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东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发改委 发布时间:2015-01-30 字体:[ ]

——2015年1月24日在如东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金泉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打基础、求突破,扩总量、提质量”的发展思路和“三争三实”的工作要求,积极克服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全面推进沿海开发、扩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创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向好,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紧紧抓住年度计划目标,以赶超争先的斗志和决心稳增长、调结构、解难题,全县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在合理区间。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0亿元,同比增长10.3%(可比价),低于年计划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增长11.8%。

财税收入势态良好。完成财政总收入128.34亿元,增长25.3%,比年计划高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01亿元,增长23%,完成年计划,其中实现税收收入41.53亿元,同比增长22.96%,税收占比83.04%,收入质量稳中有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新增高标准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7个,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13.31万亩。工业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730亿元,增长18.2%,比年计划高1.9个百分点,增幅连续四年列五县(市)第一。建筑业实力逐渐壮大,完成施工总产值540亿元,增长21.9%,2家企业获得一级总承包资质。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预计实现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30%,超年计划5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预计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00亿元,增长16.67%,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1%,比年计划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1%,低于年计划0.09个百分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1件,比去年增加3.12件。

(二)有效需求持续扩大,经济增长动力提升

在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有效拉动全县经济增长。

投资质量有所提高。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20%,低于年计划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287亿元,增长15.7%;服务业投资138亿元,增长24.1%。全年实现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新竣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建筑面积达140万平方米。40个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完成投资82.35亿元,其中9个项目列入省级重大项目投资计划,14个项目列入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消费需求稳步拓展。积极培育旅游、休闲、餐饮等消费热点,消费逐步拓宽至信息、文化、养老、健身等领域,预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增长12%,比年计划低1个百分点。物价涨幅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低于2%,与省市调控目标一致。

对外贸易逐渐回暖。预计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增长10%,其中出口12亿美元,增长12%,超年计划2个百分点。

(三)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

园区支撑日趋突出。沿海六大园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46.8%,占全县总量的55.8%。预计完成外资到账3.3亿美元,同比增长20.44%,占全县总量的87.98%。实现工业应税销售486.73亿元,同比增长38.03%,占全县总量的64.25%。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完成新兴产业产值400亿元,增长16.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23.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全年能源及配套装备产业实现应税销售80.8亿元,同比增长25.3%,已打造成为我县支柱产业之一。

特色板块取得进展。沿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东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应税销售分别达到170.42亿元、137.66亿元和130.8亿元,形成三大超百亿特色产业板块。其中如东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海上能源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全省首批20家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沿海经济开发区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年应税销售达68.41亿元,占全区的40.14%。

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全县应税销售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24家,其中以中天科技为代表的10亿级企业5家。全年净增应税销售超千万元重点服务业企业45家,其中净增亿元以上企业24家。中南运输等四家物流重点企业实现升级,取得中物联AAA级资质认定。荣获“2014中国最佳海滨旅游城市”称号,全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瓶颈有效化解

着力深化体制改革,持续加强对外开放,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全县市场竞争和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出台《如东县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草案)》、《如东县经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制定《贯彻省委<关于健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把推进陆海统筹作为重中之重。三项重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洋口港“港、产、城”互动发展势头良好,沿海经济开发区和洋口镇、高新区和掘港镇实行区镇合一管理,栟茶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县级管理权限向栟茶等镇区下放。探索沿海开发多元化融资新方式,大力推行海域使用权的市场化运作。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全面展开,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对外开放获得突破。洋口港获批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预计完成新批注册外资8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6亿美元,超年计划0.3亿美元。市外民资项目投入66亿元,超年计划6亿元。接轨上海、跨江合作、园区共建工作有序推进,宜兴如东工业园区已获批。

要素制约全力破解。积极破解上位审批难题,LNG接收站二期等14个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或省级核准。用地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县供应建设用地8540亩,出让各类土地7237亩。努力化解资金瓶颈,各项贷款余额达344.91亿元,比年初增加39.94亿元,其中工业贷款余额达112.57亿元,比年初增加2.4亿元。企业上市取得新进展,中天科技定向增发再融资22.6亿元,东泰公司、金鑫交投公司等政府融资平台发行债券20亿元。

(五)城乡一体化整体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持续改善民生作为重点,在全力确保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同时,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年市政公用工程投资总额达20亿元,积极推进县城环网工程管道建设和通洋线输水二期工程,顺利通过江苏省文明城市验收。实施39个房屋征收项目,总征收面积为120万平方米;实施4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房地产开发150万平方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亿元,海洋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225省道南延建成通车,通洋高速一期开通在即,城乡客运一体化通达率达8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新、改建农桥271座、农路390公里,新建农村供水管网4850公里,全县城乡基本实现长江水全覆盖。

