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与日俱增,不少医务人员也“不幸中招”。面对医疗资源的紧张和救治工作的增加,县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各科室携手打好“协同战”,用血肉之躯筑起狙击病毒的“硬核防线”,护佑百姓安康。
奔赴在生死线上的“急诊战士”
“抓紧时间,马上又要进来一名抢救患者,动作快......”电话那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爱明焦急的声音不断传来。自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来,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出诊车次与急危重症患者人数不断攀升。截至本月23日,急诊科工作量已达到日常工作量的2倍以上,每日抢救人数达到37人,出诊约28车次。“前来抢救的病人中,大部分是因高热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老年人,少部分为高烧不退的年轻人。”徐爱明告诉记者。
雪上加霜的是,急诊科不少医务人员也先后出现感染症状,但在“居家隔离”和“抢救生命”之间,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急诊内科医生赵寒冰在确诊阳性之后,出现了低烧、食欲不振等症状,却没有请一天病假;急诊外科医生李屾尽管高热39℃,依然选择坚守岗位,随叫随到;护士钱艳艳顶着40℃的高热,强忍浑身的酸痛,直到晕倒在急诊室门前......这群年轻的医务人员在家都是长辈们的“掌中宝”,但到了急诊这个与生命赛跑的岗位上,即便他们浑身酸痛、面色苍白、声音沙哑、呼吸沉重,依旧会使出钢铁般的意志,深刻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只要没有倒下,就绝对不会撤退。
徐爱明今年已经54岁,鬓间的白发已然依稀可见,在急诊病人数量开始上涨时,他就把行李搬到了办公室,和科室年轻的“战士”们并肩作战、风雨同舟,他们是战友,亦是家人。“眼下这场仗才刚刚开始,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都在,就没那么难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声音嘶哑地说道。
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的ICU人
随着防疫“新十条”政策落地,健康码、核酸都不再限制人们的出行,区域阳性病例数激增,其中不乏基础疾病严重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危重症患者。为保证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医院坚持应收尽收、应收必收。面对来势汹汹的压力和考验,重症医学科上下闻令而动,数小时内便组建了8张隔离病房床用于收治阳性重症患者。
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免疫力下降,“中招”也呈现常态。其间,已有4位医生与4位护士确诊阳性,还有8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尽管自身身体不适,但是看见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危重患者和病房外殷殷期盼的患者家属,医生、护士们纷纷打起一万分精神,做好严格防护后,就再次投入临床工作。不断有人病倒,迅速又有人换下生病的同事接续奋战。“每每看到交接班时大家布满血丝疲惫的眼神,靠在床边、坐在凳子上疲乏的身影,嘶哑的声线,我们都彼此感动着并互为动力源泉。”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春峰颇有感触地说道。
连日来,科室护工基本处于全员“待机”状态。这样一来,医务人员不仅要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需承担患者“吃喝拉撒”的全部工作,工作量一下子翻了好几番。有时遇上体重过重的患者,同时需要多位护理人员才能调整患者体位,加上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繁多,他们强忍着工作带来的腰疼等不适,任劳任怨,始终坚守工作岗位。
多为同事们分担一些工作,多为科室患者尽一份力。他们就这样前赴后继,为患者的生命接力。
只能向前绝不后退的呼吸内科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加上近日确诊病例激增,使本就忙碌的呼吸内科更是“人满为患”。尽管面对着高强度的工作量、被交叉感染的风险,科室所有医务人员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共同奋战在一线,与疾病相争,为患者护航。“新政策的出台,对我们呼吸科的冲击非常大,因为新冠患者大多是以发热、肺炎为表现,加之我科慢阻肺、哮喘、支扩、肺癌、间质性肺炎的病人占比较多,这些有基础病的、年龄比较大的、加之心肺功能比较差、没打疫苗的,都是重症风险较高的高危人群。”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黄爱梅告诉记者。
