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
如东县教育局
【时间】
2018年12月14日下午2:30
【地点】
如东县行政中心50305室
【新闻发言人】
中共如东县委教育工委书记 县教育局局长 李建国
【主持人】
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 郭勇
【郭勇】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新闻传媒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如东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如东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先请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李建国局长介绍如东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然后欢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提问。
【李建国】
尊敬的新闻传媒界朋友:
大家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呼应社会需求,聚焦公平、整合资源,通过努力,目前,全县常住人口98万多人,幼儿园共53所,在园幼儿15000余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9所占比73.6%,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所占比26.4%;省优质园43所占比81%,市优质园5所占比9.4%。全县公办幼儿园教师共838人,其中编内教师567人占67.7%,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501人占88.4%,本科学历401人占70.7%、大专学历166人占29.3%。编外教师271人,具有教师资格235人占87%。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198人,其中具有教师资格的147人占74%。我县所有幼儿园均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所有幼儿均在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社会对学前教育满意度,大幅提高;老百姓学前教育幸福感,显著提升。
众所周知,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多地学前教育发展遭遇困境,如东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深入调研,针对难点、聚力攻坚,聚焦优质、精准施策:紧扣一个目标:“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建立“三项机制”即:“政府主导机制、资金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推动“四个转变”即:“民办园转向公办园、编外教师转向编内教师、普通幼儿园转向优质幼儿园、幼儿入园由自主择园转向有序入园,实现“三个深化”即:“深化人事管理、深化全员培训、深化课程建设”,赢得了学前教育发展先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现将我县近几年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确立“三项机制”,建构学前教育发展新体制
完善的机制,是事业长治久安的保证,是事业高位运行的保障。我们着眼长远,建章立制,用机制管事做事,立足眼前,着眼长远,力促长效。
1.确立政府主导机制。一是政府总体规划。我县坚持政府主导,科学统筹,全盘谋划,把学前教育列入全县“十二五”、“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将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列入各镇(区)年度整体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县级统筹、县镇(区)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县镇(区)共建、公办园为主体、普惠性民办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二是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多次对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解呼声,听取意见,就关系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定期会商,专题审议,形成决议。三是出台系列文件。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县公办幼儿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落实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关于规范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方案》等文件,县编办印发《关于核定全县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的批复》。县域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幼教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2.确立投入保障机制。一是足额拨付经费。县财政按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每年每生800元标准下达公办幼儿园公用经费,幼儿园维修改造及设备设施添置所需经费,列入财政专项经费解决。对认定的省市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县财政每个项目奖补20万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每年每生400元标准落实专项补助,并建立与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同步增长机制。二是实施奖补制度。安排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专项资金,对创建通过省优质幼儿园或通过省优质园复审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县财政分别奖补12万元、6万元,对各镇(区)回购普惠性民办园为公办的,县财政根据幼儿园类别奖补30%~40%。