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通讯员 季园园)“快看,哥哥姐姐们的表演真精彩啊!”前不久,在如东县“双减”工作现场推进会实验小学分会场上,学生们展示了一年来的“双减”成果:铜管乐队、古琴团、古筝社团等器乐演奏悦耳动听;创意手串、纸盘画、蛋壳彩绘等手工制作巧妙精致;团体“活力体质操”、中华经典诵读……丰富的活动精彩纷呈。刚开启小学新生活的114班学生苏俊臣拉着小伙伴的手,高兴说:“上学真有趣,可以参与这么多好玩的活动!”
自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县实验小学多措并举,打好“双减”组合拳,以活动提升育人素质,以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全员发展,让活动“动”起来,让研究“亮”起来,让童心教育温暖学生的多彩童年!
特色凸显 艺体双修扬风采
“我二年级加入小飞鹿管乐艺术团,现在学单簧管已经有两年了。”402班学生陈李熙告诉记者,“在收获荣誉的同时,更提高了我的艺术表现能力,增强了自信。”
如东县实验小学小飞鹿管乐艺术团成立于2014年,现有学生100多名。“乐团现有长笛、短笛、单簧管、萨克斯、圆号、小号、中音号、上低音号、长号、大号、打击乐等专业,逐步形成了一支声部齐全、发展良好的小学生管乐团。”社团负责人邵冬冬告诉记者,“我们利用每周二、周三的晚辅时间进行训练。”近年来,管乐团多次参加市县级器乐组合比赛,获得较好奖项。
不断擦亮童心教育艺术名片,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近年来,县实小深入推进艺体“2+1”工程,现有社团43个,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我校着力开展微生活课程,这是我校四级‘金字塔’型童心课程的顶部课程,一般安排在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的下午。按年级分层设置课程内容,提出‘一个教师就是一部课’,全校170余位教师参与其中,多样的课程让孩子们大显身手,乐在其中。”县实验小学校长曹爱东介绍。
同时,各年级利用阳光大课间开展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六年掌握六项体育技能。球类、竞技类等体育社团吸引了不少学生参与。线上、线下运动会更是奏响了“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主旋律。开展较大规模的花样跳绳、千人竖笛口琴等项目,打造“一生一体育项目,一生一艺术特长”的品牌。
“2021年年底南通市组织中小学学生体质抽测,全市抽选了17所小学,我校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双减’一年,学生减轻了作业负担,学生体质变好了。”曹爱东喜悦地说。
书香四溢 以玩代考显初衷
“这周我们布置了实践作业,洗红领巾、学剪指甲和整理书包。”县实小211班学生宗瑾瑜早早地就把自己的书包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如何让孩子体会到做中学、玩中思的乐趣,让“双减”落地有声?县实小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出发点,坚持儿童立场,构建了以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为导向的作业体系,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拓展知识的整合性,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做中学、玩中思的乐趣。
语文教师组织低年级学生参与趣味诵读,组织中年级学生完成“我手绘古诗”作业,指导组织高年级学生以读书小报、绘制连环画等方式丰富作业内容,实现诗与画、诗与文的有机融合;数学教师指导低年级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学的数学元素融入创意绘画中,带着中年级学生走出教室,亲近生活,进行一场计量的互动,指导高年级学生对花圃、树叶等进行测量、绘制与估算,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大自然的规律;英语教师开展“动态作业我体验”活动,让学生唱英文儿歌、讲英语小故事、创编对话、表演、说唱,或以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自由交流,大胆锻炼;音乐教师安排竖笛口琴作业,学吹奏,提升艺术素养;劳动课教师重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我们要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理想而奋斗。”“读完《小英雄雨来》,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雨来的爱国精神也让我钦佩无比。”六年级少先队员们开展的“阅读一本红书 培育爱国情怀”主题活动,孩子们在一部部红色经典作品中,了解祖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启迪美好心灵,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
“双减”一年里,像这样的读书活动还有很多。“小飞鹿”读书节里,师生共同创编绘本、诵读经典、开展竞赛,多样的阅读活动,让校园书香四溢;“馆校共建”项目建设中,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开展好书推荐、家校共读好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氛围。
全员参与 减负永远在路上
让教育轻负高效,让教育回归育人本心。“双减”这一年,县实小坚守教育初心,创新教育方式,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增强素质、提升内涵、发展个性的“百花园”。
“聚焦课堂,向一节课40分钟要质量。”曹爱东告诉记者,自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后,县实小反复实践、探索、研究,制作了“问题导学”和“合作学习”两张课堂观察量表,改变观课的视角,从以前关注教师如何教,到现在关注学生如何学;从以前坐在教室后面评价教师如何上课,到现在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生如何学习。通过观察量表来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状况,根据观察得来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从源头上实现提质增效。
“双减”工作落实一年来对教师的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保持“终身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状态。学校鼓励教师全员参与“双减”落实工作,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并交流心得、撰写论文。在学校的激励下,多名教师撰写的文章刊发在各级各类报刊。
“双减”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学校是主战场,家庭与社会也责无旁贷。县实小为此创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动员家长,加强家校沟通,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契机主动向家长宣传“双减”政策,尤其是结合“相约周五”家庭教育大讲堂,先后组织10多次线下现场讲座,20多次线上家教微视频和4次广场教育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排忧解难,缓解焦虑。大力整合校外资源,引入有资质的社会机构,邀请教育学、心理学、非遗传承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工作,让学校了解外界,让外界了解学校,使学校的“双减”落实工作开展得别开生面、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