生态建设逐步强化。认真落实《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如东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建设。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8.5万平方米,城市绿色覆盖率达40.85%。全县新增绿化造林3.5万亩,完成绿化示范村15个。秸杆禁烧与综合利用进展较好,创建省星级康居村7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组织实施34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加强环境保护专项治理,国家生态县正式命名。

民生事业相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644元,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53元,增长10.5%,分别低于年计划1.6和1.5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55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86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2%以内。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实施450户农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607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9%,社会救助不断加强。积极开展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行按政策有计划再生育行动,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广电事业繁荣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治理和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满意度增强。

2014年,全县经济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中保持了积极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不旺,投资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低于预期目标。二是城乡居民增收面临压力。由于全县发展速度放缓,实体经济困难加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低于预期目标。三是社会发展领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村基础设施还待完善、城镇化水平不高、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不足、长寿文化挖掘不深、生态环境仍待改善等,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及安排依据

2015年,是推动“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科学布局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总体上看,国内外宏观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稳步回升、快速上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阶段,可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阶段跃升,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我县正处在加快赶超争先的关键阶段,也是发展基础最好与政策机遇最佳的双重利好时期。港口优势、岸线优势、载体优势正一步步转变为现实的竞争力,因而,必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江苏沿海开发、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建设和南通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政策机遇,积极化解投资消费疲态,城镇化建设滞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生产要素供给紧张等不利因素,努力把战略机遇期打造成发展黄金期,实现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的主基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持积极进取的基调是经济发展规划的客观要求。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情况来看,既定目标与实绩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一年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目标。因此,2015年全县经济发展必须保持积极进取的基调,努力向规划的既定目标冲刺。

2、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是实现争先进位目标的实际需要。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沿海各县市抢抓机遇,争相发展,竞争十分激烈。目前,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在江苏沿海十四县市中处于中游水平,经济发展必须要有更快的速度才能缩小与其它县市的差距。

3、提升经济发展质态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看,经济增速由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虽表现为经济减速换档,本质上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效增长阶段的跃升。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升级和创新,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因此,我县经济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综合考虑,20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增速保持高于全市。11%的预期增长目标虽比2014年计划目标调低1个百分点,但和其它兄弟县(市区)保持一致,仍高于全市9.5%的预期增长目标。二是体现转型升级的要求。如东和其他地区一样,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和转型升级攻坚期,适当调整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引导全县上下把工作重心放到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上来。三是注重与各项规划和目标相衔接。注重与落实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以及“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确保经济指标既现实可行又能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2、财政总收入增长12%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再加上2015年我县将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税政策措施,在税源和征收方面仍有较大潜力。而受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国家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幅可能会有所回落,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洋口港开发建设等巨额投入导致政府性债务负担加重,近几年我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因而,将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均安排为12%左右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3、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5%左右,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5%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实体经济增长推动着GDP的增长,我县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现有工业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新竣工项目陆续投产达产,实现工业总量较快增长是可能的。对于服务业而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在逐年上升,运行质态持续向好,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等行业应税销售持续增加,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服务业应税销售实现较快增长是合乎现实的。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随着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及刺激投资政策的落实,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县城和六大平台,将有效促进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平稳增长。我县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和部分产能过剩领域,而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难以长期维持高速增长。再加上我县外向型经济难中求进,民资未出现显著增长,土地指标供给不足,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都抑制了投资积极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放缓趋势,因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定为16%左右是切实可行的。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我县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等因素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快、旅游业蕴藏着的巨大市场空间、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服务业项目的开业运营将有效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家居市场的成熟发育也将引领居民的消费潮流。但是,由于国内经济总体下行压力增大,我县房地产市场销售下降、网络消费“分流”、消费政策到期以及城镇的集聚水平还不高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定为12%左右比较现实。

6、进出口总额保持适度增长,其中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洋口港一类口岸的正式开放将更利于我县打造成现代化海港城市,为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但是,2014年LNG进口额占全县进出口总额达56.6%,由于2015年中石油计划缩减LNG进口,再加上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跌,2015年我县进口维系往年增幅是不可能的。2015年,新兴出口市场继续增加、新兴产业出口快速增长以及骨干外贸企业出口推动,将成为我县出口新的增长点。因而,出口增幅安排8%左右是可能实现的。

7、注册外资到账3.5亿美元左右,市外民资项目投入额增长5%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我县六大载体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快速构建,港口、滩涂、区位、产业等综合优势得到有效利用,园区共建、跨区合作深入推进,这些都为我县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于国内外经济存在不稳定性,境内外投资还处于观望状态,全县招商环境还待加强,这些都增加了“引进来”的难度,因而,外资增长率目标的确定不能太高。

