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 如东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01-04 14:54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民政主责主业,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能,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3年工作总结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民政高质量考核指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扎实推进12项民生实事项目,全年保障服务对象10.72万人,发放各类资金将超过3亿元。

(一)聚焦特殊群体,温情服务,兜底保障更加精准高效

如东县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考核指标一直位列全市第一方阵。一是标准提升资金发放到位。低保、农村特困、城镇特困、散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820元、1070元、1900元和2300元,预计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4800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7574万元、困境儿童保障金1233万元、2.8万余名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24亿元。重要节日,各类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440.58万元。全年临时救助2343人次,发放金额230.95万元。二是项目推进构建医疗救助“三重网”。县民政局在医保基础上,创新推出“民善康”广覆盖、“补充险”保重点、“低补保”再托底为特色的多重救助保障网,助力破解共同富裕路上困难群众因病致贫难题“民善康”被南通市政府表彰为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2023年度参与率60.16%,受助3.5万多人次,发放互助资金2942.7万元。出资212.9万元为17742名低收入人口购买补充医疗保险,截至目前,全县1016人共获得保险救助183.26万元。动员群众购买“基本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进一步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有效防止因病返贫。三是措施有力救助精准高效。出台局内部科室信息共享相关文件,实现实时共享,建立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常态化、制度化共享比对机制。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搭建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的“爱心桥”,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制定低保扩围增效地方补充政策,在家庭财产、收入豁免等方面对救助政策进行创新完善。9月13日,市民政局在我县召开了全市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我县做法和经验。完善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相结合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年特困人员无一信访和投诉,满意率达100%。出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精准管理服务政策,实现应助尽助、高效服务。

(二)聚焦群众关切,一老一小,多层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坚持需求导向,全力构建全方位标准化服务体系一是机构服务能力得到升级。履行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以安全巡察整改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县35家养老机构均完成气(煤)改电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建成联通、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建设和推进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建设,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养老设施项目优化升级改造工程续推进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目前全县共有护理型床位5531张。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今年新增通过17家,目前全县共有29家获评等级,等级评定通过率达82.86%。开展供养机构照护能力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将20名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到县申丞护理院供养,着力提升机构综合照护能力二是居家社区服务环境得到优化。积极推进改造提升2所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全县16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先后为460户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改造设置8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改造提升4个社区助餐点。进行软件更新升级,提供远程医疗、紧急呼叫等服务,全方位提升老年人健康安全保障能力三是社会综合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和关爱探访服务质量提升工程,为全县2万名老年人进行能力和服务需求评估,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业务培训工作,全年共培训1977人次。建立尊老金主动发放机制,全年预计发放5340万元。四是儿童权益保护得到深化完成1家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改造提升,建成16家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困境儿童关爱保障覆盖率100%,通过构建县镇村三级儿童保护网,开展“类别化+差异化”的关爱服务。

(三)聚焦服务提升,惠民爱民,社会事务规范有序开展

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建成4家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的党群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便利、暖心服务。扎实开展第七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发放奖励补助资金45万元,进一步激发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殡葬服务质效,年初疫情期间,殡葬服务单位和设备经受住严峻考验,殡葬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与使命。加快推进岔河殡仪馆和西郊公墓改扩建项目,完成长沙镇骨灰堂建设和106个公墓(骨灰堂)“八有”标准提档升级,全年发放惠民殡葬补贴171.447万元,全面整治装棺重葬、豪华墓、活人墓、私人经营公墓以及各种丧葬陋俗。提供优质婚姻登记服务,根据群众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婚姻家庭辅导,全面实施“跨区域登记”,截至目前共办理婚姻登记3979对,合格率达到100%。扩大福彩事业影响力,创新销售模式,在抓生产、保安全、严管理和优服务上下功夫,预计今年销售7000万元左右,较去年相比增幅2500万元。常态化开展流浪救助行动,推进精细化管理,开展温情救助,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活动,共出动车辆75余次,人员225余人次,及时发放食品、防寒取暖和降温消暑等日用品。

二、2024年工作谋划

如东县民政局积极谋大局、应变局、开新局,做到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争先进位、促进作风转变,坚持底线思维、聚焦主责主业、促进能力提升,开创全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围绕中心,凝心聚力促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创建“‘五如’民政·爱民为民”党建品牌为抓手,全面推进党建业务融合,让党旗在业务一线飘扬。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持续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明确目标,争先进位勇担当

聚焦积极应对老龄化,以高质量考核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如东民政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省市排名靠前。

