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资讯
县气象局精准服务海上风电建设运营
摸清天气“脾性” 追风更有“准头”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2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陆昊 吕二函)9月14日中午,今年第12号台风“梅花”逼近江苏。站在海堤向远处眺望,国家电投集团如东和风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80万千瓦H4和H7海上风电场风机跃动,修长的白色叶片,匀速划过雾蒙蒙的天空。

台风来了,似乎并未给这座“海上森林”带来威胁,反而激发出“追风吐电”的更强动能。在八至九级的强劲海风中,风电场达到满发状态。

“在台风天气到来前,我们已经有效利用窗口期进行运维检修,也提前采取防台措施,安排运维船舶及时回港避风。”国家电投如东和风风电场运维工程师陆驰说,“这都是得益于如东县气象局提供的海上风电气象服务专报。”

精确的天气预报对风电场的运转尤为重要。台风天气为海上风电场带来充沛的风力资源,以当前普遍运行的4MW海上风电机组为例,达到六级风速就可以实现整个风电场功率满发。当风速超过十级,海上发电机组就会启动暴风切出保护功能进行自我保护。

目前,我县沿海共有20个海上风电场,约有1470台海上发电机组,总装机规模达到583.4万千瓦。陆驰告诉记者,过去风电场主要借助网络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进行应急处置,难以避免因消息滞后带来的不利影响。现在通过气象部门的专门预报,大大提高了风电企业在恶劣天气的应急响应速度,有力保障了海上交通和作业安全。

通俗意义上的气象预测,更多是针对公众的公益性预报。参照公益性气象数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新能源生产的许多场景下,缺乏有针对性的精准能源气象服务。“海陆的气象预报差别较大。比如,海上的气象监测点位比陆上要稀很多,就需要我们对模式预报的风力进行订正,一般海上真实风力比自动呈现的数据要大。”县气象台副台长俞子闲说。

海上风电需要精准“天气预报”,这也是整个新能源领域已然关注到的问题。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提高可再生能源相关气象观测、资源评价以及预测预报技术能力,为可再生能源资源普查、项目开发和电力系统运行提供支撑。

摸清天气“脾性”,让追风更有“准头”。近年来,县气象局精准服务海上风电建设运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报方案,不断织密海上气象预报网。目前如东沿海海洋气象监测站的密度在全省首屈一指,全县现已建成7座海洋气象监测站,最远处离岸约70公里,对监测站保持常态下两月一次、紧急状况下两周一次的巡检频率。“我们正计划再建设3座新站,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海域气象监测能力。”县气象局局长周良表示。

此外,县气象局还与风电企业、施工运维单位、海事处等共同组建风电党建联盟微信群,气象台每半天发送一次未来一周海上气象预报及短信提醒,遇强对流天气不断更新最新天气动态。成立海上风电党员志愿服务专班,确保450个桩基吊装任务顺利完工,为亚洲最大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海上换流站发运、安装等重大工程提供了精准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