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2%。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市下达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要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能极大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提升,我县不断加快新兴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和品牌化发展,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骨干企业,并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加快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因而,实现“两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期目标还是有把握的。作为列入市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的两大约束性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达标是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

9、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与省市目标保持一致。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国家提出了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差距的要求,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加之我县不断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落实惠农支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上述增长是有可能的。随着我县重大项目的落地、建成、投产,用工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我县进一步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实施就业创业利民工程,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也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可有效保证就业率。受省市宏观政策影响,在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政策的平衡下,我县物价水平不会出现大辐波动。

三、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全面实现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县必须坚定发展信心,积极适应新常态,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强化陆海统筹,深入推进沿海开发。积极抢抓国家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全省实施沿海开发“六大行动”以及南通创建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全力推进沿海开发。提速港口开发。充分利用洋口港一类口岸开放契机,继续加快洋口港临港工业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口岸等特殊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海启高速尽早开工建设,力争洋口运河三级航道工程、海洋铁路二期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园区建设。围绕特色产业板块,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高端项目,加快培育大石化、新能源、现代物流、再生资源、滨海旅游等产业,推动沿海产业集聚发展,确保六大园区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0个以上、新竣工项目30个以上,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投入不少于50亿元,确保六大园区主要经济指标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强化资源整合。开展跨江园区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向沿海地区集聚,大幅提升沿海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科学配置海域资源,深化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县级管理权限下放扩面工作。加快推进洋口港集团公司企业债、园区集合债券发行,缓解重大工程建设融资难题。拓展用地规模,积极向上争取用海指标及重大项目的用地点供指标。

(二)拓展发展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稳增长政策,发挥“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协同拉动作用。切实扩大有效投入。狠抓项目“审批、开工、竣工、投产、达产”等关键环节,努力在破解制约难题上取得突破。重点推进法国爱森、刚正薄板、海装风电等重点项目投产,确保中石油LNG接收站二期、华海制药、新兴农等重点项目竣工,推进台湾中石化洋口港产业基地、华能如东300MW海上风电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大力拓展和培育休闲旅游、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消费市场和消费热点。加快推进县城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雨润国际广场、名门世家等重点商务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壮大“网商”队伍,建立健全城乡消费服务体系,加快流通业现代化进程。着力稳定外贸出口。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和扶持外贸大户。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三)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要求,实现质量效益同步升级。提升支柱产业层次。加快支柱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努力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支持中天集团、久久久科技、如通石油机械、亚振家具、大东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培育成为国际国内行业“隐形冠军”。积极培植新兴产业。积极组织实施《如东县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先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和延伸新兴产业链条,建设功能性高分子材料、海上能源装备等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大高端技术的创新和关键部件的攻关,加强专精特新产品的开发与认定,力争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加快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推进“三创”核心园区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打造科技创业核心区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落实《如东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争取洋口港液(气)化品物流园升级为省级物流园区,确保集聚区实现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40%。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型、设施型和外向型农业,加快发展优质油米、外向果蔬、特色海产种养、加工、冷链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农渔业特色产业。充分开发农业资源,确保我县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在全省提档升级。

(四)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激活市场活力。以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从“完善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定位、优化资源配置”三方面入手,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全面展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陆海统筹先行先试步伐,在整合陆海资源要素、优化陆海空间布局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海域物权管理,加快推进海域储备工作。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的考核和监管,提升土地产出效益。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区镇合一”相关领域改革,研究制定行政权力清单。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诚信体系,确保市场规则更加成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联合重组方式做大做强并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五)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全力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确保全县实施房屋征收面积不少于80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开发总量10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栟茶、岔河、长沙、洋口等全国重点镇、市级中心镇和沿海重要节点镇区域差别化发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全年市政工程建设总投资不少于18亿元,交通重点工程投入不少于20亿元,确保334省道如东东段、洋骑线、港城中通道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力推进如东客运站建设,力争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积极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作评议意见〉的通知》要求,继续做好农路修建、农桥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及河道疏浚等工作。积极实施生态保护。实施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快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扎实开展环境专项整治,重点加强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秸秆焚烧等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加快城乡绿化建设。

(六)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构筑幸福家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创业富民、保障安民、实事为民,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合法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完善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加大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开展扶贫帮困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优化人口结构,积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顺应长寿人口增长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完善文化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体系。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在生态环境、教育投入、安居住房等方面更好地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切实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等行业的监管,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做好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放大优势,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