会、云对接、云签约活动百余场。天华锂能、华润新能源、太平洋能源等市认定的5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签约并注册项目30个,完成率全市第三,计划总投资约350亿元。

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江苏国信如东液化天然气储运调峰工程、江苏国信如东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工程和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22亿元,均在有序推进中。列入市重大产业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292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7个,专精特新项目4个,科创项目3个,竣工项目2个,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37.15亿元,占年计划任务的51.5%。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按照《关于进一步推进如东县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通过“合同+协议”、弹性出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保障工业用地提质增效。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取得批复,征转土地821亩,供应土地3553.5亩。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县领导亲自带队,发改、镇区共同参与,九九久新材料、协鑫汇东、桐昆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上位审批获得突破。天赐材料、金光二期、永丞汉邦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审批,计划总投资突破350亿元,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四)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市场活力加速释放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持续深化,“双聚双高”见行见效,充分体现“亲商安商”的“万事好通、如来如愿”的营商品牌持续擦亮,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举措取得实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六个年”活动,推进经济体制、民主法制、文化体制、民生领域、社会治理与司法体制等领域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级评审。农村综合改革举措不断出新,22个县级试点村和3个市级试点村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稳步推进。完成15个镇(区、街道)30个村的“三资”管理检查,228个村全面实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账户分离核算。国企改革稳步推进,8家集团公司经理层实现任期制契约化管理。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根据《南通市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提出的“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出台了《2022年全县“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制订“批前个性化服务清单”,建立“横向协作、纵向联动、重点代办、全域帮办、高效运行”的政务服务免费代办帮办机制,开发“兴企通”政策扶持服务平台,打造惠企政策快捷通道,强化政企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升市场主体融资获得感,持续擦亮如东营商环境品牌。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利用外资质效,深入推进产能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新活力、集成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构建新格局。全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58亿美元,占年度目标的55%,全市第三。新签约、新注册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9个。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4.7亿元,全市第三,同比增长40.1%,全市第一,其中出口额100.7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对外直接投资项目6个,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844万美元。

创新实力持续增强。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突破11亿元,位居全市前列。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申报数再创新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9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7.76%。省“双碳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各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8项,4个项目获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2.3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41个项目申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3家企业申报创新型领军企业。2人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和创业领军人才,11家企业申报省“科技副总”,93家企业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申报省众创空间1家。

(五)城乡建设统筹推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以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为抓手,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能级,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三河六岸”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工程基本建成,“城依水、水抱城、水城一体”的滨海水乡之城特色彰显。“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河东片区开发加速推进,上半年完成投资额约6.2亿元。市政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污水提质增效“333”行动、城市照明节能改造等重点工程稳步实施。新建5G基站479个,占年度计划的59.9%;建成省内信号传输距离最远5G基站并通过测试。

交通路网日益完善。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各项前期工作扎实开展,洋吕铁路、洋通高速二期工程高效推进。进一步优化沿海地区路网布局,开展临海高速规划研究。《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于2022年1月19日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准,为洋口港港口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启扬高速河口互通、228国道如东段工程(洋骑线)、222省道如东段、新角林线等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规划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加强城乡发展统筹规划,完成39个村过渡阶段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袁庄镇孙庄村获评第九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4个示范村、16个先进村列入市年度培育名单。新创建省级绿美村庄11个、南通市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升级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完成县乡级生态河道建设59条,178公里。开展黑臭水体大排查,目前已完成工程量70%。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回头看”,新建达标户厕585座、整改提升3274座。完成生活垃圾中转点改造283处。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以大气治理工程项目为重点,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全县PM2.5为27.4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4%。以提升重点断面水质为核心,组织开展国考断面溯源整治。国考断面所在村秸秆全量离田6万亩以上,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97.5%。国、省、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分别为80%、87.5%、94.1%,其中,国考断面优Ⅲ比例同比保持不变,省、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同比上升12.5、5.9个百分点。严把土壤环境风险关,根据地块利用现状,提出分类管控措施,隔离、阻断土壤污染扩散风险。出台了《如东县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启动县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六)社会事业均衡发展,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区域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民生公共服务支出占比保持80%以上。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加强重点人群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累计为3580人次提供创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46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以内。落实企业稳岗措施,举办69场线上和线下招聘会,提供岗位44197个。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持续推进,全县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10.27万人,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率达100%。贯彻落实《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苏政办发〔2021〕87 号),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7.62万人。推进“链式养老”服务,等级养老机构占比达40%以上。新增备案托育机构2家,培育上报省级普惠托育机构3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预验收。高考整体情况处于省市领先水平,实现了如东高考连续29年辉煌。“双减”工作深入推进,工作经验省级推介。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马塘中学教学楼、第一高中教学楼以及10所新建幼儿园等重点教育工程稳步推进。如东中专省联院综合考评为A等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评“南通市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县公共卫生临床应急中心竣工,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本土零感染病例。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人次2.8次,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68场,开展线上文化活动150多场,2个魔术入选FISM(世界魔术大会)决赛,5个文艺作品入围省五星工程奖终评。

