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县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

来源: 教育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0-12-31 10:28 累计次数: 字体:[ ]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就加强全县新时代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后文简称思政课)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地位

1.强化政治导向。县教育工委成立有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科。各镇、各校要依托镇(校)党委(党支部)建立由镇(校)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工作小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对思政课教学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县中小学得到有效落实。

2.坚持党政带头。全县各中小学校党委(支部)书记、校长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上好思政课,积极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建立思政课专任教师联系机制,带头到思政课课堂听课评课,科学开展思政课课题研究,切实加强学校党政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对思政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育人效果。

二、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3.规范配备专任教师。全县各中小学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思政课工作量以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际,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备。小学应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并逐年提高专职思政课教师比例;完成专题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等,可兼职担任小学1~4年级思政课教师,小学5~6年级应当以专职教师为主。初中和高中应当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要加大对思政课专任教师考核、奖惩力度,并将思政课教学经历作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条件。对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得再聘任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并按相关规定给予处理。对于不能胜任思政课教学的,不得聘任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不得兼任中小学思政课。

4.科学建立兼职队伍。全县各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地选聘部队英模、战“疫”英雄、劳动模范、先烈后代、关工委“五老”及社会志愿者,建立思政课兼职教师库,组织兼职教师到校开展思政课教学。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会科学理论界专家等各行业先进人物走上思政课讲台,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

5.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全县各中小学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组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促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引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刻把握世情、党情、国情、教情,厚植家国情怀、传道情怀和仁爱情怀。

6.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全县各中小学要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健全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示范授课、学校行政巡回评课等制度,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健全中小学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定期举办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课评比,以赛促改,以评促优。要健全思政课教师表彰奖励机制,有关表彰适当向优秀思政课教师倾斜。

四、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构

7.优化学科课程建设。全县各中小学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义务教育学校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课程,高中学校要开好开活“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结合课程基地建设和品格提升工程,开发一批选修课程。各中小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及德育工作要求,系统安排班队课,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8.拓展情感德育活动课程。全县各中小学要充分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区域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情感德育活动课程,以情感体验为载体,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提升思政课程实施水平

9.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小学阶段要通过游戏、绘画、表演等启蒙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和行为熏陶中产生感性认识。初中阶段要通过情境教学、社会调查等体验性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主体责任感。高中阶段要通过案例探讨、社会实践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将学科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各校要立足资源实际,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10.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思想政治学科命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立德树人;要优化命题形式与内容,挖掘试题素材与生活实践的关联点,注重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政治素养;要强化能力立意,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思政课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思政课学习实践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优评先重要依据,作为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重要参考。

六、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机制

11.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全县各教育(德育)共同体要充分发挥领导、引导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全县各中小学校要突出横向融合,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其他课程学习、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等的补充配合作用,形成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教育合力。县局将建设一批“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思政课教学网络资源建设。县教育科学规划办要设立专项课题,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

12.健全检查督查机制。县教体局将把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纳入办学水平评估及对领导班子、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加强对学校思政课教学开展常态化检查视导,突出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制定与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重点对思政课集体教研机制及课堂教学内容形式进行检查,实现全过程跟踪、管理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