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区动态
生态番茄喜迎丰收季 特色种植开辟新路子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2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金玉满堂番茄宛如温润的美玉,色泽饱满;红运番茄好似燃烧的火焰,鲜艳夺目;紫龙番茄身披深色花纹大衣,犹如悬挂的灯笼;青田二号番茄像是一个个身着翠绿小褂的精灵,随风轻舞……咬上一口,甜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上蔓延开来,让人陶醉其中。

当前正值番茄采收时节,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长沙镇北坎村的如东筱艺农业种植基地里,只见一片繁忙景象:一座座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温暖湿润的气息裹挟着番茄特有的清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在采摘小番茄;大棚外,工人紧张有序地包装五颜六色的新鲜番茄。基地负责人陆道林告诉记者:“从本月初起,金玉满堂、红运、紫龙、青田二号等6个品种的番茄陆续成熟,采摘工作将持续到本月末。”

当记者询问陆道林为何会选择投身农业时,他这样说道,“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培育出优质的农产品,让蔬菜回归本真滋味,把生态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消费者。”去年,陆道林在朋友的影响下,投资300多万元,在村里流转了80亩土地,开启了这场充满挑战与未知的生态特色种植之旅,主要种植番茄和香瓜等品种。其中,30亩生态番茄在这一季喜获丰收。“就目前而言,日销售量约650斤,亩产可达4000斤,主要销往同城和南通市区。按照市场行情估算,每亩收益大概为35000元。”

“目前,除了种植成功的6个品种的番茄外,我们还专门在一张大棚种植了8个试验品种。最终,我们将筛选出一两个适应当地生长的品种,再去进行大面积种植。”陆道林表示,创业之路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由于跨行业经营且缺乏经验,作为门外汉的陆道林在创业初期面临诸多困难,屡遭挫折。高温、高湿、高寒,或连续阴雨天气,都不利于番茄生长。尤其是周边其他种植户进行药剂喷施作业时,随风飘散的药剂,也会干扰番茄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那段日子里,我四处奔波,深入全国各地的农业种植基地,拜访了一位又一位农业专家,向他们请教种植的秘诀与经验,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并且邀请全国各地在农业领域颇具声望与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亲临基地,为我们的种植事业悉心把脉、出谋划策,指引前行的方向。”陆道林感慨万分地说,“虽然困难很多,但是我坚信坚持一定会有收获。”

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迎难而上。陆道林及其团队坚守初心,在种植实践中全力探索天然生态番茄的种植模式,不使用一滴化学农药,不施用一粒化学肥料,借助有机种植技术,提升番茄的口感与品质。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巧妙地采用了苦楝子酵素这一天然利器,经过精细的破壁处理后,将其均匀地撒施于番茄叶面上,让其在自然环境中缓缓分解,释放出有效成分,从而有效地抵御各类虫害的侵袭。”技术人员李辉详细而专业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们的种植奥秘,“在施肥环节,我们充分利用如东当地丰富的渔业资源,以海边捕捞的杂鱼为原料,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精心制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鱼蛋白有机肥。这种有机肥不仅能够为番茄植株提供全面、充足的养分,使其茁壮成长,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番茄的生长营造了一个优良的土壤环境。同时,我们还自主研发并运用生物菌剂,通过扩培工艺,将其制成高效的叶面喷施剂和定植灌根剂,在番茄生长的关键时期,精准地进行叶面喷施和定植灌根操作,促进植株根系的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目前,种植基地已与河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科研院所等知名院校顺利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下一步,他们将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致力于番茄特色品种的大规模种植与推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展望未来,我们将聚焦北坎村千亩蔬菜大棚基地,打造特色鲜明的‘一镇一品’蔬菜基地,全面提升土壤质量与产量,推动基地提档升级,助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陆道林满怀憧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