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东县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4-07-30 字体:[ ]

——在2014年7月29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春霖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县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生态环保、惠民富民关系,切实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经济社会呈现出运行平稳、转型加快、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实现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深度调整的不利情况下,我县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36亿元,占年计划48.39%,按可比价增长11%,增幅居全市第二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27.92亿元,占年计划48.39%,同比增长3.2%;二产实现增加值153.28亿元,占年计划51.09%,同比增长11.4%;三产实现增加值109.16亿元,占年计划45.48%,同比增长12.5%,二产、三产增加值增幅均为五县(市)第二位。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县实现规模工业产值849.9亿元,同比增长18.77%,增幅全市第一。实现工业应税销售335.69亿元,占年计划46.62%,同比增长36.2%,增幅居五县(市)首位;实现利税68.52亿元,同比增长25.36%;实现工业用电14.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8%,增幅居五县(市)首位。11个主要行业中有9个行业应税销售实现增长,其中食品业、机械业增幅超过50%,化工业、冶金业、纺织业增幅超过20%。全县一般纳税人以上工业企业3027户,较去年同期净增171户。200家重点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应税销售252.99亿元,同比增长48.27%,有128家工业应税销售实现增长,其中增幅超100%的企业有42家。服务业发展持续加快,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16亿元,占GDP比重为37.59%,较去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实现应税销售158.7亿元,占年计划62.73%,同比增长39.29%。实现税收总额18.84亿元,同比增长28.4%,增幅居五县(市)第二位。服务业企业培育成效突出,今年以来应税销售收入超千万元服务业企业数达465家,其中超亿元企业达到122家,超5亿元企业达到47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30家。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35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外贸运行形势好转,上半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19.26亿美元,占年计划71.33%,同比增长64.7%,总量和增幅全市领先,其中出口额为6.1亿美元,占年计划54.46%,同比增长19.6%,较去年同期提高14.7个百分点,出口形势趋稳回暖明显。财税收入势态良好,上半年实现国地两税收入20.65亿元,同比增长25.45%。完成财政总收入59.58亿元,占年计划46.86%,同比增长21.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亿元,占年计划50%,同比增长26.5%,增幅全省第一。

(二)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坚持把投资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在考核导向、排忧解难、跟踪问效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求实效,以全力冲刺的状态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投资增幅一直保持全市前列。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88亿元,占年计划44.75%,同比增长19.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35.61亿元,占年计划43.74%,同比增长15.5%;技改投入92.73亿元,占工业投入总量的47.1%;完成工业设备增值税抵扣2.32亿元,总量五县市排名第二。服务业完成投入60.77亿元,占年计划46.75%,同比增长29%;完成服务业设备抵扣1972万元,五县(市)排名第一,同比增长达到153.15%。外商投资情况良好,完成注册外资6.44亿美元,占年计划80.5%,同比增长26%,实现外资到账2.75亿美元,占年计划83.33%,同比增长157.49%。项目建设力度空前,145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2亿元,其中103个项目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序时完成率为71%。11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已有10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0.56亿元,占年计划的63%,比去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40个县级重大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1%。服务业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全市领先。全县认定亿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18个,同比净增3个,认定亿元竣工工业项目12个,同比净增9个。竣工项目产出情况好于往年,认定的77个竣工工业项目中,60个项目实现应税销售合计53.14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7.84亿元。

(三)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作为提高经济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稳步提升。两新产业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22.99亿元,同比增长16.63%,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8%;实现应税销售92.76亿元,同比增长12.58%。全县114家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10.22亿元,同比增长34.76%,实现应税销售59.25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入库税金3.03亿元,同比增长12.5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江东金具超高压复合绝缘子通过了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九九久科技锂电池隔膜等10个产品被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新能源6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等10个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企业上市加快推进,亚振家具、如通石油两家企业正式进入上市审核环节,另有5家企业进入上市轨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初显,上半年,全县县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累计投入25.8亿元;集聚区营业收入达98.8亿元,实现税收3.8亿元,占全县服务业税收的20.16%;集聚区企业吸纳就业13742人,五家市级集聚区都完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洋口港现代物流园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

(四)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2元,同比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7423.3元,同比增长11.2%。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43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7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7%。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上半年新增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分别为9100人、6600人、5150人、3700人、5400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76.15万人,参合率为99.97%。养老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县社会福利中心、栟茶阳光老年公寓、苴镇敬老院等一批农村示范性养老机构即将投入运营;曹埠、新店、袁庄高标准农村敬老院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教育事业再创佳绩,高考再夺省市第一,多项考核指标连续二十四年领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群众就医负担减轻。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不断完善,全县上半年未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家生态县创建终结硕果,正式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4月份顺利通过省级村庄整治验收。

(五)体制改革破题启航。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出台《如东县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如东县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形成了推进我县改革工作的宏观框架和路径安排,把推进陆海统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积极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沿海区域贡献份额,先后出台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涉海建(构)筑物登记试行办法》、《涉海建设管理工作的试行意见》。以海域管理和使用为突破口,探索沿海开发多元化融资新方式,全面推行海域使用权的市场化运作,有效地提升了海域的使用价值。不断优化沿海镇区的发展环境,区镇合一管理机制全面理顺,行政权力向栟茶等市级中心镇试行下放。同时,经济体制、社会事业及民主法制等多项改革同步稳步推进。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的问题

