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公益事业 > 防灾救灾
如东县2021年度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来源:如东县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2-03-08 字体:[ ]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通知》(苏财工贸〔2021〕72号)精神,我县普查办汇总了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的资金使用情况,并开展了绩效自评。2021年度分配到我县的补助资金为23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拟用于各部门普查的宣传、培训、教育等活动。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的通知》(苏财工贸〔2021〕72号)文,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23万元已到位。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我县应急管理局及各灾种部门均向县财政申请了普查专项资金,与第三方技术单位签订了合同,按照合同约定,截至目前均未到支付合同款项的日期。全县普查宣传方面的费用支出,均是在各部门申请的普查专项资金中支出。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县普查办严格按照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安全有效使用补助资金。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清查方面:2021年8月上旬,完成我县普查清查方面的工作;

(2)全面调查方面:2022年2月下旬,全县应急、气象、水务、交通、海洋、林业、市政、地震、房屋建筑等主要灾种调查工作均已完成。其中,应急方面完成了承灾体478个、综合减灾能力1415个和历史灾害728个调查;气象方面完成了暴雨、干旱、台风、低温、高温、大风、冰雹、雪灾、雷电等1500个致灾因子调查;水务方面完成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交通方面完成了572公里县道、278座桥梁的信息采集;海洋方面完成了风暴潮、海啸、海平面灾害致灾孕灾等143项调查;林业方面完成了林业大样、标准地、野外火源等10项调查;市政方面完成了113条市政道路、88公里管线调查;地震方面完成了25个钻孔资料入库;房屋建筑方面均完成了880705栋建筑调查;全县共调查完成普查对象891314个。各部门均已汇总形成调查数据并上报普查系统;

(3)宣传方面:我县普查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及印发宣传海报、折页、悬挂标语等形式对普查工作进行宣传,并开展多次普查培训活动;

(4)质检、核查、汇交等工作方面:调查数据的质检工作基本完成,对镇区街道、县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已基本完成质检和核查工作,目前正在准备市级的迎查、汇交等工作;

(5)评估与区划工作方面:下一步将配合上级开展风险评估与区划有关工作。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①数量指标:全县普查对象覆盖率达100%,调查任务完成率100%,普查宣传工作覆盖的乡镇级行政区比例达100%,普查人员参与培训的覆盖率为100%。

②质量指标:严格按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相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完成调查并提交数据资料,普查数据成果应急方面质检核查通过率达100%。。

③时效指标:我县普查办已于2022年2月底完成普查调查方面的相关工作。

④成本指标: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普查资金的申请、使用、与技术服务单位签订合同等事宜,均按照招投标流程并通过了县级财政的审批。达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①经济效益指标: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为我县自然灾害的防治、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应急预案的修编、救援队伍的完善、应急物资库的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了显著的科学依据。各行业部门的普查数据成果还未完成质检和汇交,暂时未实现数据共享。

②社会效益指标:通过调查核实了全县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各种灾害隐患点等情况,摸清了全县的灾害防治的底数,同时开展宣传培训等,提升基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走访调查,全县群众灾害普查参与度较高,对普查行业部门的满意度为100%。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全县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序时推进。截至2022年2月底,全县普查调查方面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已提交系统审核。2021年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23万元,我县截至目前未使用,已结转至2022年拟用于各部门普查的宣传、培训、教育等活动。

下一步改进措施:县普查办会与各部门进行会商,确定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23万元的分配和使用方案,并加强普查成果的宣传活动。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我县普查办将不断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将其纳入年度工作综合考评,将绩效自评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评价的依据,指导下一年度绩效目标的设定、监督。

本次绩效自评结果将按要求在全县政务平台上和微信公众号上予以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