一是坚持全面覆盖和精准救助相统筹,培树“温情救助”理念深入人心。加强政策宣传制定简易宣传册、编写救助案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图文并茂宣传低保、特困、困境儿童和残疾人福利政策,提高全社会普及程度和知晓率,利用全社会资源,及时发现救助困难群众。完善救助体系。做好特殊群体救助保障工作,提升扩围质效,修改完善低保对象身份认定办法,适时制定新的低保工作规程;继续做好“民善康”广覆盖、“补充险”保重点、“低补保”再托底的多重救助保障网,2024民善康慈善医疗项目,村(居)覆盖率达100%;村(居)民参与率达到60%,力争70%。实现精准救助全力推进困难群众救助信息数据内部共享,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时与上级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加强对基层重点家庭排查力度收集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基层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强化急难救助。健全临时救助实施体系,简化和规范临时救助流程,发挥便捷、应急、稳定功能。加强公安、城管、卫健等部门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能力。

二是坚持基础投入和提升服务同发力,推动“一老一小”服务提档升级。持续推进设施改造提升。继续做好做好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工作。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建设,完成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75%的目标,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新建或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单元。在2024年,改造提升15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每个镇区建设1个社区助餐点,掘港、城中两个街道各建设2个社区助餐点,进一步完善全县社区助餐网络。不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2024年6月底前,完成不少于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供不少于900人次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健全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探访服务制度。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公办养老机构达到100%;及时发放养老机构运营、建设和等专项资金,做好尊老金发放监管工作。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全年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不少于34人次、中高层管理人员不少于110人次。全面激活社会资源活力。统筹“一老一小”工作,秉承“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挖掘潜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补助力度,提高从业人员补助标准。加快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完善标准、流程和规范,统筹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和供给,提供“菜单式”便捷服务。激发社会组织力量,推动城中街道、掘港街道建立镇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吸引社会组织入驻社区,开展“一老一小”、救助帮困、公益慈善等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三是坚持惠民便民和问题整改双促进,推动“移风易俗”成果见行见效推进殡葬体制改革,争取县级资金400万元,把殡仪车服务费纳入惠民殡葬预算。探索改革殡葬惠民相关费用结算体制,由殡葬单位与财政部门直接结算,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利用县级资金4200万,完成西郊公墓扩建改造工程和实施岔河殡仪馆改扩建工程,合并袁庄馆和岔河馆,岔河镇级骨灰堂与殡仪馆合建,新建一个守灵中心和大停车场。以“八有”标准提档升级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争取各镇区至少要建一座镇级骨灰堂。巩固移风易俗成效。充分发挥村(居)在保障殡葬管理服务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细化管理和问责措施,联合纪检等相关部门加强装棺重葬、硬质坟、豪华墓和私人经营公墓等整治工作。结合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改善登记环境,优化程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引进第三方机构入驻,强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队伍建设。

(三)突出队伍建设,守住底线,转变作风强保障

一是建强基层民政专业队伍。积极争取基层党委政府支持,选优配强基层民政干部,确保队伍相对稳定。加强镇(区、街道)社工站建设,由社工站承接扶老、为小、济困、助残等服务,解决基层民政人手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业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常态化到镇(区、街道)开展政策解读培训,每月调查走访到村(居)进行民政政策面对面宣讲,挖掘征集救助典型案例,汇编成册,以案例送政策下乡,提升镇村干部对救助政策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二是创造安全稳定良好环境。民政安全稳定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更好服务群众的要,也是实现民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突出走深走实。开展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创建工作,确保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证上岗,全县50张及以上床位养老机构完成达标建设任务;持续排查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及时调整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机构本质安全。信访稳定突出尽早尽快。坚持“四个下基层”,深入群众,用政策说话,说群众话,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尽早尽快,持续化解信访矛盾,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和处置能力,加强对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信息发布的审核把关,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廉政守法突出常态长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法纪教育,做好治本抓源头工作,杜绝履职不到位、酒驾、赌博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针对民政领域发生通报和案件,抓好民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一批采购、监督、审核制度,化解廉政风险和堵住漏洞。

三是提升民政机关作风效能。以“双聚双高”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化政治意识,树牢宗旨意识,提升担当意识,驰而不息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建设学习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创新形式和完善机制,加强民政业务政策交流,不断增强干部理论素养、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为民政高主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障智力支持。建设法治机关。加强法治宣传,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认真落实班子会前学法制度,严格落实学法用法培训计划,发挥法律顾问作用;结合职能职责,履行法治工作要求,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能力机关。结合2024年编制体制调整,坚决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合理人员调配,明确职能分工,加强团结协作,机关设置更优。组织科室业务轮岗,培养业务多面手,加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开展师徒结对培养,落实“民政青锋”计划,培养青年后备力量,能力素质更强。加强业务科室沟通衔接,理清工作思路,团结协作,配合保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