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大文科环境建设指导意见
来源: 县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07-04 18:14 累计次数: 字体:[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重要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进一步优化全县中小学育人环境。着眼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引导激励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制订《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大文科环境建设指导意见》,作为新时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大文科环境建设、检查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一、提升学校育人环境品质

1.注重学校文化环境布置。环境布置要体现教育性和艺术性,要在学校醒目位置展示校训、校徽、校歌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办学理念和《中小学学生守则》。在校园醒目位置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公益广告不少于3处,与校园环境相协调。走廊、过道、室内张贴或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宿舍的布置,要有“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宣传内容。文化环境布置要与学校的建筑风格等协调一致,既有教育性,又有艺术性。

2.打造富有个性文化景观。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提高环境建设品位,体现学校特色,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根廊柱、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保护、挖掘学校的自然、人文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根据学校历史、办学传统以及独到的地域特征,精心设计,充分体现特有的人文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创作和维护。学校文化建设还要体现地方特色,可以制作体现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展板、雕塑、书画等作品。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必须挂上精致标牌,普及花木知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杜绝错别字和病句,设立“请讲普通话”标牌,上课、集会及公开场合讲话均应使用普通话。

3.加强阅读设施设备建设。学校要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建设好图书馆(室)、阅览室和数字阅读设施。图书馆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由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图书馆工作,明确一名学校中层干部具体负责图书馆管理工作,分管领导要做好意识形态的管理和引导工作,按要求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性。学校生均藏书幼儿园不少于10册(复本不超过3册),小学不少于30册,初中不少于40册,高中不少于50册,并按规定每年添置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幼儿园、小学、初中生均1册,高中生均1.5册,常态化开展的图书审查清理工作,清除盗版、非法图书等不适宜学生阅读的书籍。师生阅览室环境布置要温馨舒适,座位数要满足师生日常阅读需要,订阅一定量的报刊(参考《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准备标准》I类),幼儿园教工图书人均20册以上,订阅学前教育报刊不少于5种。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智能自助借阅系统、电子图书借阅机、智慧朗读亭、数字阅览室。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图书和阅读设施设备。

4.积极推进书香班级建设。各校要创造条件,建立班级图书角、共享书架,并配有图书人均 2 册以上。幼儿园阅读区材料丰富、形式多元,除了投放纸质图书,还要为幼儿提供倾听、书写、表演等游戏材料。建立符合班级特色的借阅制度,设有班级图书管理员,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爱护图书,确保图书干净完整。图书角布置美观实用,有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栏目,内容更新及时。

二、强化学校文化阵地建设

5.精心布置学校橱窗。画廊、报廊等橱窗要有与办学规模相应的数量,橱窗高度、位置要方便学生阅读,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橱窗内容要丰富,要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提供最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兼顾党史学习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相关内容,对重要内容以醒目的符号作适当的阅读提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橱窗内容要专人负责、要定期更新,图片资料至少每月更新一次,美文赏析、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等栏目每周更换一次,橱窗内报纸逐日更新。

6.办好校级班级黑板报。适当改变传统书写方式,可以在固定栏目用放大复印的办法筛选、组合内容,既提高黑板报容量,又方便快捷,缩短更换周期。要建立学校橱窗、优秀黑板报电子档案。鼓励中高年级以上学生自主办报,可引入竞争机制,轮流举办,发挥学生聪明才智。黑板报至少每月更换一次,要正常组织班级黑板报评比,不断提高办报质量。

7.发挥校园媒体育人功能。校园广播电视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组稿主持,利用午间和傍晚前后的一段时间播出,以播放时事摘要和校园动态为主,适当穿插文艺节目,校园广播电视每周至少一次。要充分利用智慧黑板等现代设备,采用“每周一歌”等形式,帮助每位学生会唱主旋律歌曲。正常组织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新闻和其它有益发展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电视、网络节目。

8.建设健康校园网络文化。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手机管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利用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充分利用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建设健康、活力、开放的校园网络文化。

9.加强校园文化场所建设。要做好校史室、荣誉室、成长指导中心等相关场所的建设。不定期安排学生参观,确定学生兼职解说员及场所开放日。学校还应注意墙壁文化、食堂饮食文化、宿舍文化、劳动文化、功能各异的场所文化建设,努力使校园处处充满着科学、人文气息,让校园文化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和行为中。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10.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契机开展教育活动。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充分利用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利用入学毕业、入队离队、入团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学校个性的仪式教育,参加新时代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每年主题教育不少于10个。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学校要积极探索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的课程化建设。

1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科技和艺术活动。开展“一校一品、一生多能”体育特色建设,落实学生体艺“2+1”技能培养计划。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兴趣小组、特长社团,正常开展活动,服务“双减”政策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开展“每周一歌”活动,做到班班有歌声,定期组织学生合唱、独唱比赛。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积极探索主题活动课程化,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12.创造条件开展校园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文学社,根据校情创办社报、社刊,努力将文学社建成写作爱好者的活动阵地,成为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提高写作水平的助推器。各校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项目化学习、跨科学学习组建科学、人文类社团,配备好指导老师。校报校刊每学期不少于2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编印个人专集。

