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为实体经济插上腾飞“翅膀”
来源: 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4 累计次数: 字体:[ ]

微信图片_.png

(全媒体记者 万璐璐 单佳凯 通讯员 卞许林)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新时代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跨越的产业形态。“十三五”期间,我县以“产业集中、资源集约、企业集群、人才集合”为导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向重点园区、重点板块、主导产业集聚,园区及重点板块的定位逐步清晰,特色逐步彰显,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产业思维正逐步成为高质量发展强推剂。

传统产业逆势突围

“南通是传统的家纺大市,对化纤纺织品的需求量很大,如东在这块尤为突出。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带动下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整合。明年可能有4套装置投产,预计达到约七八十亿的产值。”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项目总指挥沈富强说。今年1月初,总投资200亿元的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落户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50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及240万吨新型功能纤维,将有力推动本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为我县安防产业发展再续动能。县发改委副主任曹爱明告诉记者,今年1至11月份,全县102家安防产业企业完成应税销售61.31亿元,同比增长15.55%,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6家完成应税销售49.76亿元,同比增长16.7%,占比达81.16%。2019年,由如东经济开发区申报的长三角(如东)安全产业园获评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全省唯一。近日,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又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南通如东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顺利获批,基地内企业也积极为如东生命安全防护产业发展提供了主要原料,形成了霍尼韦尔、恒辉、汇鸿等一批龙头型企业,有效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

安防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劳保行业华丽转型的成功之例,离不开产业思维的推动。曹爱明认为,传统产业若是一盘散沙,不以产业思维来谋划全局发展,那么一旦遇到诸如新冠肺炎这样影响全球生产供应链稳定的疫情,将会彻底被市场所摒弃。眼下,我县一些传统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虽有园区之名,却乏园区之实,没有相对成型和配套的产业链,便从根本上缺乏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这些发展的“半成品”,唯有用产业思维才能使其“逆风翻盘”。“有了相应的产业配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在此次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压力明显减弱,足不出县便能解决两个企业的复工困境。疫情给我们一个直观的危机教育,让我们知道在现有的运作模式下还缺什么,在整个体系构建中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曹爱明说。

优势产业异军突起

近日,由中天科技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国电投江苏如东H4#、H7#海上风电场项目首台风机顺利吊装完成,标志着国内单体容量最大、如东投资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全面进入风机吊装阶段。近年来,我县以小洋口风电母港建设为引领,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制造、检测、运维为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拥有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装机规模占江苏省的33%、全国的20.3%。目前,我县在风电产业板块领域,已初步构建起包括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小洋口风电母港、如东风电产业联盟在内的“一园一港一联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这将为我县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十三五”期间,全县上下已逐步确立了“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指导思想,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特色,强化政策引领,狠抓项目投入,加快规模培育,推进结构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生命安防、食品饲料、健身器材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中石油LNG、优嘉植保、海装风电、上海电气、江东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运行,工业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工业主体位置逐步凸显,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总量、质量、速度都有了较大提升,对全县经济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工业应税销售总量从“十二五”初的全市末位,之后连续六年的速度领先,总量不断扩张,2016年达到1011.6亿元,为南通继海安之后又一个总量突破千亿的县份。今年1至10月份,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543.7亿元,同比增长20%,年底预计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1900亿元,同比增长15%,总量居全市第二。

集群发展特色鲜明

“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我区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今后我们将围绕打造200亿元产业园区的目标,做好企业的‘店小二’,当好‘参谋员’,精准施策,排忧解难,助力产业园区高速发展,为如东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如东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翟建华告诉记者,作为我县园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如东经济开发区以新能源及其装备产业和安防产业见强,韩轩精密等一批与之相配的设备产业相继落户,恒尚新材料等续建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进度。此外,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等几大产业集群也依靠集聚效应加速重大项目落户步伐,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相继开工,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如东经济开发区还摸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一区多园”发展路径,实行区中园、组团式的发展模式,初步构建起涵盖中天科技产业园、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安全产业示范园等在内的高端制造产业园,以及重点吸纳科技型项目、人才的敦宏科创园、飞鸽科创园、双逸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园,摸索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以中天科技产业园为例,这个占地1300亩的地方, 涵盖了中天集团旗下江东科技有限公司、江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中天轻合金有限公司、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司,集聚形成中天科技产业园,着力发展通信、电力、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主体5个产业项目,产业环环配套,虽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应税销售仍突破了25亿元。

“十三五”期间,我县产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组织不断优化,逐步建立产业内大、中、小企业共生发展格局,在制造业方面,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安全防护、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六大产业无论是总量占比还是发展速度都十分抢眼。2019年全县六大重点产业应税销售占全县规上工业应税销售的72%,对全县经济发展拥有绝对的影响力。在服务业方面,紧紧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三大领域,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商务、休闲旅游、大健康业”四大产业,引导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洋口港现代物流园、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县城商贸集聚区等服务业发展平台,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潜力正逐步显现。在农业方面,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定位,规划集成农渔小镇科创园区、畜禽健康养殖产业园、健康标准化水产养殖示范区、优质果蔬稻麦基地、刘埠渔港经济区、如东食品产业园六大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逐步走出一条既有“含金量”更有“含绿量”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