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高烧不退、身上出现黑色“焦痂”……谁曾想,造成伤害的“元凶”竟然是野外的一种小虫子——恙虫。眼下天气晴朗,加上郊游、钓鱼、野餐,亲近大自然的人数增多,感染恙虫病的人也相对增多。近日,县人民医院就收治了两名恙虫病患者。
今年82岁的何大爷连续5天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来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入院进一步诊治。后经检查诊断为恙虫病。患者家属方女士表示,老人家在家感觉没劲,家里人都以为是感冒或者是糖尿病并发症。“检查的时候发现他面部有点红皮疹,整个胸部也有皮疹,后来发现他左膝关节前面有一个焦痂,这个焦痂就是虫子咬了的痕迹,身上其他的红疹是引起的过敏性反应。”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黄爱梅说。
无独有偶,县人院儿科门诊近日也接诊了一位发热的孩子。孩子发热一周,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不见好转。经人院门诊医生仔细查体后,发现孩子躯体皮肤有陈旧性皮疹,进一步检查后同样诊断为恙虫病。“孩子在发热期间曾经出现过皮疹,并且在身体上有一个伤口,我们结合当下正值秋季收稻的季节,仔细询问病史,得知孩子在稻田里玩耍了一天,我们初步考虑恙虫病。”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汪雪梅表示,“后来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恙虫病,给予对症疾病的药物治疗,孩子体温很快就降下来了,现在恢复得蛮好。”
据悉,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又称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潜伏期5天到20天左右,临床表现比较多样、复杂,合并症也比较多,常常可以导致多脏器的功能损害,本病起病比较急,有发热,畏寒,高热的症状,以及毒血症,皮疹和痂,同时也有淋巴结肿大的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严重的患者可因为心肝和肺的衰竭而危及生命。“在户外农田干活的人、钓鱼的人,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太阳晒后身上热了,就把衣服脱下来放在枯草、枯枝上,而这上面往往容易寄生虫子,恙虫粘在衣服里。被这种虫子咬后不疼不痒,只有过几天引起发热的症状才被发现。”汪雪梅说。
“在恙虫病高发季节,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去草丛、稻田等杂草丛生的地方。”汪雪梅提醒,居民在野外应避免恙螨幼虫叮咬,不要在草地上坐卧,扎紧衣袖口和裤脚口。同时要改善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消除恙螨滋生地,或在丛林草地喷洒杀虫剂杀灭恙螨。一旦居民在户外活动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要仔细检查身上有无虫子叮咬后的焦痂,尽快到医院就诊,千万不可自行买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