13.扎实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各类社会资源,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每学年以镇、校为单位至少举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要通过新媒体及时推介各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

14.注重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沟通融合。充分利用镇区、社区内的文化资源以及县内红色文化资源,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发挥社会文化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推进艺术、文化资源进校园。创新青少年宫托管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学校要发挥家庭文化的作用,定期组织家长学校活动,指导家长构建和谐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传播亲子阅读理念,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涵育家庭阅读风尚。

四、开展全科阅读专题活动

15.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的阅读量。学校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由语文、英语、科学、历史、政治(道法)等教师提供阶段性阅读重点,保证小学1-2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保质保量完成教材规定的名著阅读任务;高中生按课标要求广泛涉猎各类图书报刊、文化经典名著,必修阶段各类文本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选择性必修阶段各类文本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提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荐读活动。英语除教材外的阅读总量,小学生课外I级(小学3-4年级)达1500-2000词,II级(小学5-6年级)累计达到5000词,初中生达15万词以上,高中生达36万词以上,提倡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学生阅读总量考核标准,列入学期、学年、毕业等考核指标。理科类学科也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

16.提供广泛全面的阅读资源。根据青少年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图书馆、阅览室(包括电子阅览设备)每学年都添置一定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和电子读物、订阅一定量的报刊。图书馆、阅览室工作人员每月向学生推介新书,突出读书主题。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要向学生开放,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借阅。学生一学期借阅图书不少于3-5本。幼儿园三年内要为儿童提供100本经典绘本,为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倡导“图书推介”“图书漂流”“阅读分享”等个性化的图书管理举措,让学生亲近图书、爱好读书。引导学生自费订阅适量的报刊杂志,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17.开展阅读指导和读书活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每周开设一节语文阅读指导课,七年级以上开设一节英语指导课,由语文、英语教师执教,安排进课表,与其它文化课同等对待,课时主要从现有的语文、英语课中调剂。阅读指导课主要由学生自主阅读、品悟、思考、讨论,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各校要举办富有创意和实效的阅读指导活动,组织教师研究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适时组织县级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活动、跨学科融合阅读研讨活动和全县阅读指导课观摩活动。推进名家领读行动,邀请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专家学者和大国工匠、榜样人物等进校园,开展阅读指导活动。

五、推进阅读素养提升工程

18.充分发挥文科阅读的主渠道作用。文科类课程内容包含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利用好古今中外语言、修辞、文学、历史、哲学等一切人文素材,引领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提高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丰富人文底蕴。语文学科,把阅读习惯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要通过任务群学习、“整本书”阅读和沉浸式阅读等形式,在完成教材推荐的阅读任务基础上,实现深度阅读。英语学科要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教材资源,用好用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适量体现单元主题的优质阅读材料。文科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为全校学生举办一次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阅读和探索兴趣。

19.重视阅读素养在理科教学中的基础作用。要以文科阅读为引领,加强对理科阅读素养的培养与指导,通过跨学科教学、小论文写作等方式,指导学生运用和实践理科阅读方法,促进文理贯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提升学科阅读和系统思维的能力。各中小学要重视科普阅读工作,用好科学发展史、科学技术成果、科学家的故事等人文素材,组织开展各层面的科普阅读指导课研讨,组织科普阅读演讲、征文、小报、绘画等科普阅读输出式活动,确保学生在校阅读时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理科骨干教师要通过讲座、实验、活动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检索,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等方式,提升理科阅读和表达能力。要善于开发校内课程资源,树立处处有资源的意识(如校内一棵树就是一门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条件的学校要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或者将无安全隐患的实验器材放在教室等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开放性场所。

20.充分发挥教师阅读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要加强教师阅读的顶层设计,实施师生共读行动,引导教师与学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及时添置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读书活动,定期举办读书论坛、沙龙研讨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教师阅读心得体会和教师论文发表、读书交流、教学研究等信息,促进全体教师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要通过赠书、赠阅等方式,引导教师阅读学科发展史及专业类图书杂志,每学年阅读教育类书籍不少于4本,读书笔记不少于8000字(或撰写读书心得不少于3000字),并将读书笔记作为教学常规检查内容。要以镇(区、街道)和县直学校为单位组建青年教师读书写作小组,定期组织活动。

六、强化大文科环境建设保障

21.落实构建大文科环境的责任。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学校大文科环境建设的领导,书记、校长要亲自抓,要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学校要完善大文科环境建设的各项制度,保障师生阅读活动、图书报刊征订和文化环境布置的经费投入,丰富学生阅读书目,做好内容审核把关,提高报刊图书的利用率。学校负责人要带头参加读书活动,每学年要做好一次读书专题讲座,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组织一次读书成果展示。

2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推动力度。教体局相关部门依据职责做好学校大文科环境建设的指导、服务、督查和评比工作。大力推进阅读环境的建设和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按照《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完善阅读指导目录,定期组织县级师生阅读指导、阅读分享和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及时表彰在大文科环境建设和阅读活动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