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如东县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的通知
来源: 如东县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4-04-28 17:26 累计次数: 字体:[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弘扬劳动精神的号召,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县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提升劳动教育教学能力,经研究,决定组建如东县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联盟。

一、劳动教育联盟建立的价值

1.改变劳动教育现状。目前,存在重知识学习轻劳动实践的倾向,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出现不愿劳动、不懂劳动、不珍视劳动的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视子女的劳动教育,过度包揽替代;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缺乏明确有效的组织引领,常流于形式,内容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在社会层面,学生劳动实践资源相对不足,劳动教育普遍被边缘化。此外,区域间、学校间劳动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足,封闭与隔离现象较为显著。因此,在县域范围内组建劳动教育联盟,对于改变当前劳动教育现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共享劳动教育经验。基于探索实践的有效性,我们期望通过建立劳动教育联盟,实现教育理念的共享,让劳动教育的实践成果能够惠及更多师生,同时推动优秀学校的先进经验在更大范围内交流与推广。

3.促进劳动教育研讨。联盟成员单位将共同商讨并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地推进各项工作。通过研讨、交流、考察等多种形式,确保劳动教育活动既有实质性的过程开展,又能达成既定的成果目标。

4.优化劳动教育生态。以联盟为平台,构建劳动教育研究共同体,加强相关学校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互惠共生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联盟的点状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学校积极投身于劳动教育事业,共同营造一种崇尚劳动、重视劳动教育、师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受益与成长的良好生态。

二、劳动教育联盟的实施

联盟宗旨:劳动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时代诠释和全新架构,致力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它突破了传统劳动教育的局限,摒弃了单一的劳动形式,强调让学生回归生活,基于真实问题进行学习,注重实践中的创新与合作分享。联盟以实践为价值导向,在真实情境中开展学习和劳动育人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实现劳动教育在多个维度的创新: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从静止到发展的内容更新,从工具性到存在意义的功能深化,以及从单一到整合的实践整合。我们坚信,劳动能够辅助品德培养,增进智慧,强健体魄,提升审美,滋养心灵。通过劳动,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劳动的光荣,体验人对生活的积极创造;领略劳动的快乐,发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体会劳动的乐趣,发掘自身潜能,享受成长的喜悦。

实施措施:

1.形成共同愿景:鉴于联盟组织的特性,劳动教育联盟的推进不仅依赖行政手段,更需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我们的愿景是:探索科学的育人方法,创新教育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优化和深化被学校、家庭和社会忽视的劳动教育。通过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商定联盟章程:参照学术团体的运作模式,劳动教育联盟由县教育体育局牵头,联合县内约15所学校共同发起,组建首批劳动教育联盟。各方共同商定联盟章程,确保联盟活动有序开展。定期举办学术研讨和实践交流活动,深入探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寻求解决方案。

3.精心设计活动:联盟作为平台,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赋予其实际意义。联盟成员将共同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年度劳动教育活动与成果目标,确保每项活动都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4.深化提炼宣传:为充分发挥联盟学校的作用,推动联盟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联盟学校将在深入研究劳动教育的同时,总结实践经验,提炼形成课题报告或论文,进行学术交流。此外,还将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如校刊、校报、微信公众号等,对劳动教育活动的进展和成果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力。

三、劳动教育联盟的申报

劳动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必须将落实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各成员学校要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探讨劳动教育话题,贡献教育智慧,携手解决劳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困惑,推动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

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校建设周期为3年,各校要紧密围绕工作任务,要因地、因校制宜,研制推进劳动教育的工作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

各镇(区、街道)教育联络组在镇属学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推荐1所学校,县直学校自主申报。县教体局组织根据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发文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