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徐书影 曹磊)“新时代的‘如商’要传承张謇的家国情怀,把自己的企业看成社会的企业,企业的每一个经营决策都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地方、有利于群众……”
“我们如商团队要学习和发扬张謇的创新精神,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真正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争效益……”
“我们要把企业做大做强,不能只看到企业自身,更要站在一个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去寻求同行间的最大公约数,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
近日,我县举办“学习张謇精神,打造新时代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如商队伍”专题座谈,“如商”企业家们就如何学习弘扬张謇精神,争做新时代“张謇式”企业家,助力如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与做法。纷纷表示企业界要学先贤厚植家国情怀,兴实业践行报国之志,在新发展格局中奋楫前行。
怀揣一份情怀 承担一份责任
“社会缺什么,张謇便办什么,从育婴堂、养老院、贫民工厂到济良所、残废院、慈善机构,形成了一整套关怀救护体系。”江苏宇迪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广剑认为,新时代的“如商”企业家们应当传承张謇精神,常怀赤子之心,时刻将国家装在心中,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
吴广剑以自身企业实践为例,多年来,宇迪光学公司积极开展村企共建、结对帮扶活动,凭借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共支持属地农民兴办12个创业项目,扶持2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五年内累计吸纳失业人员100多名,捐赠钱物470万元。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张謇精神,是中华商道的集中体现,对于今天的企业家具有重要的时代启迪。”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慧认为,“如商”团队要学习和弘扬张謇先生回报社会的大情怀。在办好企业的前提下,带动就业增收、参与扶危济困、支持区域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承担社会责任,争当爱国敬业的典范。
据了解,自2007年起,爱朋医疗就坚持在胜任工作的前提下,优先录用残疾人员工,并提供与其他员工平等的发展机会。目前,该公司共有残疾员工116人,被评为“江苏省助残先进集体”。公司还与如东逸夫特校开展“爱心共建活动”,设立“逸夫特殊教育基金”,帮助困难学生群体。
“为大众利益事,去一切嗔恨心。张謇的一生始终在践行自己的崇高理想。他的人生追求,当成为激励后世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办好社会企业的精神丰碑。”南通正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鲍宛伶说,一直以来,南通正大始终坚持把“心系三农,惠及于民”作为企业宗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0年来累计捐款超过1000万元,为抗灾救灾和社会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今天我们学习张謇精神,对于正大农牧业而言,社会责任更多地体现在全产业链运作的食品安全上,正大的产品无论是猪肉、鸡肉、鸡蛋、虾等都是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安全健康食品,全程有标准可追溯。”
心存一种志向 坚定一种信念
“百年前,张謇希望依托实业,来实现国家自立自强,他创办企业的价值观念,在当今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渊牧认为,“如商”企业家们应进一步把握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平衡和协调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坚持内循环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外循环。
作为中天科技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近年来,江东金具在集团“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战略的引领下,已成长为国内出口份额最大的电力金具制造企业,并且,配合集团公司布局信息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海洋系统、精工装备、新材料等多元产业发展的格局,江东金具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也备受青睐,应税销售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张謇先生的实业报国、家国情怀一直影响激励着我们,也引领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成辰认为,新时代的“如商”企业家们,必须把张謇精神内化于心、笃之于行,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从而推动实业兴国。海力风电是国内第一家专业从事陆海风电设备研发制造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制造的桩基、塔筒一直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发展要有利于国家,新能源产业与国家环境建设的大方向息息相关,深耕新能源产业是我们海力弘扬张謇精神最生动的实践。”
“要将如商精神作为与张謇家国情怀一脉相承的集体人文财富,引导广大企业家做‘如商’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无锡市如东商会会长、江苏盛玺天下文化交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康权表示,将继续发挥好商会平台作用,把广大“如商”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促进“如商”强强联合,同时,积极发挥无锡商会人脉广、市场熟、理念新的优势,主动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推动如东经济跨越发展。
围绕一条主线 坚持一条路径
“作为农药生产企业,我们学习张謇精神,首先要学习他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生态环保思想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施永平认为,新时代的“如商”企业家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让绿色发展成为共识。
快达农化是如东一家老牌化工企业,退镇进园近十年来,已累计投资超一亿元,用于更新、建设废气、废水、固废3大类别的环保设施、设备,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一百多年前,尽管生产技术不高,但张謇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并没有给当地产生环境污染,没有出现废水废料四溢的情况。这也启示我们,推进绿色生产是增强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施永平还认为,张謇以产业链构建闭环式生产体系的发展思维,同样值得新时代的企业家们去学习。2020年,快达农化便借助洋口化工园区农药企业多的形势,发挥原药优势,整合制剂生产加工企业,融合产业链高效生产,与园区内的凯塔化工、纳百园化工形成上下游供应产业链后,产品年产量翻了10倍以上。
江苏优嘉植物保护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孝举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创新工作上。他提出,要通过加快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建立良好创新环境、健全核心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拓宽创新平台与渠道、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