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袁嘉翊)中秋节前夕,县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相融合,开展以“巧手迎佳节 真情话中秋”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搭建劳动平台,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劳动的快乐;宾山小学围绕劳动教育三大类10个任务群,专门制定了《宾山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手册》,以此为抓手,联系家庭、社区,采用螺旋上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从今年9月秋季新学期开始,《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劳动课正式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其实,早在此前,劳动教育课程就已经在我县中小学中广泛开展了,例如王元小学把劳动课放到农家田头教学,让学生既参与了课程学习,又亲身体验农民种田的辛劳和收获的快乐;马塘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到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课程,并长期进行田间管理,直至收获。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课正式“升级”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可见,劳动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劳动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劳动中获取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动手实践、合作能力,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磨炼意志品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涵育良好的劳动品质,一生受益。
但是,要想让“独立成课”后的劳动教育真正得到重视,并一直重视下去,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此,全社会都需要以劳动教育“独立成课”为契机,务实推进落实,着力解决学校教育中弱化、边缘化劳动教育的问题,杜绝因学校缺少劳动教育师资、劳动教育场地和设施,而把劳动教育任务交给家长,由家长配合学生“拍照”“打卡”,应付了事的现象。
学校要在劳动课程开展前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培训教师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领会劳动课程开设的意图;因地制宜为学生搭建平台,设立劳动活动场地,科学有序地开展劳动课程。绝不能流于形式,仅让学生学会几道家常菜,种植一些蔬菜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真正走出校园,掌握劳动技能,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从而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观。
学生要主动参与,勇于挑战,从小事做起,在劳动尝试中,不断丰富自我、充实自我,了解自己、发现自己,不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了解中国劳动史、新时代劳模,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探索劳动乐趣,并与同学分享心得体会。
同时,劳动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性。既不能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事情,也不能单纯地认为这只是学校的责任。不要“大包大揽”,而应适当“放权”,给予孩子更多的劳动锻炼机会,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责任意识。
此外,相关部门也要依法监督学校依法开齐开足劳动课,不能用其他课程教学挤占劳动课时间;进行正面引导,积极宣传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让“劳动光荣”的观念得到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教育督导力度,在制度上进行保障,增加劳动教育经费投入,让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劳动教育落地落实保驾护航。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把劳动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心中,离不开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我们共同发力,一起来灌溉成长,让孩子们真正热爱劳动、享受劳动,从劳动中收获快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