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季雯雯 朱海城 高峰 张平)“亩产1200斤,能卖180多万元,比去年有增加,实现了三连增!”近日,站在田埂上,洋口镇香橼树村党总支书记李张华估算着今年村集体合作社的成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让李张华开心的不只是合作社今年的效益如何,还是持续亏损的局面终于被扭转,困扰多年的心结被打开。2018年,香橼树村集体从180户村民手里流转土地811亩,成立新龙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由村干主导,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村民不仅能拿到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流转费,而且享受优先用工、年底分红的待遇,将大幅提高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然而,一堆棘手问题让村集体措手不及,“土地不平整”“土壤肥力不够”“农业设施落后”……更令人揪心的是,即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却甚微。“三年亏损近100万元,”村民徐玉福是股民中的一员,说起当时的情况,接连叹气,“大家都很担心,虽说流转费是旱涝保收,但合作社接连亏损,迟早影响我们。”
2020年,有规模种植经验的李张华担任香橼树村村党总支书记。面对质疑和否定,他知道,不扭转局面将严重削弱村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首先解决人的问题。”走马上任,他就盘点物资、查阅账本、现场调研,深入分析问题所在,“从参与管理的村干到优先用工的股民们,普遍人员涣散,不把集体当回事。”
“合作社是大家的,也是我们自己的,要把它当作自己家一样管理。”3年前,今年71岁的徐长友是香橼树村的老书记,他开始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照应工作,每到农忙,总是起早贪黑在一线,“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我肯定尽其所能把工作做好。”
为改变现状,李张华对合作社的管理人员重新分工,明确各自责任,要求规范使用资金资产,理清“明白账”“阳光账”。同时,邀请村里的老党员、老典型参与合作社的工作中来,充分运用他们的威望和公信力,以及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他人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针对股民参与集体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合作社一方面加强思想宣传,增强集体观念,另一方面接受群众监督,增强股民的参与感。农田作业质量是决定收成的关键因素,为此,每到作业关键节点,合作社就邀请党员和群众代表踏田点评,以“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的方式,保障作业质量,推动合作社向好发展。
多措并举,增强了合作社上下齐心协力促发展的凝聚力,激发了大家推动乡村振兴的干事热情。今年夏季,强降雨天气恰逢独立水系的损坏,导致合作社600亩水稻积水严重。“如果积水不及时排出,水稻减产,合作社再次亏损,怎么向群众交代?”紧急时刻,村干们迅速调配人力物力,加强农田排水作业,最终耗时四天,在镇上的支援下及时将积水排出农田。“虽然两个晚上没睡,但秧苗得救了,有了转机,付出有了回报。”李张华说。
看着合作社的效益一年比一年高,李张华和村干们的心里充满了干劲儿。他说,接下来将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购买现代化作业装备,降低用工成本,同时邀请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科学种田,降本增收,让合作社的经营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
记者手记
同样的外部环境,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耕种、经营流程,集体经营就亏损,个人经营就盈利,现实中这样的结果对比,令人唏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关键还是因为人。李张华自己也经营家庭农场,效益可观,但作为合作社的“领头雁”,他不服输。面临合作社多年亏损和群众热切期待的双重压力,他主动接手,承担责任,内抓改革,杜绝“吃大锅饭”的敷衍风气,外引监督,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树立集体观念,引导全社上下拧成一股绳,化作一股劲,投入村集体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在香橼树村,我们相信,只要在集体做事和自家做事一个样,拿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出来,这样的集体经营还愁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