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周雨霁 朱南州)四桥村地处长沙镇西大门,近年来,村里以生态宜居为抓手,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先后组织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污水纳管试点、水环境整治、村庄公共空间治理等系列行动,推动乡村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在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蝶变。
如今,四桥村乡村环境设施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里子更实了。
“改厕后,我们家也用上了抽水马桶”
“一个土坑、外围一圈土墙”“猪拱鸡挠粪满地”“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这些曾是我县农村地区屋前屋后“茅房”的真实写照。
现在走进四桥村,整洁干净的卫生厕所遍地开花,农村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升高。推开自家院子里的一间小屋,村民谢峰告诉记者:“这是改建后的厕所,有水池、有马桶还有灯,以前的茅厕脏乱臭,孩子总是因为上厕所糟心,现在好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不担心,上厕所方便又卫生。”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2020年,四桥村以旱厕封堵、新建三格化粪池、新建抽水马桶为标准,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整村推进改厕计划,随着去年26户扫尾工作的完成,全村共改厕1400多户,覆盖率达到97%。改厕后,村里还推行污水纳管试点工程,农村的生活污水被统一“网”进了污水处理厂,目前已经有500多户村民享受纳管成果。
从脏臭“茅房”到洁净“厕所”,这场“厕所革命”不但改变了村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也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补齐了人居环境的短板,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
“《乡村爱情》里的农村美景,搬到了我们身边”
这几天,四桥村二号河正在抓紧施工,抢抓春季这一栽植绿化的黄金时期,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河道。“我们从春节前开始招投标,现在挖机正在清理边坡上的杂物,河道清理整治完成后,绿化公司进场种植绿化,整个工程预计在4月底前结束。”四桥村党总支副书记徐海军介绍。
与水有关的变化,这些年悄悄发生在村民身边。“以前河边没有草没有树,河里也看不到鱼,现在环境好了,鱼啊、虾啊,连螃蟹都有了,秋天北风一起,螃蟹就爬上了岸,我们都能抓得到。”四桥村7组村民曹爱红感叹,以前羡慕电视剧《乡村爱情》里水美景美的村庄,现在直接搬进了现实。
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河库管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近年来,四桥村对中心河、幸福河、一号河、二号河、三号河以及众多支流进行整治,投入资金约40万元,清除河道及两岸垃圾,共计清理40多公里,极大地改变了河流面貌。同时新建河道干线绿化200亩,在醒目位置设立护林护草警示牌,倡导群众保护环境,严格落实常态化巡河制度,实行全年管护。
“乡村振兴与公共空间治理相结合,建设宜居新四桥”
走在四桥村干净整洁的道路上,路边的白色小栅栏将路田分隔开,时不时看到一面面画着农耕文化、田园风光、儿时游戏、茅草屋的彩绘墙体,碧绿的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河道两侧的垂柳冒出新芽。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以公共空间治理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建设宜居新四桥。”徐海军说。
近年来,四桥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建扩建村公共服务中心,道路硬质化覆盖率达100%。2018年农路提档升级5.5公里,投入60万元对中心路、跃进路、张何南线、中线、北线等村道两侧进行绿化亮化,总长11公里,受益农户达到500多户。去年又投入300万元对跃进路、河埠南路、幸福路、幸福河南路进行绿化亮化、路田分界,总长16.7公里。
此外,四桥村还集中开展农业废弃物治理,在全县率先实施农药零差价配供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目前已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超过16万只;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将全村300多处老旧垃圾池全部拆除更换为分类垃圾箱,强化村庄日常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深化村庄公共空间治理,结合宅基地确权工作,投入60余万元,对跃进路东侧、长南居民点西侧地块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清杂平整、沟通水系,播种草籽、栽种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