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在中国人心目中,中华儿女皆是龙的传人。今年是龙年,近日,记者走近三位不同年龄的属龙人,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他们的奋斗故事。
1952年属龙人——
符美法:跋涉在文艺殿堂的“坚守者”
符美法
“舞台的灯光要调整一下……你这个站位要往前……”晚会的彩排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是晚会导演——今年72岁的如东文化名家符美法。
近些年,符老担任了200多场大中型文化活动的总导演,更是率团走进央视,远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并斩获金奖。大家都说,有了符老,就有了“主心骨”。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国人精神的象征。我是农历五月出生的,传说里这个季节的龙特别忙,忙着降雨,保证农家插秧。也许是属相所定,我这一辈子特别忙。”历经半个多世纪艺术人生的符老,有着20年军龄,回到地方后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细数成就,他创作、导表(演)了包括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影视、杂技、民间文艺等各类作品1000多件,在大军区和省以上发表、演出或播映,获奖无数。
“从事文艺工作50多年,我深知好的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多学多钻,才能不断进步。”符美法说。
2024年农历龙年的钟声已经敲响,符老告诉记者,即便现在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仍笔耕不辍、初心不渝,继续做艺术殿堂里的跋涉者,创作出更多贴近人民群众的文艺作品。
1976年属龙人——
沈袁军:城市更新再升级的“护航人”
沈袁军
提及县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沈袁军,估计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谈及“三河六岸”,相信很多人听过、去过。
近年来,通过“三河六岸”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工程的打造,曾经的荒芜之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城市更新的背后,离不开这位有着26年城市基础设施工作经验的建设者的青春与汗水。
“民生工程事关社会和谐,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方案设计到建设过程的监管,再到后期运营,我们都全程参与。”沈袁军告诉记者,“我们一心想把民生工程真正办成民心工程,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1976年出生的沈袁军,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房屋建筑、市政园林绿化工作。哪里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为了群众的获得感,他忙碌在办公室,奔走在交通建设施工一线,穿梭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只要城市发展更新不停歇,他的工作就不会停止。
“作为土生土长的如东人,我有幸能成为一名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见证如东‘旧貌换新颜’的过程,感受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倍感自豪。”沈袁军笑着说,“新一年,我希望如东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也有信心继续参与城市建设工作,尽职尽责,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幸福如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88年属龙人——
陈云龙:争分夺秒抢时间的“奔跑者”
陈云龙
见到陈云龙时,她正在病房里查房,耐心询问病人的情况。1988年龙年出生的她,现为县中医院肿瘤科主任。
201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陈云龙回到家乡就职于如东县中医院。她深知唯有医术精湛才能造福患者,2018年她考取在职博士,2019年前往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再深造。2020年,她带领团队创建肿瘤科,立志将所学知识造福家乡患者。
十年来,陈云龙守着一份初心,不断地去学习去沉淀,她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专业能力,带领科室建立以中西医并重的肿瘤综合治疗新模式,在临床诊疗中形成了鲜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开展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将前沿治疗用于临床,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减轻患者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带着肿瘤病人与时间赛跑。
为了让农村患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正确的医疗指导,她积极组织开展下乡义诊活动。与此同时,她还着手推进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工作室的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结合传统中医药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的精准治疗手段,整合更多医疗资源,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先进的诊疗服务。”陈云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