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版 / 如东县人民政府
“阳光玫瑰”如何破解滞销困局? 来源: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22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周雨霁 朱南州 通讯员 洪飞)椭圆黄绿的果形,紧致细密的果肉,玫瑰般的果香……9月的大棚里,绿意盎然的葡萄藤下,一串串套着纸袋的阳光玫瑰葡萄缀满藤蔓。

    作为公认的优秀品种,阳光玫瑰口感脆甜多汁,果皮不仅不涩,甚至可以直接带皮食用。从进口到本土化,近年来,阳光玫瑰的种植面积快速扩张,供应能力大幅增强。在我县,种植户已经遍布曹埠、掘港街道、新店、袁庄等多个乡镇和街道,成为葡萄种植领域的主打品种。

    葡萄“爱马仕”的“平民化”

    在曹埠镇应泉村的如东秋之韵家庭农场,负责人沙海建这几天正忙着采摘成熟期的阳光玫瑰,80亩大棚进入收获季,却并没有让他收获喜悦,“我们这个家庭农场是三人合伙的,今年是第一年,挂果的大苗只有三分之一,技术上、管理上都不够专业,7月的红蜘蛛虫害也没有预防好,产量不高。”

    和沙海建不同,甜水村秋收家庭农场葡萄园的负责人徐顾强种植阳光玫瑰已经4年了,算得上老手的他,今年迎来了果实产量最高的一年,却陷入了滞销的困境。“市场行情不好,已经到了成熟期,还一直没有果商上门收购。”采访中,有些焦虑的徐顾强反复说着,“果子等不起,真的等不起。”

    种植户滞销的另一端,是商户销售价格的暴跌。这几天,记者走访了县城不少水果店,过去价格高昂的阳光玫瑰,现在每斤的价格在10元左右,街边菜场、普通超市随处可见,沙海建甚至在自家大棚旁支起了路边摊,“品相好的批发价9元多,品相一般的只能卖到五六元。”他坦言:“销售渠道是有,但价格上不去,每亩的销售额不到2万元,肯定是亏的。”

    最初上市时,阳光玫瑰尽管价格高,但还是有人愿意为它买单。“3年前一亩地净利润10万元,去年砍一半,只有五六万元左右,今年……”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如东虹桥家庭农场负责人杜长泉十分唏嘘,然而必须面对的是,种好种坏不愁卖,阳光玫瑰这样的好日子确实已经一去不返了。

    遭遇“滑铁卢”的背后

    作为曾经的高端水果,为什么阳光玫瑰的降价幅度会这么大?

    “主要还是种植面积太大,果子太多了。”采访中,果农们认为,“供大于求”是价格暴跌的主要原因。因为阳光玫瑰挂果期较长、品质稳定、运输方便,加上价格有优势,所以这些年越来越多农户种植。“而且葡萄有个特点,一般栽苗两三年后才有产量。”种植第一年就遭遇价格困境,挂果的时间差让沙海建更加忧心,“接下来几年,阳光玫瑰产量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沙海建、徐顾强的家庭农场所在的曹埠镇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面积约2000亩,现在园区以葡萄种植为主,面积超过1000亩,约占整个园区的60%。从全县范围来看,目前我县葡萄种植面积大约有6000亩,基本采用优质高效的省力化设施栽培技术。“其中阳光玫瑰是主打品种,阳光玫瑰种植方面,我县经历了五六年的发展期,已经形成了大规模栽培,亩产量达到2000公斤到2500公斤。”县林果站高级农艺师洪飞告诉记者。

    影响市场价格和果农收益的,一方面是“量”,另一方面是“质”。而现实是,种植户多了,阳光玫瑰产量剧增,价格战就出现了。“有些果子品质一般,达不到标准,对市场是有一定影响的,从5元到30元,不同品质的价格落差很大。”杜长泉说。许多农户很难从小而精的角度出发控产种植,加之销售渠道单一,为了把货卖出去,只得降低价格出售给收购商。

    “变”与“不变”

    不断扩张之下,阳光玫瑰的路在何方?

    沙海建算了算,今年每亩地的投入在2万元左右,而这个数字在洪飞看来有些高,“成本下得太大,一旦价格下行,亏本更厉害。”洪飞告诉记者,正常的亩产下,如果成本超过2万元,价格低于每斤6元,产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对此,他的建议是:“降本增效,将成本控制在1.5万元以下。”

    艰难的大环境下,受益于火热的直播销售渠道和“如意东方”品牌授权,杜长泉今年的阳光玫瑰销售却迎来突破。“有了授权,加上我们自己的注册商标和绿色产品认证,在市场上就有了竞争力。”他告诉记者,直播间礼盒的线上销售量稳定在每天200盒以上。而徐顾强也在张罗着新品种,去年管理不当的葡萄品种妮娜皇后,今年也结出了数量可观、质量不错的果子。

    降低成本、打响品牌、拓宽渠道,甚至是种植品种的多样化,是当下阳光玫瑰迫切需要的“转型”,而“变”的另一面,还有更重要的“不变”。

    在阳光玫瑰种植领域,“量质并举”似乎是一个悖论。追逐品种红利,目前市场上,颗粒大、果穗大、果实密集的阳光玫瑰价格更高,但洪飞认为,阳光玫瑰的果穗不宜过大,“一般最好不要超过7层,一味追求产量、外观、大果穗,会影响果实本来的香甜。”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的杜长泉也认为,“控产”对于“增质”来说很重要,“丰产的果子亩产控制在2000公斤左右,而第一年挂果的小苗产量需要控制在500公斤到750公斤。”严格控制亩产,种出来的阳光玫瑰口感好、商品性高,本身对树体也是一种保护。

    “农产品还是优质优价,无论阳光玫瑰还是其他葡萄品种,只有踏踏实实地改善土壤、控制产量、深化管理,好品质才能够走得更远。”洪飞说。

    记者手记

    从质优价高、颇受追捧到良莠不齐、价格暴跌,“阳光玫瑰”葡萄近年来的经历,是很多农产品发展的一个缩影。同质化严重、精细化不足、品质效益不高……这些都是“阳光玫瑰”跌下“神坛”的原因和症结。

    作为特色优良高端品种,“阳光玫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怎样发挥优势,从“网红”到“长红”?答案就是要控制发展节奏、高度重视品质,利用先进的生产理念、科学的管理技术,让农产品质量更好、品质更优。同时,依托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和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推动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采访中,不少果农对现状感到惋惜。不过行业拐点的到来,意味着新一轮的变化,这未必不是正向的变化。唯有稳扎稳打、精耕细作,才能让包括“阳光玫瑰”在内的精品农产品成为既有“光景”、又有“钱景”的“阳光”产业,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