社会治理巩固提升。全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一站式”服务平台已基本建成。“一村一品”创建取得成效,曹埠镇上漫社区入选省级社区治理示范点建设单位。平安质态显著提升,全县刑事发案、电诈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79%和17.95%。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全面推进,开展“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和基层综合执法规范化专项行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行政纠纷化解责任清单,健全诉前多元解纷联动衔接机制,诉源治理工作成效明显。首创“提级管理”模式,推进依法矫正与助力企业经营同步发展。深化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扎实推进‘制度化管理、自动化阻隔、实时化监控、现代化救援’四项举措,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速度位次后移,实现跨越赶超的压力巨大。主要经济指标低于预期,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项目招引、产业链培育、项目达产支撑仍需加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基础设施配套仍需完善提升,城乡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努力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宏观环境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转弱。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呈现全球性蔓延扩散态势。逆全球化趋势不断凸显,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挑战。国内部分订单“逆回流”迹象较为明显,部分企业订单转移至东南亚等地,稳定外贸压力将明显加大。从我县情况看,虽然下半年稳经济大盘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有利条件也在逐步形成。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有利于增强企业信心。国家、省、市及县级层面出台的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加速落地,为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稳定预期提供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坚强韧性,有利于稳住经济大盘。1-6月份,全县工业用电(总量全市第二)已接近持平,后期随着物流的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将逐步恢复,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将明显增强。项目审批的有力推进,有利于扩大有效投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审批进程的加快,将为下半年乃至明年的有效投入形成新的支撑。重大项目的投产见效,有利于弥补缺口影响。随着金光、桐昆、海上风电场等重大项目的加速投产以及风电装备产业外部业务的拓展,因风电制造业减量造成的缺口将会得到弥补。产业特色的日益凸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我县进出口业务中,LNG占比较大,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外贸形势总体稳定。交通路网的改善、产业优势的彰显,对外资吸引力持续增强,预期实际利用外资将稳步增长。

接下来,全县将进一步增强信心,咬定全年目标定位不动摇,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聚焦重点、克难奋进、负压前行,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基础民生等各项重点工作稳步开展,力争发展速度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基本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激发内生新动能

加快载体建设。引导全县创业孵化平台向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根据各类科技企业成长需求,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产业招商、项目入驻、创新创业服务、高企培育等一条龙服务体制机制。推进省级开发园区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快蓝谷生命健康众创社区和猫宁驿站省级众创空间建设。

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专项行动,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加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科创企业的培育。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达400家。力争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产品)企业1家以上、省市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实施规模以上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力度,搭建企业研发平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0%以上。

优化创新生态。大力招引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产学研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30亿元以上。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让企业享受更多的科技创新“政策红利”。

(二)加快有效投入,培育经济新优势

抓实招商引资。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瞄准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落实好产业链链长带头招商任务。开展招商引资“百日竞赛”活动,采用“云互动”“云洽谈”“云签约”等线上招商方式,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全天候招商引资机制。全面梳理在手在谈项目信息,加大跟踪对接力度,推动项目快注册、外资早到账。全年力争实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不少于28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10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3000万美元-1亿美元外资项目不少于16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不少于8个,实际利用外资超过4.8亿美元,引进各类科创项目100个以上,央企总部招引实现突破。

狠抓项目建设。围绕项目“好不好、快不快、动不动”三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周通报、月例会、季督导机制作用,定期开展项目集中开工、集中观摩、集中点评等系列活动,紧盯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和专精特新类项目,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重点推进桐昆三期、九九久新材料、美高微球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福瑞达扩建、泰禾嘧菌酯、快达农化等一批项目上位审批实现重大突破。确保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不少于27个;新开工1-5亿元工业项目不少于4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30个。全年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0%。

力促竣工达产。加大对竣工项目的要素服务保障力度,促进金光一期、桐昆聚酯生产线、优嘉四期、恒尚新材料二期项目以及11个风电场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充分发挥技改项目成熟度高、达产见效快的优势,支持优普化学、宇迪光学、江东电子等企业围绕“智改数转”实施一批技改扩建项目,全年技改项目不少于70个,技改投资占比超过40%,力争实现竣工项目新增产出超过200亿元。

(三)推进结构优化,建设产业新高地

推进制造业转型。深入实施《2022年全县“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年”实施方案》,确保全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幅10%以上、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增长8%以上。不断深化“链长制”工作,围绕扩总量、提质量,持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安全防护等优势产业和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泛半导体等卓越产业的能级提升。加快推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健身器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如东县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试行)》,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不断扩大上市后备企业库,年内争取新增过会企业1家,上市入围企业15家。

推进服务业转型。围绕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科技服务、文化旅游等八大行业,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加大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限上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进一步做大服务业经济总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服务业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增幅15%以上,力争达20%。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各具特色的消费活动,加快乡镇商贸中心、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等建设,推动重点文旅项目提档升级,促进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协调发展。

