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缪姗姗 吴莎莎 徐建彬)“你们现在尝到的就是嫁接在秋月梨树上的‘苏翠1号’,我不说你们肯定尝不出来,味道是一样的。”近日,在岔河镇金桥村村部北边的梨园内,梨园负责人赵金星眉开眼笑地说。今年,赵金星第一次尝试将“苏翠1号”嫁接到秋月梨上,一棵梨树长出了两种梨,成功的经验让他欣喜不已。
5年前,赵金星前往河南农科院实地考察,按照成熟期精心挑选优良品种,保证果园采摘有序衔接。梨园里,早熟的“苏翠1号”早已采摘入库,较晚成熟的台湾金翠梨和秋月梨也将陆续上市。“苏翠1号”不仅皮薄脆嫩,清甜可口,令人垂涎,也因为上市早,口感好,不愁销路。“梨树种植一般需要5年才能丰产,最高产在第7年到第8年,今年就是梨子栽下的第5年,挂果数量很多,亩产能到2500公斤,因为上市早,销售价也相对高些,小果中果最受各大食堂的欢迎,大果精品果大家都用来送礼,散客少,多是大客户大订单。”赵金星介绍,“去年经验不足,部分‘苏翠1号’采摘晚,熟度过了,果肉跟水晶一样透明,最后的树上果就亏掉了。”他吸取教训,咨询专家,投资6万元购置冷库,今年等到梨子成熟,全部采摘入库,经过冷藏后,梨子的口感和甜度更佳。
赵金星每年都会邀请河南农科院的农技专家来果园指导技术,传授经验,不同品种的梨树种植也各有章法,梨园每种植两行秋月梨,间隔种植一行苏翠一号,每行10棵其他品种的梨树间隔种植1棵台湾金翠。今年赵金星把他想尝试嫁接的想法告诉了农技专家,得到专家的支持。据了解,老树的效益会逐年降低,如果更换品种,把老树砍掉,从栽小苗开始,这样不仅投入成本大,而且见效周期长。对于梨树来说,老树嫁接是品种更新最经济实用的一个办法,不用砍伐老树栽新树,省工、省钱、省心。通过高位嫁接、逐年修枝的方式,第一年嫁接、第二年结果、第三年就能丰产,大大缩短了梨树的丰产周期,在不减产、减效的情况下,就能进行品种的更新换代。除了增产增收,还能节约土地使用成本。赵金星表示,之后会不断总结和改进,带动周边农户优化嫁接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金桥村农户就开始种植翠冠梨,如今全村依然保有1500亩梨园。近年来,金桥村不断改良梨树品种,增加了秋月梨、“苏翠1号”等畅销品种,邀请农技专家到村到户,及时更新果树种植知识,让传统果园种植焕发新活力。金桥村党总支书记黄飞表示,村两委将邀请更多农技专家下乡指导,拓宽传统产业的销售渠道,增加果农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