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4年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 如东县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4-03-08 15:49 累计次数: 字体:[ ]

为全面贯彻《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8号)文件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情感德育”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如东情感德育工作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现将《2024年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如东县教育体育局 

                                 2024年2月28日


2024年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指导意见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情感德育”三年行动规划(2022-2024)》,遵循德育规律,完善工作体系,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阵地,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特色化、体系化水平,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努力形成区域德育工作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坚持政治引领,把握立德树人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牢牢把握中小学幼儿园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确保中小学幼儿园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厚植文化基因,提升育人文化底蕴。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各学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实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高自身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强化品牌建设,促进德育内涵发展。以品格提升工程为载体,加强情感德育的理论学习,深入挖掘情感德育内涵,规划情感德育专项课题研究范畴,加强专项课题研究管理,依托德育领衔人团队、学科德育基地,精心组织德育课题系列研究及情感德育研究专题活动,擦亮区域情感德育品牌。

4.锤炼德育队伍,助力德育工作提质。提升德育团队合力,利用团队力量帮扶德育工作较为薄弱学校,积极推进校际间德育工作均衡发展。重视德育队伍培养,抓实德育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工程、班主任梯队化培养工程、心理专兼职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5.聚力心理教育,激活德育内生动力。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校园欺凌、沉迷网络、抑郁焦虑等问题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进“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6.健全育人体系,提升协同育人合力。健全“家校社德育联盟”工作机制。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

做强“家育互晓”家庭教育平台,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家校联动—家家联动—家校社联动学习圈。


三、主要任务与举措

(一)构建德育体系,用好党建引领“指挥棒”

1.健全领导机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牵引,建设一支德育意识强、观念正、方法好的多元化德育队伍,形成“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党建+群团”两轮同轴、同向发力,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的指导作用。

2.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执行“三会一课”,落实会议“第一议题”。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队伍建设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树立“人人做德育、事事皆德育、时时有德育”的全德育观。

(二)落实课程育人,定好培根铸魂“主旋律”

3.上好思政课。开齐开足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充分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推进德育教研改革,加强学校思政课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落实集体研讨、集体备课制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体系教学与专题教学、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新方式;强化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开展思政课赛课活动、优质课例展评等,加快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

4.深化课程思政。深度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好《我爱如东我的家》读本,通过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有机融合;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聚焦队伍建设,唱好立德树人“最强音”

5.深化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夯实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重视班主任培训提升工作,开拓班主任眼界,拓展班级管理思路,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班会课教学展示等常规活动,提高班主任育人专业化水平。夯实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学科育人机制,强化学科教师德育责任,充分挖掘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推动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合。夯实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干部梯队的培养工作,发扬“传、帮、带”的良好传统,形成一支有号召力、执行力的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团队。

6.深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配齐建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开齐上好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完善县、校两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系统。全面推进全员导师制,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一校一方案”,开展全员导师制骨干团队建设。严格执行《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重点学生帮扶十条要求》,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风险“发现预警-干预处置-转介诊疗”机制,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好个别化、精细化干预与支持,加强对重症心理问题学生的动态跟踪。强化对教师的分层分类专业培训,面上普遍提升教师情绪识别与疏导、谈心谈话和家长教育指导等能力。出台制度,明确对休学、非正常不到校等学生的管理要求。

(四)重视环境创设,把好启智润心“总基调”

7.营造浓厚氛围。结合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积极创建德育示范校、劳动教育优秀学校、心理健康特色学校、乡村温馨校园。

8.弘扬传统文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中华经典诵读,优秀影片、精品艺术剧目、戏曲、传统体育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相结合,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争创“一校(园)一特色”、“一校(园)一精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实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高自身文明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文化自觉与自信。上半年,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现场推进活动。

(五)丰富活动载体,搭好守正创新“大舞台”

9.固化传统实践项目。坚持以生为本、注重实效,统筹组织节日纪念、社会实践、主题教育、传统活动;严格中小学幼儿园升挂国旗制度,精心研讨设计主题班(团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四史”专题教育等活动性德育课程,并根据实际形成序列化;规范开展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精心设计共青团、少先队、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开展“八礼四仪”教育,积极宣传、培育省市县新时代好少年。

10.深化德育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评选和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加强基地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充分用好如东红色资源,讲好如东红色故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积极参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广泛传播积极阳光、热爱劳动、环保节能等健康生活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

11.强化德育品牌建设。以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为目标,探索建立学生内心喜欢、知行合一、坚守不变的,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力争成功申报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1个以上。以南通市《区域推进情感德育的实践研究》等德育专项课题为抓手,按照《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情感德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组织申报县级情感德育专项课题,积极创建“情感德育”示范校。

(六)强化协同育人,奏好同频共振“交响曲”

12.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理念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基〔2022〕7号),学校要担负起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责任;认真执行《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和《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家访十条要求》,做强“家育互晓”家庭教育平台。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创新家长学校授课方式,进一步规范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年内将评选新一批“优秀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优秀讲师”。围绕家庭教育促进法,协同相关部门组织一场社科云课堂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13.搭建校家社育人平台。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主动加强同社会有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依据不同基地资源情况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要积极邀请“五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各类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等到学校开展宣讲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共青团和少先队、关工委、科协、体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工作,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治理体系,健全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