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教育体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如东教育持续高位发展、体育特色发展的攻坚时期。根据国家、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江苏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南通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结合如东经济社会和教育体育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本规划。
一、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县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围绕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工作大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体育特色发展,坚持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突出内涵发展、文化发展,以创新精神和扎实举措,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助推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为我县实现赶超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创新思维,引领教育发展。创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推进管办评机制创新,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强社会监督,提高教育公共治理水平。
统筹协调,优化教育结构。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教育,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绿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立德树人,坚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培养师生绿色观念,养成绿色生活方式。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制度,建设一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名教师名校长队伍。
扩大开放,拓展教育空间。利用网联网思维,加大教育资源的共建、开放与共享。主动对社会开放,主动融入教育社区,共建教育发展新生态。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更好地服务于如东经济社会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凸显共享,优化教育公平。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每个孩子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健全公益普惠的教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大力提升均衡发展内涵,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多彩、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三)发展目标
按照如东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体育特色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到2018年,确保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发展县的评估认定。到2020年,如东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建成理念先进、资源丰富、体系完备、保障有力的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和体育特色发展县。
1.15年基础教育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9%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5%以上,残疾学生入学率100%。教育布局合理,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省现代化学校占比90%以上,教育服务实现均等化。
2.职业教育进一步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如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教毕业生县内初次就业率8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600人左右,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
3.终身教育体系快速发展。社区教育中心达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机构标准的比例达90%;实现县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100%。县域数字化终身学习网站注册人数达县域常住人口总数90 %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60%,城市和农村居民年参与社区教育活动达60%和40%。
4.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率达100%,小学专任教师本科率达90%,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率达100%,初中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研究生率达10%和20%,中小学幼儿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1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85%以上。
5.素质教育全面深化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东特色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课程满意度达85%。中小学生学业合格率、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均达95%以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5%以上。
6.教育品牌持续创新辉煌。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学校办学充满活力,内涵建设不断深化。建成一批办学有特色、省内外有影响的高水平学校,培养一批教育名家、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学生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学校对政府管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达90%以上。
7.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和体质进一步增强,合理配置资源,城乡体育设施数量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达2.8㎡,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左右,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占比38%以上,国民体质测定达标率92%以上、优秀率22%以上。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向市以上运动队输送70人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
提升幼儿园学位供给能力。编制全县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布局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所以上,按照1.5万左右常住人口配建1所幼儿园。建立新建幼儿园配套机制,在县城城区新建和配套建设幼儿园7所以上。适度班学额幼儿园占比85%以上。逐步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促进城乡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全县公办幼儿园占比70%以上,省优质幼儿园占比90%以上。
优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逐步提高幼儿园公办教师比例,到2020年专任教师和保育员满足保教保育需求,公办园编制内教师占比60%以上,公办园教师资格持证率100%。培养省特级教师1~2名,市学科带头人5~10名,市骨干教师15~20名。
