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资讯
如东名特优产品的“幕后推手”
—— 记县政协委员、县食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顾明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27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姜红 钱海军)“这是我们如东的瓦车蓬富硒胚芽米,生态耕种,富含纤维质;这款黑土猪肉香肠,不含亚硝酸盐和防腐剂,贴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还有‘天下第一鲜’文蛤,我们准备做成真空小包装,日常食用既干净又方便……”在“如意东方”展区货架上,摆满了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如东名特优产品,每一件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工艺、口味特点,顾明都了如指掌。这些产品的“集体亮相”,离不开顾明这位“幕后推手”从原料采购、过程加工、产品创新、标准制定、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出谋划策和严格把关。

顾明是县食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高级农艺师、高级经济师,也是一名县政协委员。30年来,他专注从事水产养殖、加工、研发,注重学习和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持起草《泥螺滩涂养殖技术规范》《盐溃海蜇加工技术规范》《鲜条斑紫萝冷冻保藏技术规程》《南美白对虾烤虾生产技术规程》等多部江苏省地方标准。“我从小就生活在海边,对滩涂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从1993年开始,我就从事滩涂海产品研究,特别是泥螺的育苗、养殖、加工方面,自己一有时间就钻研,也走南闯北向很多专家请教技术,连我的微信号都是‘泥螺大爷’。”顾明笑着说。

“顾秘书长对食品的要求非常高,叮嘱我们每一件产品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同时,引导我们注重企业品牌的建设,2013年,我们企业注册了商标‘钰媛’,形成了自有品牌形象,方便消费者识别和记忆,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如东福圆肉食品厂负责人张福林说。作为县食品行业协会首席专家,顾明深入调研22次,召开主题协商11次,组织单位参加专业培训2次,参训66人次;组织企业参加产品展示展销活动4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8件。深入企业指导工作,对沿海贝类养殖、企业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

长沙镇滨海村是文蛤养殖第一村,滩涂面积有14万亩,全村以文蛤养殖为代表的海洋贝壳养殖和紫菜养殖为代表的海藻类养殖为主导产业,其中文蛤养殖精养面积约8万亩,紫菜养殖面积约8000亩。2021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顾明被滨海村聘为产业顾问,建立了滩涂海产养殖加工大师工作室,带领滨海村一行人完成了文蛤生态养殖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申报了文蛤的绿色食品商标,协同多位贝类养殖专家学者到滨海村研究贝类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20.9万元,村民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我们准备建一个生态净化车间,把文蛤做成方便消费者食用、符合年轻人消费需求的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线下销售、传统渠道,进入千家万户,把如东的天下第一鲜推广出去。”顾明说。

担任县政协委员期间,顾明先后认真撰写提案、社情民意调查多篇,其中《关于合理使用与保护如东地理标志产品的提案》获评“如东县第十五届政协最具影响力提案”。“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如何让农民收入更高,让乡村振兴有落脚点,是我正在思考的课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抓手,而产业兴旺的抓手在于品牌营销,要让每一个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都要树立品牌引领,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做出如东的名声来。”顾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