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长沙镇积极推动公办民营改革,让养老机构焕发新活力——
一片初心映夕阳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08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章晶晶 吕二函)台上的演员们载歌载舞,激情洋溢,台下的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掌声和笑声,喜庆欢乐的场景还通过直播形式呈现给社会各界……近日,一场以“庆国庆、话重阳”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在长沙敬老院九如城康养中心大院内举行。

据了解,县文明办、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长沙镇人民政府、如东海关、县民政局联合主办,长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长沙镇文化站共同承办了这场“喜迎二十大 欢乐度重阳”文艺汇演,为老人们送上了一场欢乐的文化盛宴。此次文艺汇演只是长沙镇政府关爱老年人的一个缩影,如何从根本上一改全镇养老产业旧面貌,真正发展壮大养老事业,才是长沙镇党委、政府的一桩“心病”。

为求问题解决 倒逼制度改革

原长沙镇敬老院作为一家公办养老机构,长久以来入住率都不算高,将近200张床位的供养规模,最多时入住百余人,更多时候入住率还不到30%,供养床位资源浪费较为严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养老院内硬件设施达不到养老服务要求,尤其是缺乏必要的适老化生活设施。

不仅如此,因为院部护理人员待遇不高,积极性不够,在对老人的服务方面以满足其吃得饱、有床睡、能穿暖的基本需求为主,很少能提供其他护理服务。“生活设施不先进,卫生也基本是老人自己做,老人的房间里多多少少会散发出一些异味。”长沙敬老院一名管理人员说,“以前老人的每顿餐食也很单一。”

敬老院的这一现状导致其入住人员基本是由政府兜底的五保老人,很少接收和服务社会寄养老人。与此相对的是养老需求的缺口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提高镇区养老机构的供养服务水平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长沙镇政府一直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式。

专业的事 让专业机构做

2015年起,我县开始探索养老机构“公办民营”模式,整合资源,引入社会资本,相继对公办养老机构硬、软件进行改造升级。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前我县“公办民营”养老模式逐步推进,长沙镇也不例外。近年来,长沙镇就立足加快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持续努力和创新突破,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民营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以及敬老院提档升级。尤其是今年,镇上投入300多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改造,并委托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九如城集团负责敬老院的运营管理,实现了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9月,九如城集团正式入驻后,原长沙镇敬老院变身为长沙敬老院九如城康养中心。此次改革后,敬老院公办养老机构的国有性质不变,九如城集团作为第三方管理机构,在五年内无须向当地政府缴纳租金,但必须接收原入住的56名老人(其中含55名政府兜底的五保老人),且保证五保老人能享受与社会寄养老人同等的服务和待遇。

目前,九如城康养中心在长沙镇政府和九如城集团的共同努力下,共投入450万元完成了院部适老化设施改造,消防系统升级,在每个房间、卫生间均安装呼叫系统,在全院52个点位安装高清监控设备,确保每个角落全覆盖。

一间间2人护理式房间,床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房间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一张桌椅尖角处都套上了防撞硅胶,厨房里干净敞亮,公共淋浴房里安装了新的浴霸,洗衣房里四台洗衣机分头作业,有的洗外衣,有的洗内衣,有的洗特殊衣物……现在走进长沙敬老院九如城康养中心,一片新气象,各种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后续我们还会不断加大投入,按照民政部的相关要求以及九如城集团的行业标准,对院部软件设施进行更新,尽最大的努力去服务长沙本地的长者。”九如城康养中心院长曹卫民介绍。

在长沙镇政府和九如城集团的双重考核下,工作人员待遇提高了,对老人的护理也更为精心。温度较高的时候,每天会给老人洗头洗澡,老人换下来的衣物,护理人员会统一收去洗涤干净再送回每个房间,保证老人周身整洁。食堂里经常会创新食谱,菜色花样多了,营养也丰富了,老人不仅吃得饱,更吃得好。

“我们要出门去耍子,他们(工作人员)都不放心,怕我们走丢。下雨天,一再叮嘱我们走路要小心,怕我们摔倒。在这里住得挺舒心的,也很开心。”73岁的周新林老人是一名五保人员,年轻时当过兵的他,现在无儿无女,长住康养中心安享晚年,所有费用由政府兜底。说起现如今各级政府的好政策以及康养中心的服务来,老人满脸笑容。

改革不止 探索仍在路上

推进公办民营改革,是实现养老机构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互补,使地方公办养老机构从整体面貌到服务能力都焕然一新,在此基础上,九如城康养中心后续会将供养床位全面推向社会,收进更多的社会寄养老人及五保老人。

“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让老人在这边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我们也真诚地希望社会各界能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动全镇养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长沙镇的发展蓝图上书写老年人的精彩篇章。”长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亚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