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宫向群)走进河口镇中天科技集团的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机器设备忙碌地生产着。车间的一角,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魏魏正仔细查看着一台设备。“往往一些细节也会决定成败,容不得一点马虎。”
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中天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批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这家高新企业的技术“领头雁”,徐魏魏带领团队在研发创新道路上砥砺前行,成功研发了卷缆、新能源、非标自动化等领域的设备,打造了一支有技能、有创新、有担当、肯吃苦、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的年轻科研团队。他先后主导参与发明专利20余项,有力推动了中天科技光电缆设备的自主创新与迭代升级。
认真刻苦磨技能
2007年,徐魏魏大学毕业,应聘进入中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此时开启了他的科研之旅。“应用基础研究好比科技创新的‘深蹲助跑’,蹲得深爆发力才强,助跑快才能跳得远。”为了打破特种光纤缠绕自动化设备、关键核心工艺技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徐魏魏组建创新攻关团队,针对工艺中的痛点,设备升级的卡点,夜以继日,赶工期,抢进度,逐项突破。面对其他团队十多年都没能突破的关键技术,徐魏魏团队应用数字仿真、模型测试、工艺迭代等8个先进方法,攻克了缠绕工艺自动化的5项关键技术,实现了特种光纤缠绕自动化的大步奋进的目标,填补了国内此类自动化领域的空白,实现了重要组件国产化的尝试,使得相关设备摆脱了国外关键元器件的制约,同时该设备还获得9项发明专利,6项科技报告,设备投产后更是为公司创造了每年1亿的效益,为特种光纤设备开启了新篇章。
不仅如此,新冠疫情初期,面对社会公众对口罩的紧急需求,他连续工作20多天,经常只睡3个小时,带领团队仅用18天时间成功研发口罩机,以过硬的技术实力实现产业的完美跨界,及时缓解口罩产能之急。
踏实钻研搞创新
技术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要想做到又岂会容易。随着国内外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核心竞争要素。面对锂电池核心设备全靠买的残酷现实,2021年徐魏魏再次主动请缨,担起技术重担,驻现场、探工艺,带领团队再出发,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设备质量,多少个日夜与设备为伴,多少个日夜连续设计方案。他以“核心设备自主化、核心工艺独立自有”为目标,从设计到满产持续奋战近20个月,调试瓶颈时期亲自带队两班倒,攻坚难题,最终实现33项影响电池质量,12项影响生产安全的技术突破,以行业头部水平圆满完成产线投产,满产6个月给集团创造效益5亿余元,目前已申请专利15项,两台设备申请市首台套鉴定。“从无到有,包括设计、加工装备、调试、验收、验证,都已经满足客户要求,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徐魏魏自豪地说。
精益求精带队伍
在前行的道路上,徐魏魏也从来没有忘记带动和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中天智能装备的沃土培养造就了我,我也想把技术和成果教给更多的人。看到大家进步,我觉得更充实!”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徐魏魏深谙“产品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他尊重爱护每一位员工,为了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他在部门内部组织技术比武,鼓励大家外出学习新技术,分享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让员工获得成长和进步。对于新接触的、难度大的项目,他总是身先士卒,想方设法先弄清楚,整理出开发思路,然后组建团队进行设备设计。在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驻扎在现场,用自己的技术引导大家分析问题,使团队不产生畏难情绪。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人员在不同领域全面开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继续发挥技术创新‘领头雁’的作用,引领众多高技能人才在基础技能、疑难问题诊断、创新方法普及、后备技能梯队培养等方面发挥光和热。”徐魏魏说。
“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自己干好了,还要教会别人。”这是徐魏魏始终践行的工作理念,更是他与中天智能装备共命运的生动实践。作为公司研发领域领头雁,徐魏魏更像是一个常年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只有身处一线,亲自查看,才能知道工艺技术及产品是否有缺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参加工作后的16年时间里,徐魏魏不断探索钻研、打磨技能。先后荣登“江苏好人榜”“中国好人榜”,获得“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最美抗疫职工”等荣誉。取得这些荣誉时,徐魏魏说:“我觉得这没什么,我们一开始做的时候,心里就坚信着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我们一定能成功。”而被问起他独自住在实验室的时候,他笑着说:“你看到你研发的产品从无到有的时候,那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享受,让人无比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