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水产业巧用“凉方”助力生产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23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洪绍敏 徐悦箫)迎着朝阳,伴随着轰鸣声,长沙镇滨海村养殖滩涂上,80多名渔民分布在十多台花蛤起捕机边,在齐腰的海水中来回穿梭采收花蛤。等花蛤装满橡皮筏上的箩筐,再由专人运至不远处的渔船上筛除杂质。周学林是一名船工,相比于每天工作五六个小时的采收工,他每天需要工作十个小时。“我们的工作时间依据潮水涨退时间进行调整,早的时候,凌晨就在海里了,晚的时候,上午九十点钟才下海。”周学林说。

滨海村滩涂养殖有限公司一场滩涂花蛤养殖业主陈凤祥介绍,采收期的工人每天有超100人,大家分工在采收、初筛、打包、转运等岗位上各司其职,每天可以采收近2000包花蛤。陈凤祥说:“考虑到最近的气温,公司给工人们准备了防暑的药品和水,高温时段会暂停作业,工人们统一回岸上休息,确保大家的人身安全。”

在长沙镇,有近7000亩花蛤养殖滩涂,自6月15日起,陆续进入了采收期,采收期将持续4个月。

和花蛤采收同样忙碌的还有花蛤加工厂,经过初筛的花蛤被送到加工厂后,先下池吐沙,再由人工剔除破损、低质量的花蛤,最后清洗、定量打包、运出。如东东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葛卫东介绍,加工厂每天可以加工近30吨花蛤,工人们凌晨4点开工至上午10点,下午从4点开始工作至晚上8点结束。“电风扇、冷饮、防暑药品我们是常备的,同时针对产品保鲜,我们也增加了用冰量。”葛卫东说。

滨海村是“中国文蛤养殖第一村”,拥有8万亩文蛤养殖滩涂。活文蛤对保存条件要求苛刻,因此,适宜的环境温度是起捕的重要条件。滨海村村干季磊介绍,为保证文蛤的鲜活度,起捕作业会在环境温度低于30度时进行。季磊说:“除了必备的防暑药品,我们作业车辆上还配备了车载冰柜,里面有冰水、冰块,我们还给工人们准备了防晒帽、太阳镜,确保生产安全。”

如东华通水产品有限公司的育苗场里,刚刚经过新一轮洗刷的深紫色扇贝整齐排布在清澈的水里。企业负责人陈金华介绍,针对6000多平方米的苗种,育苗场今年投入七八万元新增了21台套空气能温控系统,调节苗房水温不超过28度。“我们在每间苗房顶上都覆盖了瓦帘,削减光照强度,在窗户两侧增加遮阴网,确保育苗场里流通的都是阴凉的空气。”陈金华说。

据了解,现阶段是条斑紫菜培管关键期,华通水产的工人们主要分工在苗种培管、采苗工具准备、机械保养维护三种岗位。工人们早上提前上工,中午延长午休时间,下午三点左右基本就能下班。华通水产的工人们开心地表示:“我们休息的地方都配备了空调,活动室还有卡拉OK,大家可以边休息边娱乐。”

与此同时,各地渔业部门结合实际,加大了对水产养殖技术的指导,强化对水产养殖生产秩序的监管,并制定了相应的极端天气应对计划,确保水产养殖安全平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