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东县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财政局 发布时间:2006-02-14 字体:[ ]

各位代表:

 

我受县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同时敬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㈠全县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05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7970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财政收入口径发生变化,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调增为43370万元。 2005年全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471万元,占预算的103%,增长25%。2005年全县财政基金收入预算17950万元,实际完成21119万元,占预算的118%,增长25%。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人大确定的任务。(全县地方收入预算主要项目执行情况见本材料附表一)

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05年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为69540万元,在预算执行中,由于政策性增支等因素,经县和镇人大批准,加上上年结转和省市专项,全县财政一般支出预算调整变动为98557万元,全年形成支出89891万元,完成年度调整支出预算的91%,比上年增长 20%。(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主要项目执行情况见本材料附表二)

全县财政收支平衡情况,2005年全县完成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472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留用财力为66700万元,上级拨给专款14918万元,上年结转7030万元,全年合计可用财力88648万元。当年支出89891万元,未完成项目结转下年支出8666万元,财力收不抵支缺口9909万元,经县镇两级筹措调入预算外资金9909万元,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㈡县本级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县本级(含开发区、下同)完成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510万元,占调整后预算的120 %,比上年增长39%;2005年县本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119万元,占预算的118%,比上年增长21%。(县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主要项目执行情况见本材料附表三)

2005年县本级财政地方一般支出预算为48330万元,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追加支出预算3878万元,县经济开发区、新区超收财力追加支出预算及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列收列支等净增491万元,县本级财力安排的支出预算调整为52699 万元,加上上年结转指标和上级拨给专款,则2005年县本级一般支出预算调整变动为74552万元。全年形成支出预算65886万元,占调整支出预算的88%,比上年增长23 %,2005年县本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20753万元,占支出预算的77%,比上年增长11 %。(县本级财政支出预算主要项目执行情况见本材料附表四)

2005年县本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用财力为47700万元,加上上级拨款和上年结转,全年可用财力为69553万元,当年支出65886万元(含农村中小学教师国标工资纳入县级管理支出),未完成项目结转下年支出8666万元,财力收不抵支缺口4999  万元,对财力缺口通过调入预算外资金,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各位代表,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收入任务,突出科学理财,凸现为民理财,实施节约理财,做到依法理财,为加快富民强县,实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服务发展,不断做大经济财政“蛋糕”。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跳出财政看财政,齐心协力做大经济财政“蛋糕”。积极运用预算、贴息、补助、转移支付、退税等财税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大扶持力度,涵养培植税源,提升了全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县先后安排29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招商引资引荐者和洋口港重点工程建设,并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进行贴息扶持。随着国家出口退税新机制的出台,及时调整了相应政策,足额退税给外贸企业的资金达2.6亿元,地方财政安排退税资金达15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全力推进政府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支付城建工程资金达1.2亿元,支付交通工程资金达1.7亿元,向上级财政部门融通洋口运河启动资金5000万元,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强化征管,不断促进可用财力增长。

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全年收入工作目标,并及时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了收入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定期召开收入预警形势分析会,研究落实有效措施,并调整和完善财政工作考核办法,重点考核财政收入增长度、债务化解度和“过日子”保障度,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国、地两税部门整体联动,通力协作,开展民主评税和协税护税工作,大力推广双甸镇社会化办税的经验。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继续抓好纳税环境整治,促进依法征收。改革契税征管方式,规范契税征管行为,全年入库契税达3900万元,创历史新高。积极向省争取优惠政策,使我县既享受到苏北振兴的财政政策,又成为苏中“政策洼地”,为改善我县投资条件,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开发进程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抓住省市调整财政体制的契机,经过多方协调沟通,终于使我县继续列入全省32个困难县财政转移支付县的行列,确保地方财力的稳固来源。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的各类专项扶持资金达1亿元左右,较好地弥补了全县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缺口。

三、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方法逐步趋于规范,各项定员定额的标准不断完善,资金分配方式更加透明。同时,加强对财政支出的跟踪问效,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管理,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实现财政资金分配规范化、使用效益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运行良好。提高了财政支付的透明度,增强了政府调控资金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会计中心运作不断规范。对132家县级会计统管单位组织财务公示,财务公示的参与面更广,内容更全、效果更好。政府采购管理改革不断拓展。全县政府采购资金预算金额2.15亿元,实际采购支付金额1.89亿元,节约率达12%。政府建设资金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对政府工程招投标、工程量变更、付款决算等重点环节加强监管,提高工程建设规范化操作程度。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积极为县对虾场、南通市盐业公司如东分公司、县狼山种鸡场等企业改制搞好配套服务。

四、理财为民,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坚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实现支农资金“两高于”的考核目标。围绕县乡河道疏浚工程、土地复垦整理、海洋与渔业项目、农业、水产、农机等三项工程项目,争取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到帐1.59亿元,全年申报项目数和资金补助到帐额在全市六县(市)中名列前茅。同时在农发基金中安排730万元,主要用于防洪防汛、农业机械推广、畜禽疫病防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县级资金配套。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桥梁工程、经济薄弱村机耕路等基础性投入。落实农村桥梁建设69座,安排财政资金700万元。列入2005年建设的机耕路达20条33公里,投资总额达453万元。在财政支出上,坚持把保运转、保稳定、保工资、保必办放在首位,加强对农村五件实事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会同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实行了“六有工程”和“校校通”建设。会同宣传、计生部门开展了省级文明城市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创建工作。会同卫生部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全县参保农民达78.34万人,人口覆盖率87%,筹集新型合作医疗基金2522万元。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有效缓解了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经过不懈的努力,确保了全县2.7万多名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了2.8万多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工资的社会化发放,确保了2.9万多名民政优抚、低保对象供养标准足额保障到位,同时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不断改善,运转经费正常供给,考核奖励标准逐年增加,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同时,以规范财政经济秩序和查补财政收入为重点,先后开展了公路补偿资金、民政经费、技改贴息资金等财政专项检查,查补收入718万元,已入库413万元。