提升保育保教质量。坚持游戏为主,保教并重,遏制“小学化”倾向。推进幼儿园游戏化项目建设,推进特色幼儿园创建,打造省市有影响的学前教育品牌。开展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构建幼儿保教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流动机制和幼儿园共同体机制,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加快落实幼教机构法人登记制度,有效实施登记管理。
(二)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发展
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办学标准监测制度,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20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突出县城学校扩容改造重点,在县城新建改建初中3所、小学4所,破解县城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拓展城乡学校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实施政府委托管理、集团联合办学及学校共同体等合作模式,推进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办学均衡。完善干部教师动态流动机制和保障机制,推进教师科学合理流动,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流动比例每年不低于15%。严格实施学区制,科学动态调整学区,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大力加强现代化学校建设。20120年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建设更具规模,到2020年,参加社团活动学生比例为90%以上。
(三)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做好普通高中布局调整工作,推进马塘中学初中部异地新建工程,2016年全县保留如东高中、栟茶高中、马塘高中、掘港高中4所高中。按照教育现代化要求,加大各高中硬软件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按省四星级高中建设标准易地新建掘港高中。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建好已有省级课程基地,扶持掘港高中申报省课程基地。完善选课制度和学分管理办法,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制度。创新育人模式,建设高中特色课程、特色项目,到2020年,全县4所高中特色建设成效显著,高中多样化办学水平省市领先。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完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四)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健全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以政府统筹、行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积极参加中高职衔接3+3、3+4分段改革试点,推进中高职衔接办学。推进职教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快形成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同发展的新体系。构建“产学研用”运行机制。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依托,每年新增3~4个紧密型校企合作组织,2020年职教学生县内顶岗实习率达85%以上。
建设品牌专业群。优化面向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特色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专业设置,每年新增1~2个专业,建成优势专业群,到2020年形成10个有影响力的专业群,新建2~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群;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1~2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3~4个。完善职业学校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开发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推行“双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速江苏联职院如东分院二期工程建设。每年新增1个高职专业,增加高职新生80人,力争到2020年高职年招生数达800人。着力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技能大赛金牌工程,技能大赛保持省市领先。开设创业课程,办好“学生创业园”,建成一批有影响的师生创业基地和项目,培养一批“大国工匠”人才群体。
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到2020年从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引入的专业教师占比2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85%以上,兼职教师占比15%以上。完善职教教师培养制度,推进学校和规模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制度,不断优化教师结构。
(五)推进终身教育多元发展
加强社区教育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各镇(区、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居委会)居民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开展社区教育“达标晋级”评估。完成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2018年,90%以上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标准;2020年,100%的镇(区、街道)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社区教育中心,60%的社区教育中心建成为省高水平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
创新终身教育制度。建好开放大学,以如东学院开放教育为基础,严格执行宽进严出的注册入学制度。加快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建设,将各类培训学习纳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范畴,建立公民学分认证、积累和转换制度。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精心培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示范课程。
建设高效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县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设继续教育基地。推进中小学校与社区教育的合作共建共享,扩大公益性文化教育设施的免费开放范围。优化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2018年,终身学习网络覆盖率90%以上,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60%以上。
(六)实施人才培养改革
实施德育工作创新。开发精品德育课程,创新德育课堂。积极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创新德育方式,健全德育网络,加强德育研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困境未成年人教育。加强南通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德育活动,打造精品实践基地。优化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少先队、共青团建设。注重德育品牌建设,建成1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基地,培育10个县级以上优秀德育品牌项目。
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加强中小学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开展传统文化进课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体系。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质”行动,启动如东县课堂教学改革五年行动计划,以核心素养体系引领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模式开发与建构,充分挖掘质量增长潜力,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保持省市领先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实施“如东英才”培养计划,与高校联合探索普通高中拔尖学生培养模式,推动职业学校每年为我县地方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2000名左右。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教育,鼓励学生参加航模、科技制作、创造发明等竞赛活动,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探索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优化教育考核评价和教育督导机制。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导向,建立以学生品德、学业、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为主要内容的绿色评价体系。完善教育督导报告反馈和限期整改制度,加大复查和问责力度。优化学业质量监测和分析报告制度。探索实施第三方评价,落实教育质量责任机制。
