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满园春
来源: 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31 累计次数: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01230142449.jpg

(全媒体记者 曹建明 张凯)12月22日,第五届“最美如东人”表彰名单公布,“11.26”海上救人群体、陈慧、宋小军、张冬云、周汉林、南郑支教群体、顾旭、徐兰秀、顾宏兵、程忠等10人(或群体)当选。他们用行动演绎了好人,用心灵诠释了最美,成为温暖一座城市的正能量,也折射出如东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道德之光。

站在“十三五”的末端回顾这五年来的社会文明进步,如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扩大高质量文化服务和供给,促进全县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如东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

走深走实,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12月5日,掘港街道古池社区“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带着洗洁精、洗衣液、羽绒服等礼物去看望社区的独居老人。古池社区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组建了文化、法律、便民服务等8支志愿服务队,每支志愿服务队有10到15位志愿者,他们中有退休老教师、法律志愿者、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等,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自发地组织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基层党建关怀、环境清洁、全民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了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三五”以来,我县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志愿服务规模从小到大、人数从少到多、覆盖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全县已形成以行政志愿力量、社会志愿力量、农村党员志愿力量和群众互助服务力量为主体的四大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了志愿服务条块结合的组织架构和共建共享共赢的志愿服务大格局,开辟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云平台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服务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了2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建立了8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县范围内吸纳了23万多名志愿者,他们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校园等公共场所,用实际行动传播社会正能量。“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广大市民的共识和行动。

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出发点,我县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还精心设计服务项目,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志愿服务项目库,形成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十三五”期间,我县先后发布以江海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6749个,涌现了广场舞公益培训和推广、赵家剧院“小舞台”、云平台“一键式”服务、“宾城点灯人”、“霜桥晚晴”等一批有影响的志愿服务项目。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如东人生活的一部分,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增添了时代的温度。

厚植沃土,“好人文化”深入骨髓

2018年6月份,我县洋口镇古坳村一对夫妇不慎从小船上落水,在附近田地做农活的67岁村民冯金山听到呼救后,立即跳入宽60多米、深4米的河中,他不顾自己的个人安危,几次潜入水底奋力搜寻,终将落水夫妇成功营救上岸。12月11日上午,江苏省第十二届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上,冯金山荣获“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冯金山勇救落水夫妇的凡人善举展示了人间大爱,“这都是小事,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还是会去救的。”获得表彰后的冯金山说。

深入挖掘和运用典型榜样的力量,厚植道德沃土培育时代新人。“十三五”期间,陈亚飞、沈亚秋、“如东籍老山战友”群体、如东税务“爱心妈妈”群体、秦健、国网江苏电力如东共产党员服务队、袁金华、徐魏魏等8人(或群体)先后当选“中国好人”。

“见义勇为纪晓飞、助人为乐管惟川、孝老爱亲沈亚秋……”走进如东好人馆,就像走进好人的生活。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故事,让参观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色彩。去年,如东好人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崇尚好人、传承文明”的前沿阵地,“弘扬风尚、展示风采”的学习平台和“致敬好人、争当典型”的模范窗口。

与此同时,近年来,如东构建礼遇好人的常态长效机制,对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先进典型给予政治上关心、政策上关照和生活上关怀,增添他们荣誉感的同时,激励他人学好人、做好人,让好人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好人”孤寡老人管惟川住院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专程看望,给她送去急需的医疗费用。县红十字会开通了专项捐款账户,用于管惟川的治疗以及为像她这样的道德模范提供救助。南通汽运集团如东分公司员工葛纪军在出车途中,多次不畏险情,勇斗歹徒,擒获涉案人员20多人,为旅客挽回经济损失5万多元。前几年,葛纪军年岁已大,公司特地将他调到后勤岗位,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

城市之美,美在人的文明。这五年,如东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深入推进思想道德风尚高地建设,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树起一座座精神的丰碑,撒下一颗颗文明的种子,逐渐凝聚起这座“好人之城”的社会新风尚。

激浊扬清,文明新风浸润万家

在双甸镇石南村二组的一个农家小院,退休老人陆光正和他的妻子戴祝兰将父母的藏品和他们学习工作生涯中留存下来的各种资料收集汇总并陈列出来,并起名为“正兰苑”。陆光正说:“办起这么一间家庭史料陈列室,初衷就是为了良好家风的传承,我们想把父母亲优良的品质通过展览立体呈现出来,传承给更多的人。”正是有了良好家风的传承,其子女们都已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继承了两代人的优良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阵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第一张照片开始,“正兰苑”汇集了超过一个甲子的各种珍贵史料,也凝聚了一家三代人的家风传承。而这也只是我县千千万万个家风传承中一个普通的缩影,推动家庭文明建设,倡导家庭美德,提升家庭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县妇联开展了“最美家庭”寻访活动、家庭教育系列活动、“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一系列活动,在推选典型的同时,也将这些典型人物和故事宣传到全社会,以“好家风、好家训”带动“好民风、好社风”,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和家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表彰“最美家庭”184户、“教子有方”最美家庭50户和“慈母之星”等家庭“美德之星”74位。“十三五”期间,沈亚秋当选第六届江苏省道德模范,缪恒生获得第七届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沈亚秋家庭当选全国文明家庭,沈霞家庭当选第一届江苏省文明家庭,高山家庭当选第二届江苏省文明家庭;“税务爱心妈妈”群体当选江苏“时代楷模”,为南通市20年来首次获此殊荣。

今年,我县还出台了140字《如东市民文明行为20条》,涉及邻里和谐、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孝道传承等方面。居民自觉践行着公约,文明意识、文明素养有了大大的提升,垃圾分类不乱扔,排队保持一米距离,“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等渐渐成为文明新风尚,使文明如东更有温度和内涵。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文明,作为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文明的追求,如东从未停步。如果说,过去这一份份荣耀是如东文明不断向前的脚印,那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就是一种更澎湃有力的鼓点,当前,如东已经奏响了砥砺前行的乐章,如东将继续昂首阔步,向着更高更远的文明传承坚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