各位代表,在总结财政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财政收入与海安、如皋相比,均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财力需求对财源建设的压力很大。镇级财政运转困难。镇级财政支出缺口增大,资金协调运转难。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历史遗留的政府债务较多,尤其是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冲击财政的正常运转,各种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等。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回避现实,应当把存在不足当作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努力把财政工作做得更好,让党委政府更放心,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二、2006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年、起跑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至关重要。今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全力培育税源经济,做大做优经济财政“蛋糕”,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真正做到科学理财、依法理财、为民理财、节约理财。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确保“十一五”首战必胜。

综观今年财政经济运行环境总体有利。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不断加深。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政治持续稳定,给财政收入的经济基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如东看,已有的发展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不断显现的发展潜力,为财政的蓄势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从国家“十一五”期间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体系来看,完善增值税制度,实行统一的企业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择机出台燃油税,在条件具备时,实行统一的物业税。这些税制改革既有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我们面临的将是政策含义多、结构变化大、总量较稳定的税收制度环境,财政收入的制度基础总体较好。

同时,必须看到2006年全县财政有较大的减收增支压力,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减收因素主要有:房地产开发增速放缓,将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增长难度加大;外贸出口摩擦增多,利润率下降,相应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调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扶持家禽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等政策性减收因素,都将减少财政收入。增支因素主要有: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所缴的杂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同时,今年国家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也需财政作预算安排。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全面推进财政改革和发展,切实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结合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目标,2006年全县及县级财政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㈠全县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全县财政地方一般收入预算为55150万元,增长24%,2006年全县财政基金收入预算22300万元,增长6%。(全县财政收入预算主要项目安排情况见本材料附表五)。

2006年全县安排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算为8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基金预算支出22019万元,比上年增长6%。(全县财政支出预算主要项目安排情况见本材料附表六)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06年一般预算收入可用财力75500万元,安排预算支出84800万元,当年财力缺口9300万元,县镇两级财政必须通过筹措预算外资金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㈡县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县本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23077万元,增长 32%。财政基金预算收入22300万元,增长6%。(县本级财政收入预算主要项目安排情况见本材料附表七)

2006年县本级一般预算支出为63470万元,增长20 %。县本级基金支出预算22019万元,增长6%。(县级财政支出预算主要项目安排情况见本材料附表八)

按现行财政体制,2006年县本级可用财力57600万元,当年安排一般支出预算63470万元(含镇体制上划县支出),财力缺口5870万元,通过调入预算外资金做到当年收支平衡。

三、立足科学发展,乘势奋力而上,努力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㈠以壮大财源为着眼点,实现财政收入新突破。

首先,要增强支持发展的推动力。要优化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增加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落实产业集聚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土地、劳力、资金、技术、电力等生产要素向洋口港、小洋口地区和工业新区三大载体集聚,促进支柱产业和领军企业加速成长,催生一批利税大户,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在支持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其次,要增强服务发展的拉动力。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好市场、做精特色的思路,积极发挥税收、贴息、补助、退税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政策效应,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港口经济和外向型经济,鼓励企业上规模、增效益、多纳税,提高税源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再次,要增强收入征管的驱动力。及时将财政收入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和各镇,充分调动各级抓收入的主动性,确保实现收入均衡入库。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征管措施,实施有效的税源监控。切实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创造公正、公开、公平的税收环境和秩序。建立和完善财政收入预警分析制度和协税护税制度,继续加大对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征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票款分离”管理办法,规范收费行为,有效保证各种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㈡以保障能力为着力点,实现财政功能新突破。

一是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强公用经费保障。确保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按国家规定的项目和增资标准正常发放,让“以人为本”真正体现在财政支出保障上。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构建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各类保障对象的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五险合一”的征缴管理体制和抓扩面、促征缴的激励机制,增强社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医疗、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继续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助,确保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病医,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探索财政支农新机制。要优先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开展农民培训工程,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一折通”,继续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加快研究建立控制新债、化解陈债的工作机制,努力控制和化解乡村债务。支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财政通过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力争在减人、减事、减支上取得实效。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真正把惠及农民的实事办实、做好。

㈢以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实现财政机制新突破。

今年是财政体制改革“省直管县”的第一年,积极应对省对县进行的财政体制调整,根据分税制和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制定县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明晰镇级财政收支范围,实事求是地确定镇财政收支基数,加大对镇财政的扶持力度,按照公共财政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证镇财政基本支出需要。全力组织实施镇级财政管理改革。这次改革是镇级财政“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入上划、资金统拨、支出控制、票据统管、债务审批”管理方式的改革。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规范运作方式,提高管理质量。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加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以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压减公用经费,压缩会议费、接待费、出国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全面推进和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提高政府采购监管质量,不断优化政府采购环境。加强对政府建设项目概算、预算和资金拨付的审核。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科学性。

㈣以依法理财为关键点,实现财政管理新突破。

不断调整完善监督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突出对社会关注的教育、农业、社保、扶贫、城建等专项资金以及重大财政转移支付项目的监督,重点加强财政资金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监督。切实加强对会计工作和行业的指导管理,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改进会计工作管理水平。严肃财经纪律,实行财务公开,依法查处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坚持经常性的会计执法监督检查,建立会计诚信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一五”的起步之年,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我们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机遇,开启新的征程。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发展的任务任重道远。让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财政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2006年人代会预算报告附表.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