(七)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创新师德教育,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引导教师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师德大讲堂”活动,提高学校师德师风水平。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在职教师重温教师誓词制度。重视教师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幸福从教。建立“如东县教师志愿者联盟”,为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教育活动、学校资源开放等公益活动提供服务。
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实行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制度,新任校长任职培训不少于300学时,在职校长每5年应接受培训360学时以上。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普遍开展一次轮训,加大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对农村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双名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2名,省特级教师15名,省内有影响的教学领军人才2~3名。
建立常态化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聘校用”管理体制改革。支持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促进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一体化。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组织开展“领雁工程”、“助力工程”项目,建立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奖励机制,每年符合流动条件的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15%。完善教师教学岗位竞争上岗机制,实施教师定期注册制度,逐步建立教师转岗聘用和退出机制。建设教师“流转公房”,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吸引优秀教师长期到农村从教。
健全教师收入依法逐步增长机制。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县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完善优秀教育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农村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加大表彰力度。设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和科研活动。建立县外优秀教育人才吸纳机制。开展引进、留人工程,为县外教育人才创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
(八)打造教育特色品牌
建设学校文化发展联盟。实施文化立校,优化发展内涵。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行动”。全面规划,突出校本特色,汲取联盟优势,优化教育发展内涵。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建设符合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园文化。创建文化联盟,打造区域品牌。建立中小学特色办学评价制度,紧紧围绕“优质均衡、整体提升”的发展思路,通过合作、帮扶和捆绑考核,全面提升优质学校文化覆盖面,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优化特殊教育模式。落实基础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8倍以上拨付。逐步实施、全面落实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探索推进普教、医疗、职教三结合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开展康复教师专题培训,提高医疗康复能力。完善特教课程标准体系,以逸夫特校“扬长教育”为抓手,建设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九)创新发展体育工作
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能力。围绕《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体2.0》,继续开展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切实加大全民健身经费投入。县、镇(区、街道)政府将全民健身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制定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强化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镇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加快县体育中心建设,加快镇农民体育公园建设。积极落实南通市足球改革“963”计划,新建或改扩建标准足球场10片,非标准足球场12片,保证每镇、每所中小学均建有足球活动场地。建成市、县青少年校外足球活动中心,搞好足球联赛和滩涂足球等赛事。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构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和平台,推广医保健身一卡通,鼓励群众健身消费。基本建成县镇(区、街道)、村三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共公体育服务。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形式,精心打造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水平。
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探索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径,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渠道。突出发展校园足球,强化校园足球示范学校和重点学校建设,营造良好校园足球文化。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加强校园足球精英梯队建设,校园足球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全市前列。完善以县少体校为主体,以县队校办项目学校为重点,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载体的“一条龙”体教融合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络。加大向市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的力度,周期输送人数位居全市前列。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研制如东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加速优化体育产业。打造新店健身器材产业园,争取成为全国体育健身器材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基础,建设以产业信息、健身信息、场馆信息、赛事信息、活动信息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体育彩票发行和管理工作,促进体育彩票健康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体育赛事经济,积极申办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重大赛事,打造如东品牌赛事。推进风筝放飞基地和运动员康复中心建设。举办好县第12届全民运动会。
(十)优化教育管理体制