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落实省、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和提质增效,确保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项目275个,新建5G基站800个(含室分系统),培育星级上云企业20家、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试点企业4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本质贯标企业10家、新增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应用企业660家。

(四)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探索农村区域资源要素统筹的先进做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出台《关于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补贴暂行办法》。全面推行“兴企通”政策兑现平台,推动部门之间系统集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实现更多事项免申即享,试点食品经营备案“多证合一”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医改重点工作,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稳步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市“万事好通”66条举措和我县“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方案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相关单位责任,通过畅通惠企政策通道、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强化政企沟通协调、推行产权质押融资、优化代办帮办机制等务实举措,全力营造办事更方便、政策更惠企、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的感受为导向,及时报道解读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政策举措,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真知晓、真受益,营造重企尊商的浓厚氛围。

促进外贸平稳增长。指导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引导帮助企业用好出口信保、银行金融等政策性工具,增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拓宽信息渠道,加大外贸总部企业招引力度,培育外向型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做大线上销售,带动对外贸易提质增效。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各类线上线下展会,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我县企业外向度和国际竞争力。

推进外经做大总量。聚焦五大“重点领域”,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进中天科技摩洛哥和印度厂房扩建等项目。研究出台我县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参与项目建设的相关奖励政策,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助力对外投资合作行稳致远。

(五)抓好统筹协调,打造城乡新风貌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根据国家及省市统一部署,优化“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按照全县“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加强用地布局研究,合理确定规划编制方案。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加强县域交通体系研究,构建城乡协调、区域协同的综合交通网络。

统筹推进城乡配套建设。统筹老城发展与新城建设,科学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房屋征收和土地开发,加快河东片区开发进程和老旧小区改造步伐,积极创建“江苏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不断提升县城发展能级。大力推进农路、农桥、管道燃气“镇镇通”等重点工程有序实施,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力推启扬高速河口互通、228国道如东段、222省道如东段等项目纳入省道网规划修编。加快洋通高速二期工程、洋吕铁路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加快金牛码头区进港航道、码头等港口基础设施报批和建设工作,推动通用码头扩建工程、液化码头二期工程如期建设。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建立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不断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先进村培育成果,扎实推进市县两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项目建设。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片区化、一体化推进机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规范化。加大新型合作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进休闲农业、项目农业及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提标创优,力争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

(六)注重共建共享,增进民生新福祉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推广“机构+社区+居家”链式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和服务外包。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优化照护保险失能评定,加强照护服务队伍建设。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特殊群体享受叠加福利政策和兜底线基本民生保障全覆盖。落实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机制。落实好省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调增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双减”国家试点,全力创建省级、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进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马塘中学新建教学楼、县城幼儿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化解大班额。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提升县级医院和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建设。稳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加大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力度,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巩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县文化馆创成国家一级馆和如东大剧院规划建设,提升文化惠民活动质量。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加快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建设,持续增强实战功能。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有机融合。深化专属网格管理,推进“网格+”融合,优化网格绩效考评机制,构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治理新格局。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有效压降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和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建设。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扎实开展行政执法机关“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八五”普法,提升法治如东规范化水平,争创“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完善平安如东建设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开展百日清零、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表

指标

单位

年度计划安排

完成情况

预期效果

备注

总量

增幅

总量

增幅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7.5以上

-

0.8

未达目标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

8左右

42.01

1.01

未达目标

同口径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

10

-

1.6

未达目标


其中:工业投资

%

-

12左右

-

-9.8

未达目标


服务业投资

%

-

8左右

-

10.5

达到预期


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亿元、%

-

26左右

909.03

7.3

未达目标


5.规模企业培育

工业企业

150

-

21

-

未达目标


服务业企业

55

-

36

-

达到预期


限上企业

130

-

82

-

达到预期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0左右

231.34

-1.0

未达目标


7.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元、%

-

4.8左右

284.7

40.1

达到预期


其中:出口总额

亿元、%

-

3左右

100.7

19.2

达到预期


8.注册外资实际到账

亿美元

3.6

-

2.58

-

达到预期

上报数

9.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7

2.66

未达目标

预计

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

45

47.76

达到预期


1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

%

35

28.12

未达目标


12.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

%

60(新口径)

65

达到预期


13.主要污染物减排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达到预期


14.空气质量

PM2.5平均浓度

较同期下降

26

27.4

未达目标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较同期提升

88.3

84

未达目标


15.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优于III类水质比例

%

100

87.5

未达目标


16.单位GDP能耗

%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0.01

达到预期

预计

1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1.5



年终出数据

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快于经济增长

5.0

达到预期


19.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8000以上

4678

达到预期


20.每千人执业(助理)医生数

2.65

2.8

达到预期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较同期下降

较同期下降

达到预期


22.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

%

全省前列



年终出数据

23.法治建设满意度

%

全省前列



年终出数据

24.群众安全感

%

全省前列



年终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