普惠性民办园校园监控系统纳入全县校园技防项目实施范围,免费装备。三是提高编外人员待遇。2016年9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调整公办幼儿园编制外保教保育人员薪金待遇实施方案》,提高了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薪金待遇,编外教师班主任津贴与编内教师同等标准享受;对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按月实施奖励,随工资发放。全县幼儿园“两教一保”配备到位。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编外教师人均工资每月3000元以上,保育员人均每月2500元。公办幼儿园编内、编外教职工财政供养比例达100%。同时,督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相应提高保教保育人员待遇。
3.确立考核评估机制。一是开展督导评估。出台《如东县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细则》,全面落实园务管理、保教保育、师资队伍、卫生保健等要求。每年对幼儿园开展专项督导,对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组织办园水平综合评估,评选金奖和银奖单位。把督导评估与幼儿园管理绩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暑期全县教育行政工作会议上集中表彰。二是关注办园过程。会同县相关部门对幼儿伙食、卫生保健、安全管理、收费管理等进行专项检查或随机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限时纠正。三是规范办园行为。组织开展规范办园行为系列行动,重点开展“小学化”倾向专项督查。通过多形式、制度化的督查与考评活动,不断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
二、强化资源整合,推动“四个转变”,建构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
我们立足实际,整合资源,点上发力,面上突破,通过“四个转变”,如东学前教育,发展步伐更为坚定,成果也更为丰硕。
1.推动民办园向公办园转变。为进一步提高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县大手笔扩大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从“一镇一所公办园”到大力鼓励回购民办园,打出组合拳,出台硬举措。2012年以来,通过将民办园回购纳入社会事业考核体系等方式,县政府和镇(区)政府步调一致,强势作为,全县先后回购民办园27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园19所,公办园占比从20% 提高到73.6%。县镇两级政府总投入达5.79亿元(其中回购民办园0.69亿元,新建扩建5.1亿元),全县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根本改善。目前,尚有在建项目8个、规划项目3个,这些项目完全建成后,必将更好地助力我县学前教育发展。
2.推动教师由编外向编内转变。一是统一城乡编制标准。2015、2016、2018年,县教育局会同县编办三次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城乡统一编制标准,2018年核定专任教师(含园长副园长)编制883名。二是扩大招聘规模。2014~2018年五年,共招聘编内幼师425人。我县高度关心、关注长年在如东幼教一线工作的代课教师,会同人社等部门向上级争取,连续几年向县内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代课幼师公开招聘,先后有200多名幼教代课教师招录进编,既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三是提升教师素质。制度化组织青年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举行园长、教师游戏诊断比赛,开展绘本教学比赛,组织教学基本功比赛、青年教师优秀教育活动评比、优秀园本情境课程评选等活动,通过参与式竞赛培训活动,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推动普通幼儿园向优质幼儿园转变。一是实施联动创建。积极开展省市优质园创建和省优质园复审创建活动,每年年初制定落实创建任务,并列入政府年度社会事业考核目标。二是加强督查指导。组织县内专家团队对创建幼儿园的申报材料进行培训与辅导,注重创建过程指导,走进每个幼儿园,对环境改造、区域创设、一日活动以及课程游戏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发动共同体的领衔园和所在镇区的其他幼儿园组织骨干力量对创建园开展支教帮扶活动。通过这些举措,达到创建一个、变化一个、提升一个的效果。三是创建成效初步显现。2012年以来,共创建省优质园16所、市优质园18所,28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园复审,促进了办园条件的改善,规范了办园行为,提升了保教质量。
4.推动幼儿入园由自主择校向有序入园转变。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县城人口集聚加快,城区幼教资源呈现紧张态势。学前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每逢幼儿入学时节,老百姓“焦虑症”、“恐慌症”集中爆发,社会舆情时有发生。有鉴于此,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自2014年以来,我县全面实行“幼儿园服务区”制度。每年幼教招生,县教育局通过县广播电视台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各类传统与新兴媒体,公开政策,明确条件,规范程序,阳光招生。实行分片区集中信息登记、按相对就近原则审核派位、家长携幼儿到幼儿园报名注册的招生办法,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幼儿入园规范、平稳、有序,维护了社会稳定,赢得了社会赞誉。
三、强化内涵发展,实现“三个深化”,建构学前教育发展新常态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我县学前教育以名师创新团队为核心引擎,以名优人才为骨干支撑,示范引领、以上率下,由“一个核心”到“一批骨干”,再到“一支队伍”,如东学前教育,百花争艳,生机勃发。