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县教育经费结算管理中心。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推进管、办、评分离。完善教育民主决策机制,建立教育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和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推行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教育服务。鼓励认证评价型和人才服务型中介机构发展。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到2018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90%以上。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发展。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建设现代中小学制度。加快建立学校科学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立现代学校法人制度,构建新型学校治理模式,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体系,持续打造如东教育精致管理品牌。建立健全理事会(董事会)、校务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完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邀请学生、家长、社区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完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三、重点项目
“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体育计划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共计41项,计划总投资29.497亿元。项目分为两大类。一是续建项目15个,总投资13.745亿元。这些项目启动于2014或2015年,将于“十三五”期间完成。其中,由教育局(含如东中专,下同)实施的5项,总投资超5000万元的项目有县体育中心、港口学校、新区初中、栟茶小学、中专体育馆和马塘初中6项。镇(区、街道)实施的10项。二是新建工程27项,总体投资约15.37亿元。由教育局实施的项目14个,其中超5000万元的项目有掘港高中迁建,宾山初中、珠江路初中改造新建,解放路小学、开发区中心小学、友谊路小学新建,城中小学改造新建,教育装备提升共8项。
“十三五”教育体育重点项目中由教育局组织实施的项目计21个,由各镇区组织实施的20个,涉及县城教育重点项目15个(具体见附件2~4)。
四、保障措施
(一)推进依法治教
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调查研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决策公开制度、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重要决策评估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保障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评估机构,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常态化监管机制,强化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强化校园周边巡逻防控,进一步巩固安全防范屏障,确保全县中小学校园的安全稳定。完善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制度,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教育投入
持续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改进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凸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的发展能力等方面投入。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专项用于教育发展。完善各类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动态调整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增加学前教育投入,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强义务教育经费可携带性;健全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化解高中学校基本建设债务;将继续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继续教育资源供给。教育财政预算单列教育信息化经费,义务教育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行维护。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完善教育经费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教育经费审计督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加强系统党建工作
实施系统党政管理干部培训领头雁计划,创新党组织负责人培养机制,完善党政领导配备方式,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办法。实施党员教师示范岗工程,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严格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学校(单位)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党组织负责人向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单位)全体党员进行专项述职。建立群众民主评议制度、党建工作群众评议制度。实施党建品牌培育制度,培育基层党建品牌。健全党建工作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内容,作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年度考核的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强化组织实施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切实将推进教育体育现代化作为重大职责。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规划的责任分工。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体育工作制度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责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教育体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将推进教育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等情况纳入对镇(区、街道)政府主要领导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商讨解决教育体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五)扩大教育开放
深化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实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扩大教师境外学习培训规模,教师国(境)外培训率5%以上。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中小学校与国(境)外学校交流比例力争达15%,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开展教育实验,培养中小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打造“智慧如东教育”
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力争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打造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全县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类教育的如东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智慧校园”,建设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校园应用。开展数字互动课堂实验,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建设泛在的数字学习环境。
附件:
1、2020年如东教育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2、如东县“十三五”学前教育提升工程项目计划表
3、如东县“十三五”社区教育提升工程项目计划表
4、如东县“十三五”基础教育重点项目计划表
附件1
2020年如东教育体育发展主要指标
1.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
