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协商议事架起基层治理“连心桥”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09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道路出行难题、村容村貌整治……2024年以来,这些曾让村民牵肠挂肚而又看似无解的民生问题,在岔河镇古坝社区以一场场村民协商座谈会的形式迎刃而解。“这些看似小事,实际是事关老百姓生活的大事。我们通过‘有事好商量’这个平台,探索基层民主协商新路径,努力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惠及老百姓。”岔河镇古坝社区党委书记丛兵告诉记者。

    “道路两边画上了停车线,乱停乱放的情况没有了,街容街貌也有了质的提升。”提起眼前这条承载着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古坝老街,沿街商户陈浩颇为感慨。据了解,古坝老街全长约2.6公里,位于岔河镇北部,沿线有大小商业网点248家、规上企业9家、金融网点2家,还有菜市场、学校,常住人口386人、外来人口198人,是古坝社区居民生活的中心地段。但由于老225线建设未能拓宽到位、缺乏资金等多重问题,近年来,老街环境日益恶化,店外违章搭建、交通秩序混乱、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群众要求改善老街环境、重振老街繁荣的呼声日益高涨。“老集镇整治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需要大家来协商。”丛兵介绍,2024年3月,古坝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在确定协商议题后,召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商户代表等不同人群多轮次广泛开展商前调研、协商议事,确立古坝老街综合环境整治内容、标准、范围,按照“先破后立”计划,在岔河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开展了拆违整治工作。

    和村民协商拆违整治并非易事。丛兵介绍,社区里的居民多数并不愿意拆违,为此,社区借助“有事好商量”“党群议事会”“人大代表见面会”等平台听诉求、提建议、助宣传,连续数天走访当事人,积极协调,最终使得这一问题圆满解决。2024年6月底前,社区拆除违建房屋、危险房屋及附属设施共98户(处),仅仅用了20天时间,比原计划还提前30天。同时,社区还投入近10万元在古坝老街划定停车位268个,竖立路牌路标12处,并安装上了视频监控。“现在正处于整治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对点位地块进行提档升级。社区计划投资约1000万元对三处闲置资产进行拆危改造,分别是种子站、农贸市场和农民街。”丛兵说,目前种子站、农民街地块已经开始施工,农贸市场地块也即将挂网招标,三处地块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届时社区每年可增加村营收入70万元左右。

    协商议事成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一把“金钥匙”。近年来,古坝社区党委用活有事好商量平台,创造协商民主的良好氛围,畅通老百姓反映民意的渠道,引导居民从分歧走向共识,努力提升基层社区社会治理的效能。“我们按照组织简便、形式灵活,贴近群众、规范有序的原则,在协商选题上,以‘切口小、立意高、关联度广,一事一议,好议好落实’为具体要求,让协商议事更好地贴近群众。”丛兵介绍,2024年5月,为把九洋河古坝街区段打造成家门口的“幸福河”,古坝社区邀请政协委员、岔河镇相关领导、条管部门和设计单位负责人、居民代表在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召开专门座谈会。经过多番讨论、实地勘探,最终形成共识:在挖掘社区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将多元主题元素融入生态廊道建设,为生态走廊赋予科普、休闲、文化阵地等多重功能。对狭窄路段进行拓宽,破解“潮汐式”交通拥堵难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确保不影响周边学校、医院等正常运行。

    目前,九洋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已于2024年11月开始施工,预计今年5月底前完工,届时将为该地段学校、医院来往居民提供停车、休闲、健身等便利。“我们坚持‘规范不烦琐、简便不简单’,创新‘搭建平台、确定议题、明确主体、商前调研、开展协商、报送成果、转化落实、评估质效’工作闭环机制,确保‘协’出共识、‘商’出成效。”丛兵介绍,在社区辖区内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就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