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洪绍敏 徐悦箫)“唐宋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尽管时隔千年,唐宋诗词仍然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我们,给我们精神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4日上午,掘港街道盐垣社区沁垣书吧里又迎来了一周一次的阅读分享会,“老”朋友和小朋友们欢聚一堂,一起鉴赏《唐宋诗词的语言艺术》。
掘港街道盐垣社区是县城区有名的“熟龄”社区,这两年,这样一个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熟龄”社区里建成了一处“年轻”的文化阵地——沁垣书吧,“一老一小”组团在这里“淘”时光,创新的运营模式让这所四星级城市书吧散发着源源不绝的新活力。与县城其他的城乡书吧、农家书屋不同,沁垣书吧的管理运营团队是社区夕阳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们,三十多名老同志每天轮班运营、维护这处文化交流天地,每逢节假日,书吧还增设了小小志愿者岗位,让社区的中小学生也能在为大家服务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幸福感。
“琦琦,把铺垫整理好后,我们和陈爷爷、潘奶奶一起去收拾一下读书会现场。”这天轮到夕阳志愿者纪美红当班,她的配班小志愿者是10岁的小学生杨张琦,“老小”搭配,干活不累。杨张琦拿着抹布,佝着小小的身子,学着爷爷奶奶们的样子细致地擦拭着刚刚用完的桌椅。“琦琦,这里的书,我们还要按照序号把它整理到书架上,方便下次借阅的读者找书。”纪美红耐心地指导杨张琦,爱意在一老一小的互动里流淌。
2020年以前,沁垣书吧只是一处不足十平方米的阅读漂流屋,为打通文化建设和基层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在掘港街道和盐垣社区的共同努力下,150平方米的四星级城市书吧建成并对周边群众免费开放。“我们书吧现有7000册藏书,有近两千册来自我们社区居民的自愿捐赠,政府和百姓‘双向奔赴’让我们社区的基层文化建设根基十分牢固。”纪美红说。
现在,以书吧为载体,盐垣社区申报了“书韵沁垣”的全龄阅读项目,以社区退休老教师、老党员为核心,组建“老爱读书友会”,吸收县内骨干教师力量,面向县城东城区的社区儿童开设“假期公益课堂”,把阅读的种子和文化传承融入了爱,看着年轻人在这里分享、学习,也让老同志们感受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奶奶,我们在学校刚刚学习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您能给我讲讲我们如东的红色故事吗?”趁着服务空闲,小志愿者杨张琦扑闪着好奇的大眼睛看向纪美红。“那我就给你讲一个我们如东第一党支部的故事吧。”纪美红慈爱地拉着杨张琦的小手走到了红色阅读区,“曹埠镇的上漫社区,1926年的时候,那里叫下漫灶。一个叫王盈朝的年轻人受中国共产党江浙区委的委派,来到如皋东乡……”红色故事在传讲,红色的基因和精神也在“一老一小”的交接中传承和发展。
一天的小小志愿者当班体验,让杨张琦十分感慨:“听爷爷奶奶们讲故事,我们了解了家乡的红色历史,认识了如东的革命英雄,他们的祝福和爱滋养着我们如同小树苗快乐、坚强、茁壮地成长,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阅读不仅事关个人发展、社会建设,也事关文化传承。沁垣书吧小小志愿者和社区夕阳志愿者跨越年代,在阅读中传承文化,传递爱,这也是希望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