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2020年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 如东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1-01-12 17:10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全县民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紧紧围绕如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中心任务,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服务群众中树形象优服务,较好的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县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2020年工作

(一)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强化养老服务疫情防控。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疫情初期及时对养老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避免老年群体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全县服务对象实现零感染。二是疫情防控社会服务两不误。在做好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婚姻登记、殡葬服务预约登记、全程把控,有序开展服务。三是实施关爱活动。购置一批防疫物资,组织动员镇(区、街道)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者,对孤寡老人、困境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开展关爱服务。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突出、家庭经济状况相对困难的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发放45万元关爱资金。四是做好疫情期间慈善捐赠。县慈善总会、县红十字会等社会慈善组织积极动员募捐,共募捐款1500多万元,物资300多万元(不含党员捐赠上缴中央组织部款项),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了力量。

(二)社会救助精准有效。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会同县财政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县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将“单人保”政策覆盖到城镇户籍困难群众。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东委明电59号),增加疫情救助政策的可操作性。会同县慈善总会出台《关于全面实施“民善康”镇村慈善医疗互助制度的指导意见》,织密医疗救助网,缓解因病致贫返贫,巩固脱贫成果。二是各类救助资金有序发放。低保人均保障标准提至710元/月/人,农村五保提至880元/月/人。全县低保户6013人,特困人员5108人。发放低保保障资金3996.32万元,特困供养资金5107.16万元,发放物价补贴资金1216.34万元。三是持续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突出低保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漏保”、近亲属备案制度不落实和救助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每季进行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社会救助对象的信息比对回头看,通过线上核对和线下入户核查,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按程序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将不符合对象及时清退,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四是公益慈善事业稳步发展。搭建“民善康”慈善助医平台,该项目被南通市慈善总会评为优秀慈善救助项目。获得第三届“金牛奖·持续突出贡献奖”的25家企业将把所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县慈善总会,用于困难群体帮扶,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领域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全年共救助6530人次,救助资金2310万元。

(三)养老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县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改造后的老年公寓房间数由144间增加至162间,床位数由280张增加至418张。新建康复门诊楼,能满足基本医疗需求。二是养老服务机构安全专项整治顺利推进。通过县镇、部门整体联动,完成整改工作,15家公办养老机构已全部通过联合验收,并已办理备案手续。21家民办养老机构中,关停7家,13家正通过验收办理备案手续,新建机构如东勇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改建工程已完工,正在办理消防验收手续。三是老年人托底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将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和经济困难的高龄、空巢独居、失能(失智)、农村留守、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全部纳入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范围,服务人数达5万余人。2020年养老服务评估人数8183人,实现养老服务评估科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全年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护理员等460人。四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1家护理院、3家养老机构建立自有医院,8家机构内设有卫生室,其他机构均与周边医院或卫生室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栟茶、长沙、河口敬老院等开辟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单元(楼),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五是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全部落实,已完成300户改造任务。

(四)儿童福利保障有力。一是兜底保障不断强化。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将监护缺失儿童和监护人无力监护儿童明确为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并将精神、智力三四级残儿童纳入困境未成年人保障。全年共发放困境儿童生活保障金510万元左右,惠及困境儿童1060余人次。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升级。通过签订留守儿童监护协议,推进“1+1+1”结对关爱机制,强化政府兜底责任,督促家庭履行法定责任,落实有效监护,切实保障好儿童的合法权益。建成2家省级困境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三是收养工作依法依规。联合公安部门出台《关于做好社会弃婴(儿)相关工作的通知》,健全了弃婴(儿)的接收、救治、安置机制,提高了弃婴(儿)的养育质量和抚育水平。全面落实江苏省收养评估指标体系,切实保障被收养儿童的权益。全年共办理收养登记60例。

(五)殡葬改革持续推进。一是完善殡葬改革长效机制。继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三沿四区”、基本农田及主要河道边的散坟、硬质坟和豪华墓进行整治,建长效机制。二是加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标准化升级改造,按照公墓“八有”建设标准动工建设,倡导节地生态葬,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明殡葬氛围。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将破除封建迷信、倡导厚养薄葬、简化丧事流程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结合疫情防控,制作网上祭扫平台,满足群众祭奠需求。3月24日上午,在西郊公墓举行集体代祭活动。学习强国平台以《江苏如东:点点手机寄哀思》为标题进行报道,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

(五)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改善社区服务平台。将大豫、新店等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促进社区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二是不断健全社区协商制度。通过“有事好商量”机制,基本形成了镇(区、街道)协商与村居(社区)协商联动,群团组织、社会工作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商模式。推动将协商成果落地转化为社区民生实事。三是积极推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制定《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做实基层。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行红白事申报制度,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办事主动备案申报,带头净化社会风气。

(六)社会组织工作持续深化。一是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建有县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家、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8家。共有注册登记社会组织899家,另有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1678家。安排预算50万元,用于开展如东县第四届公益创投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展现新作为。坚持志愿服务正确方向,引导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战略,紧扣社区治理、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困助学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活动,针对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等重点群体持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县各社会组织共开展脱贫攻坚项目17个,投入资金315万元,直接受益人数4355人。新冠疫情防控,县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向全县社会组织发出倡议书,广泛动员。全县社会组织积极捐款捐物。县心理协会开设了疫情问题线上心理辅导。县青年商会与武汉洪山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合作,向社会收集书籍寄往武汉方舱医院。宾山社工、新风公益等公益团体组织志愿者到卡口参加值勤,到小区内宣传防疫知识。

(七)各项专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婚姻登记处落实推进“互联网+婚姻服务”要求,进一步提升婚姻登记智能化、精细化。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199对,离婚登记1260对,补领结婚登记1392对,补领离婚登记49件。救助管理站温情开展送“流浪人员回家”等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2人次,站外救助12人次,护送返乡20人次,帮助购票自行返乡11人次,通知家属到站接领9人。福彩销售中心,全面贯彻国家福彩政策调整政策,全力保新老游戏退市期间稳定。同时做好福彩助学等活动。

二、工作亮点

(一)扎实做好疫情防控。通过封闭式管理、预约登记等多种举措,确保养老机构、婚姻登记等为民服务机构零感染。

(二)发挥了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全县在册建档立卡贫户14750人中,共有8010人被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兜底保障范围,占比54.3%,遥遥领先于全南通市内各区市,为打赢“三大攻坚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县社会福利中心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构建了全县社区居家养老的三级平台框架,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服务功能、保障对象不断扩展,政府购买服务上门为居家老人服务比例达28.42。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养老方面。养老用地、用房难。因老年人生理、习性等诸多条件限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宜使用高层建筑,导致占地面积大,养老用地没有固定指标,申请养老用地指标非常困难。社区养老,尤其是城市社区养老还存在优质供给不足短板。护理人员投身养老服务行业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养老服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不高、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影响着人们投身养老服务行业的积极性。

二是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少数县城社区用房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是社会组织培养方面。社会组织的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不对称,高层次、现代服务型的社会组织极少,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不足。

四是社会救助方面。精准识别、精准救助的手段和能力亟待提升。

五是殡葬改革方面。推进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的重点在基层、难度也在基层,需要持续不断的宣传教育、转变理念、示范引导。

四、2021年计划

1.落实好民政服务机构防控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强化流浪救助管理、殡葬服务等机构防护措施,避免人员聚集。

2.按照兜底保障要求,提高精准救助能力,借助第三方组织作用,及时掌握、核实和慰问困难家庭情况。

3.加强对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指导,确保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4.开展失能(失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设前期调研。

5.建设岔河守灵中心,满足群众高质量丧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