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大豫镇大豫社区代表“半月谈”助力基层治理“走在前”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10-27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顾艳)“夜间农路昏暗影响通行。好,立马纳入民生实事改造计划。”“镇区车辆乱停乱放,导致堵车。好,马上前去疏导交通。”……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大豫镇大豫社区研究出台了一个“半月谈”工作机制,每半个月安排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融入网格,与群众代表、社区干部等促膝而谈,进一步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

大豫社区党委书记阚楠表示,在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个基层治理样板的指引下,大豫社区通过搭建“半月谈”群众与人大代表沟通交流“互动平台”,健全社区治理体系,打开“问计之门”和“服务群众之门”。

进门槛,宣传政策、收集民情民意

“近段时间,电信诈骗骗局又有了新手段,我们的居民要注意防范,不要上当受骗……”9月18日,大豫社区的大喇叭又响了,镇人大代表冯小建结合反诈案例,给社区居民们普及反诈知识,无论是田头乡间还是街道商超,都能听到这些温馨的话语。冯小建说,有居民向他反映,以前类似宣传活动很多,大都是入户发放宣传册,社区干部叮嘱之后就忘了。现在居民可以从广播中听到鲜活案例的故事,宣传方式更为真实、更接地气。

大豫社区面积为8.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900余名,划分成34个村民小组,共设8个网格。每半个月左右,大豫社区代表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融入网格,面对面回应选民关切,点对点靶向监督,使代表联系点真正成为选民联系代表、代表服务选民的“服务站”“连心桥”。阚楠介绍,社区“半月谈”形式多样,可以利用广播宣讲政策理论、讲述好人好事、社区新鲜事、法律知识等,也可以走访面谈,召集选民座谈,让代表“谈”出花样、“谈”出感情、“谈”出效果,真正把话聊开、把事说开。

冯小建在与选民面对面“谈”的过程中,发现大豫社区第一网格有“四多”现象,老百姓居住人口多、企事业单位多、个体经营户多,外来人口多等情况。

为了能够更精准掌握网格情况,他发动部分人大代表,白天走访,夜晚变身“绘图员”,历时一个月的修改、完善,勾勒出一幅详细的“网格地图”,每一条路、每一个建筑、每一户居民都一目了然。冯小建笑着说:“希望通过这幅地图,让网格底数清、情况明。”

走进心坎,开展监督、推动人大协商

“多亏你们把问题反映上去,又参与现场监督,现在我们的车辆都好停放了。”集镇区的群众高兴地说。

镇人大代表倪建明在集镇区走访时,有群众反映镇区的车辆乱停乱放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他的调研,发现镇区的车辆乱停乱放的主要原因是镇区缺少一处停车场地。他果断提出镇区新建一处停车场的建议后,镇政府高度重视,与社区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实地踏勘选址。镇、社区两级共投入12万元,新建停车场1000平方米,可容纳近30辆汽车停放,有效缓解了集镇区的停车难问题。

“半月谈”,“谈”进群众心窝里,“聊”到群众心坎上。

在今年的改厕工作中,一开始很多群众不支持不配合,一度使工作停滞。人大代表和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利用网格群、广播等渠道,宣传改厕的好处,使农户对改厕工作从反对到支持的思想转变。整改过后,代表们积极发挥监督职能,进村入户,看质量,问感受,对照摸排整改清单,全方位督查工作实效。今年,大豫社区改厕1080座,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社区门前一条路叫大白线,东头连着农民街、南边连着张謇工业园,重型货车跑多了坑洼不平,“半月谈”上议出半幅施工、打造亮化美化净化民心路的方案。开工后,交通流量比较大,群众多有怨言。人大代表又重新走进施工现场、沿街店铺、沿线企业,面对面“谈”出错时施工、货车错时进出的举措,实现了施工、出行“双安全”。

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陈永强多次深入网格、深入工程现场,召集施工队面对面“谈”,和辖区选民“谈”,谈工程质量、谈施工安全、谈交通安全、谈文明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当前,大白线大中修工程已全面竣工,打通了居民进入家门的“最后一米”,以呵护群众的“小确幸”赢得了百姓的“大民心”。

凝聚合力,回应关切、整理督办建议

“针对大家上一次反馈的问题,我们已经向上提出了建议,具体办理情况将陆续告知大家,没有办结的也会向大家说明情况。”县人大代表施春华回复群众。

施春华是大豫社区原党委书记,调离社区工作后,仍然以“半月谈”的形式,关心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在走访过程中,有群众反映在大豫张謇南路有一处二层楼房结构老化,处于闲置状态,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听取群众意见之后,施春华与陈健代表联合提议,将该处政府资产盘活,拆除目前的危房,改造成商业楼,方便周边群众采购消费。镇政府对两位代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在镇班子会议上通过了项目的开发计划。

施春华说:“作为基层人大代表,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被采纳,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感觉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真正发挥了作用,心里真是舒畅高兴。”

在大豫社区,北24河是一条四级河道,整治前却被称为垃圾河。河坡上秸秆堆积,垃圾漂浮,鸡棚、鸭棚到处都是,影响了水流通畅,一到夏天臭味难闻。社区组织了人大代表现场调研,广泛采纳群众意见,形成集中空间治理整治方案上报,得到批准,时序推进北24河生态整治工作。自此,垃圾河变成了景观河。“河道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没想到人大代表解决问题的速度这么快。”居住在北24河的张大伯由衷地感叹。

镇人大代表张志泉设立教育基金关爱桂芝小学师生群体,县人大代表李杰慷慨解囊救助困难群众……大豫社区的人大代表多形式参加“半月谈”,聚焦解决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逐步实现“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群众评”的工作实践,切实提高人大代表联络站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群众意见建议实行台账式管理,由代表全程监督解决,让群众反映的每件事都有着落。”阚楠表示,大豫社区将立足代表“半月谈”这一新途径、新渠道,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做到治理过程群众参与、治理成效群众评判、治理成果群众共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走在前。

记者手记:大豫社区代表联系点在县人大的支持下,搭建“半月谈”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定期与选民“谈”,谈出问题、谈出办法、谈出民心,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创新做法。

基层民主就要“沾泥土”。要不断完善代表联络站建设,延伸代表履职平台,创新“人大代表+”的参与治理模式,引导人大代表奋勇争先、积极作为,才能探索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基层人大代表要当好社情民意“调查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当中,开辟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