1.深化人事管理。一是推行“县管校聘”。从2016年起,对全县公办幼儿园岗位设置加以统筹,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县管园聘”。制度化鼓励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优秀管理人员到农村幼儿园任职或支教,近三年从县城幼儿园选调20多名骨干至农村幼儿园,特别是刚回购为公办的幼儿园,担任园长或业务园长。通过骨干支教和园长或副园长调配,强化了发展引领,促进了城乡交流,优化了发展质态。二是打造“师资高地”。我县在加大学前教育名优人才培养的同时,制度化组织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评选活动,并借力学前教育2位特级教师,组建两支学前教育名师创新团队,按年度实施考核,奖勤罚懒,树立典型,既形成发展导向,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三是实施“动态考核”。我县着眼学前教育实际,不断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学前教育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实行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通过不定期的家长会、家校活动等途径,以及定期的家长评教、家长委员会等方式,听取家长意见,了解社会评价,重视过程把控,全面、全程强化教师素质建设,助推教师发展。
2.深化全员培训。一是县域培训常态化。通过举办暑期全员幼师培训、幼教骨干培训、名师风采展示、幼教典型事迹宣讲、建立乡村培育站、成立男幼师俱乐部,以及与县卫计委每年举办卫生保健培训、新上岗保育员培训等活动,全力打造幼教骨干队伍,全面提升了保教保育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二是专家引领体系化。围绕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每年我县均邀请省内外领导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既关注职业素养,又关注管理能力,实现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三是考察学习制度化。我县每年均制度化开展“管理智慧与管理艺术”以及“学前教育专项培训”,选派园长、骨干教师参与,研修学习,开阔视野。学习回来后,通过汇报会等方式,将学习所得向所在园全体教师传递、转达、讲授,促进了全园教师素养的提高。在省市各类教学竞赛中,佳绩频传,仅2017、2018两年就有8人获得省一等奖、16人获得市一等奖。2018年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比赛中,2所幼儿园获一等奖。
3.深化课程建设。一是以情境课程叙事为抓手。把园本情境课程叙事作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要抓手,把“如何彰显儿童的学习过程”作为课程叙事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努力做到课程与游戏有机融合,从课程中研发出游戏,从游戏中创生出课程。在全县范围内共开展了7次课程叙事展示活动,提升了老师们的课程建设能力与水平,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区域推进园本情境课程的实践探索》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二是以课程游戏化项目为依托。我县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纲要》,及省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文件精神,把课程游戏化列入年度办园水平考评内容。组织专家团队对省市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进行指导,提高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召开课程游戏化推进会议,总结经验,分享成果,辐射引领,整体推动。三是以幼教共同体为平台。成立8个幼儿园教学研共同体,县直和县城示范园为各个共同体的牵头单位。围绕着共同体课程建设总目标,结合各自发展优势,确立项目园课程建设分目标。通过园际会课、教学互访、专题合作、区域观摩、课程展示、姐妹园结对等活动,集思广益,抱团前行,目前,全县有省项目1个、市项目16个,承担省市项目建设的幼儿园占比超过60%。
各位朋友,近年来,我县主动承担发展公共学前教育的职能,科学统筹,强势引领,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学前教育发展实现了洼地崛起,从“幼有所育”逐步迈向“幼有优育”。但对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布局,抓改革、建机制,抓规范、促发展,推动全县学前教育全面优质发展,实现“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郭勇】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提问。
【如东电视台记者】
请问李局长,我县下一步对民办幼儿园有哪些扶持政策?
【李建国】
我们严格按照普惠制幼儿园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扶持关心民办幼儿园。同时加强对幼儿园的办学业务指导,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如东日报记者】
我县对幼儿园安全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建国】
坚持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首先着重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其次加强公民办幼儿园的安全设备投入,我们视孩子安全为天大的事儿,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加强了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尤其是上放学期间的管理,全县幼儿园安全形势总体良好,获得了家长的较高评价。
【如东发布】
现在到县城买房上学的人越来越多,请问县城幼儿园将来有哪些布局规划?
【李建国】
明年爱民路幼儿园将正式启用,县实验幼儿园东园扩建工程也在实施中,另外县城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也在落实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资源,提高承载能力,满足县城幼儿上学的需求。
【郭勇】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