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保持良好,增长的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在外部环境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取得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实属不易。但对照年初下达的各项指标,客观分析全县经济发展的质态,在诸多方面需引起足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消费仍显疲态。受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意愿受到一定抑制,全县固定资产投入总体比较乏力,增幅有所回落,投入总量与序时进度有一定脱幅。从消费方面来看,我县流通企业的规模偏小,限上企业的数量偏少,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标一改往年领跑的形势,总量增幅双双下滑,与邻县产生较大差距。二是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2013年,我县城镇化率仅为51.14%,与全国、江苏、南通市分别相差2.59个百分点、12.96个百分点、8.7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不高,主城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口集聚程度低,我县城区人口不足18万,不利于扩大城镇消费群体和释放消费潜力,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旺盛,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服务业发展。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7.5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61个百分点,金融商务、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服务业集聚区成熟度不高,服务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总量不多。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实现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不足4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竞争能力不强,企业之间相互配套水平低,县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产业层次仍需进一步提升。四是生产要素供给趋紧。土地指标紧缺、环境指标收紧、企业融资成本加大、结构性用工短缺等要素制约依然严重,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这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化解,以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半年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下半年,全县上下将锁定全年目标,围绕关键指标,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创新举措抓落实,打造亮点求突破,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以陆海统筹为契机,全力促进沿海开发。抢抓南通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做大做强陆海产业集聚集约促进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发展人才支撑平台,构建有利于现代产业加速向沿海集聚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研究和争取力度,跟踪推进列入省《沿海开发六大行动方案》笼子的35个重点项目和相关重大工程建设进程,加快洋口港一类口岸开放、如东宜兴合作共建园区、洋口港综合保税区等审批进程,加快如东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开发区工作进程,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强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产业与空间布局,启动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框架。进一步加快全县海洋功能区划修编,跟踪推进洋口港石化产业、港口集疏运体系等重大项目列入省级以上“十三五”专项规划。着力提高各项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积极争取省、市国有资本参与我县沿海开发和港口建设,调集各方面资源向重点园区和重点港区倾斜,加快实施临港重大产业项目、口岸商务区、临港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不断提高洋口港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

(二)以提质增量为核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放宽投资领域,培育和吸引多元化投资和运营主体。进一步落实重大项目领导挂钩、部门联动、督查会办、考核奖惩推进机制,强化协调服务,努力在破解制约难题上取得突破。瞄准145个重点项目,狠抓“审批、开工、竣工、投产、达产”等关键环节,全面加大跟踪协调、服务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坚持把现有企业的增资、扩建、技改项目、设备投入作为稳增长、促转型最现实、最有效的抓手,鼓励企业走“零征地”技改强企之路,通过新增设备、更新技术等途径,争取新上一批建设周期短、投资见效快的新项目、好项目。始终把项目招引列为重点工作,围绕特色产业板块,积极寻找项目源,努力实现重大项目、板块项目招商的新突破,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以结构调整为关键,全力加快产业转型。积极组织实施《如东县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先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和延伸新兴产业链条,确保全年完成新兴产业投资达140亿元,实现应税销售收入350亿元。进一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标志性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98件,培育并通过认定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3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10家。加大《如东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落实力度,对现有5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加强重点培育和重点服务,推动现有集聚区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和提升档次,真正做到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产业规划、服务平台、组织机构三个“全覆盖”,争取洋口港物流园区升级为省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坚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类服务业的基本战略,不断加快雨润国际广场、欧尚超市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进程,力促打造县城第二商圈。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为主向量质并重型的转变,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各镇区根据各自区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有效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各镇区特色基地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四)以城乡统筹为导向,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推动县城、中心镇和特色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协调推进县城主城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县城主城区建设,着力抓好栟茶、洋口镇、长沙镇等沿海中心镇建设,确保开放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路农桥提档升级工程,确保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70公里,危桥改造100座的建设任务,全力以赴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农田水利工程、河道疏浚工程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完善交通体系,加快港城中通道、苴东线等重点干线路网建设,确保海启高速、角林线、洋骑线、223省道(绕城段)等工程开工建设,力促通洋高速一期(如东段)、苴东线等项目年底实现通车,着力完善城乡客运体系,力争新开村镇公交10条,不断扩展公交覆盖面。

(五)以惠民利民为根本,全力促进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富民增收工程,落实各项富民增收政策,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策并举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投资性、财产性收入和财富积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进一步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全力保障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创业培训,鼓励和扶持民众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一镇一公立医院”的运行与管理,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教育、卫生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体育、广电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特殊群体的救助和保障水平,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深入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深化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确保城乡主要路面、重点区域、复杂场所和重要干线技防覆盖率达到100%。健全社会矛盾多元预防化解机制,建立网络舆论引导制度和舆情监测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监管,积极消除安全生产隐患,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