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姜红 陆和煦 包玉龙 实习生 顾艳菲)连日来,在大豫镇一门闸村二十二组的蔬菜育苗场大棚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装盘、刮平、压孔、播种、浇水,一派忙碌的景象。温室大棚内的育苗床上,一行行种苗绽绿吐翠,长势十分喜人。
“这几天,我们育苗场组织人力,抢抓农时进行育苗管护,全力满足订单客户的育苗需求,为节后农业生产和种苗市场提供保障。”育苗场负责人陈新告诉记者,每年春节前后,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育苗场占地35亩,共有45个育苗温室大棚,目前棚内育有辣椒、西兰花、有机花菜等幼苗,每个大棚一季可育18万株,主要供应到周边乡镇及启东、海门、通州湾等地。
据了解,陈新育苗场育出的种苗,因为品质好、产量高,备受种植户的青睐,种苗时常供不应求。谈起育苗的经验,陈新说:“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泥炭、草炭为主的基质,都是消毒灭菌过的,这类基质有较充足的营养,不会对发芽造成影响,价格也是所有基质中最高的。而椰糠、有机肥为主的基质,虽然价格较低,但要注意有机肥添加量,多了容易烧苗,少了后期会脱肥,这样成苗率就不高,也不利于培养健康的种苗。”通过半自动化精量播种,穴盘育苗,一穴一粒,成苗时一穴一株,每株幼苗都有独立的空间,水分和养分互不竞争,病虫害也少,另外幼苗根系完整,移栽方便还不伤根,很适合远距离运输,有利于机械化移栽。
为方便控制棚内的温度,陈新没有选择连体大棚,而是采用两层膜的小棚育苗,“白天可以掀开一层,夜间降温再覆上,这样能够更好地调节温度,始终控制在30℃左右。同时,小棚育苗能够保持棚内各个地方的温度基本一致,在成本上与大棚相比也更加经济划算。”陈新边忙活边介绍,一般播种后要打两遍水,中间需间隔半个小时,洒水时要时刻关注水量,千万不能大水漫灌,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俗话说:“苗好一半收”。“没有一株好苗子,蔬菜生产就很难搞好。”陈新告诉记者,育苗作为蔬菜种植前部分,决定了后期的品质与效益,在整个种植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据了解,育苗场带动了周围一批村民的就业,“大多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份家门口的工作,有一份还可以的收入,是挺不错的。能够带动周边老百姓一起富起来,我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