当下正是防控最为关键、最为艰难的时刻。目前,呼吸科在院病人32名,其中阳性感染者6名,每天还会新进病人4至5人。由于呼吸科不仅要负责科内患者诊疗工作,还要参与急诊、发热门诊及公共卫生中心病人的会诊及诊疗工作,因此每天都能看到黄爱梅四处奔走的身影,一得空就到科室各个病房查看病人状态。
特殊期间,呼吸科每一名医生都在“拼”,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奋力坚守。缪亚琴医生在感染后一天也没有休息,坚持坐诊专家门诊,每天按时查房,更顾不上家中正在上高三的儿子;翟海鸿医生把年幼的女儿送到老家后,便毫无思想顾虑地投入工作中;曹瑜杰医生刚从如东方舱结束隔离,在接到支持病房医生值班的通知后,二话不说便加入战斗中。科室护士也接二连三感染,但她们都任劳任怨奋力坚守在岗位上。“没有人讲困难、讲条件,感谢他们的坚守也感谢病人的配合!”谈及科室的成员时,黄爱梅动情地说道。
核酸检测人的“一千零一夜”坚守
“爸爸,今晚回不回家啊?什么时候能回家啊?”“爸爸,你都好久没回来了,我想你了。”“今天标本量特别多,我不一定能回去。”这是每天晚上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缪志潇和两个女儿之间几乎不变的通话内容,而这样的通话已经持续了三年。
今年九月份,由县人民医院托管的核酸检测基地正式成立,承担着全县70%的核酸样本检测工作。“非必要不核酸”的倡议一出,原以为核酸检测人能迎来期盼已久的减负,但随着社会面阳性病例飙升,混管阳性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单管检测,基地再次迎来“大考”。据悉,基地目前每天要完成接近2万管核酸样本的检测任务。闷热的防护服,密闭的实验室,在里面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这里既是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检验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佩戴双层手套和N95口罩,与病毒短兵相接,开帽、吸样、加样、盖帽、提取、扩增、结果分析、反馈结果、上传数据等一系列过程,面罩上的水蒸气模糊了双眼,汗水顺着额头和眉梢流淌,此时只能调整工作节奏,眨眨眼,侧侧头使劲把汗水挤出来,没有人叫苦喊累,更无人退缩。当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安静的城市渐渐喧嚣,他们忙碌的身影仍在继续奋战……
另一方面,由于人手紧缺,基地的工作人员几乎一直在连轴转,彻夜不眠几乎成为常态。他们有的家中有嗷嗷待哺的宝宝,有的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有的带病坚守岗位,他们强忍着身体极限,始终在坚持。“大家都在扛,相信最困难的日子马上会过去!”缪志潇满怀希望地说。
坚守公卫中心,站好防疫前哨岗
近日,县公共卫生临床应急中心紧急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士长冒美云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筹划怎样才能将发热门诊尽快搬迁至公卫中心。最终,在护理部及其他各部门的帮助下,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搬迁任务。
发热门诊投入使用以来,冒美云的电话便时刻响个不停,她经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每天充三次电都不够用。这段时间,夜间常有阳性病人前来就诊,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外地回来,由于路途奔波,很多人基本一天没有吃东西,冒美云总是细心地为他们提供方便面和面包。等病人离开后,她还会带领保洁阿姨进行终末消毒。有事忙完一阵,天也不知不觉就亮了。随着新一波疫情的到来,工作量剧增,发热门诊经受着极大的考验,冒美云却总是乐呵呵地说:“有我们大家齐心协力的坚守,这段最为难熬的日子一定会扛过去的 !”
吴琳霖是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自公卫中心启用以来,她临危受命,负责组建阳性病区,仅用3天时间就确保病区基础设施全部到位,且达到收治新冠肺炎疫情阳性患者的标准。
12月20日凌晨,新店养老院送来8位阳性老年病人,有行动不便的,有精神萎靡的,有高热的,吴琳霖带领病区医生有序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胸部CT等各项检查。根据检查,她耐心地为2位老人办理入院,并安排其他6位老人留院观察,一切安顿结束,才发觉后背已湿透。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吴琳霖就带着热腾腾的爱心粥前来查看老人们的状况:“看到他们就像是看到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医务人员一定会全力以赴救助他们,大家一起加油,我们终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