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县城区将使用什么样的智能手段进行收费?
答:目前全国主要采用两种智能手段进行收费,一种是地磁+巡检PDA(PDA就是手持终端),另一种是高位视频道路管理。这两种方法前一种使用管理人员较多,对道路的要求不高,但是运营成本较高;后一个管理人员使用较少,但视频监控安装的密度较大,对道路的要求较高。县城管局在招标的需求里将两种方法都进行了明确,到时将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问:实施智慧停车收费让县城区停车和道路通行可以得到怎样改善?
答:县城区实施智慧停车收费后,将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运营,充分挖掘停车资源,提高停车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通过对其他城市的调研发现,实施智慧停车收费管理后,寻车位时间平均可缩短6-14分钟,停车位利用率可提高25%,减少交通拥堵30%,减少无效交通流12-15%。
问:县城区智慧停车收费管理如何体现出其智慧管理?
答:县城区智慧停车收费管理项目最终可以实现以下要求和目的:
1.实现县城区停车资源网络化,并向政府的管理、规划和检测部门提供宏观分析数据的源数据以及基于不同需求的分析结果,开展针对具体目标的数据共享分析。
2.充分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完成停车资源调配,实现车位潮汐调控,让智慧停车平台真正的惠及市民。
3.建设、整合和完善现有城市诱导资源和停车资源,逐步推进统一的停车数据智能采集标准、统一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统一停车账户体系、统一停车管理模式。
4.推广惠民智慧停车应用,让市民体验一机在手,随时掌握出行、停车、共享、换乘等移动互联服务,提高通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5.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商业模式,积极拓展面向公众的停车场空间利用和静态交通大数据增值服务。
问:县城区停车收费原则是什么?
答:在《如东县城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县城区实施停车收费的原则是中心城区高于周边地区、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大型车高于小型车,对不同地段、不同停车时间、不同车型实行差别化收费标准;将县城区划分为三类区域,即一类区收费最高,二类区收费比一类区低,三类区不收费;同时明确公共停车场和路边临时停车泊位要有免费停放时间。具体收费标准最终由县发改委制定并出台。
问:县城区三类区域是如何明确的?
答:《如东县城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将县城停车区域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区域:
一类区域:主要是指黄海路、黄海西路、幸福路、江海中路、青园北路(丁棚桥至青园北路江海中路路口)、人民北路(国防桥至人民北路江海中路路口)、三元世纪城及周边区域。即:江海中路以南,如泰运河以北,人民北路以西,关西桥以东区域。
二类区域:县城核心区域(南起南环路,北至湘江路,东起东外环,西至黄山路)内除一类区域外的区域。
三类区域:除一类区域、二类区域外的区域。
问:县城区停车收费将如何推进?
答:为化解停车收费管理带来的矛盾,将对县城区停车收费工作实行分步实施,首先是在智能停车收费相关设备建设到位并通过验收后,将在一类区进行试点收费;然后逐步向二类区停车矛盾突出的区域实施推进;最后扩展到整个二类区。
问:如何针对学校、医院、政务中心等区域实施停车收费管理?
答:我们将通过智慧停车系统针对学校学生放学前后进行免费时间和免费区域的调整,同时也可以根据县城区各服务窗口调整免费时间和免费区域,这些都可以通过智能停车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