99% |
2.义务教育巩固率 |
100% |
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9% |
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65% |
5.残疾儿童少年享受15年免费教育比例 |
100% |
6.中等以下学校达到适度班学额比例 |
85% |
7.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 |
95% |
8.职教毕业生县内初次就业率 |
85% |
9.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
不低于省定标准 |
10.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
60% |
11.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
90% |
12.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类学校比例 |
90% |
13.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
15年 |
14.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12.2年 25.8% |
15.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 |
100%(70%) |
16.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 |
100%(90%) |
17.普通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 |
100% 10% |
18.普通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 |
100% 20% |
19.职业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 其中:研究生学历(学位) |
100% 20% |
20.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
90% |
21.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
90% |
22.体育场地设施人均面积 |
2.8㎡ |
23.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 |
35 |
24.国民体质测定达标率、优秀率 |
92%,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幼儿园 | 性质 | 类别 | 市优创建时间 | 省优创建复检时间 | 提升项目及内容 | 实施年限 | 计划投资(万元) | 十三五投资 | 实施单位 | 备注 |
1 | 如东县实验幼儿园西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教育局 | |||||
2 | 如东县实验幼儿园东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教育局 | |||||
3 | 如东县机关幼儿园西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教育局 | |||||
4 | 如东县机关幼儿园东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教育局 | |||||
5 | 如东县青少年宫附属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6年 | 2017上 | 占地4亩,3轨9个班,建筑面积2200㎡。 | 2015-2016 | 1500 | 500 | 教育局 | |
6 | 掘港镇爱民路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8上 | 2018下 | 5轨15班,建筑面积7000㎡。 | 2016-2017 | 3000 | 3000 | 教育局 | |
7 | 掘港镇宾东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9上 | 2019下 | 4轨12班,建筑面积约4500㎡。 | 2016-2018 | 2500 | 2500 | 教育局 | |
8 | 掘港镇解放路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9上 | 2019下 | 占地10亩,4轨12班,建筑面积4500㎡。 | 2018-2019 | 2000 | 2000 | 教育局 | |
9 | 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8上 | 2018下 | 占地13亩,5轨15个班,建筑面积6800㎡。 | 2016-2017 | 3000 | 3000 | 开发区 | |
10 | 如东县新光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9上 | 2019下 | 占地6亩,3轨9班,建筑面积3000㎡。 | 2018-2020 | 1500 | 1500 | 教育局 | |
11 | 马塘小学附属幼儿园 | 公办 | 易地新建 | ﹨ | ﹨ | 占地21亩,5轨15班,建筑面积5500㎡。 | 2014-2016 | 2000 | 800 | 马塘镇 | |
12 | 掘港镇群力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异地新建,或另选址建立分园。 | 高新区 | ||||
13 | 掘港镇新苗幼儿园西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高新区 | |||||
14 | 掘港镇新苗幼儿园东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高新区 | |||||
15 | 掘港镇幼儿园 | 公办 | 易地新建 | ﹨ | ﹨ | 4轨12个班标准建设,建筑面积6000㎡。 | 2016-2017 | 3000 | 3000 | 高新区 | |
16 | 掘港镇惠天然幼儿园 | 民办 | 新增建 | 2019上 | 2019下 | 4轨12个班,建筑面积3500㎡。 | 2017-2018 | 2000 | 2000 | 开发商 | |
17 | 掘港镇碧桂园幼儿园 | 民办 | 新增建 | 2020上 | 2020下 | 3轨9个班,建筑面积2501㎡。 | 2018-2019 | 1200 | 1200 | 开发商 | |
18 | 掘港镇环镇幼儿园 | 公办 | 合格园 改扩建 | 2017上 | 2017下 | 新建综合楼、传达室约2000㎡。 | 2015-2016 | 400 | 350 | 高新区 | |
19 | 掘港镇环北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改扩建 | ﹨ | ﹨ | 改扩建,拆除平房后征地新建综合楼、传达室等,建筑面积2000㎡。 | 2016-2017 | 700 | 700 | 高新区 | |
20 | 掘港镇九总幼儿园 | 民办 | 市优质园 | ﹨ | 2016年 | 高新区 | |||||
21 | 掘港镇童店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高新区 | |||||
22 | 掘港镇童店银杏幼儿园 | 民办 | 合格园 | 2020上 | 2020下 | 高新区 | |||||
23 | 掘港镇华丰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高新区 | |||||
24 | 大豫镇海滨幼儿园兵房 | 公办 | 省优质 易地新建 | ﹨ | ﹨ | 新建。占地13亩,5轨15个班,建筑面积6000㎡。 | 2016-2017 | 2500 | 2500 | 大豫镇 | |
25 | 大豫镇海滨丁店幼儿园 | 公办 | 易地新建 | 2017下 | 2018上 | 占地5.1亩,5轨15班,建筑面积2532㎡。 | 2015-2016 | 900 | 100 | 大豫镇 | |
26 | 大豫镇新星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大豫镇 | |||||
27 | 大豫镇新星豫北幼儿园 | 公办 | 合格园 | ﹨ | ﹨ | 大豫镇 | |||||
28 | 长沙镇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长沙镇 | |||||
29 | 苴镇新光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开发区 | |||||
30 | 苴镇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开发区 | |||||
31 | 丰利镇中心幼儿园 | 公办 | 易地新建 | 2018下 | 2019 | 占地13亩,5轨15个班,建筑面积6000㎡。 | 2016-2018 | 2500 | 2500 | 丰利镇 | |
32 | 丰利镇石屏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丰利镇 | |||||
33 | 丰利镇阳光幼儿园 | 民办 | 合格园 | 2018下 | 2019年 | 丰利镇 | |||||
34 | 丰利镇凌河幼儿园 | 公办 | 易地新建 | 2017上 | 2017下 | 占地4亩,3轨9个班,建筑面积2000㎡。 | 2015-2016 | 500 | 450 | 丰利镇 | |
35 | 洋口镇中心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改扩建 | ﹨ | ﹨ | 按3轨9个班规模建幼儿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890㎡。 | 2015-2016 | 800 | 240 | 洋口镇 | |
36 | 洋口镇新林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洋口镇 | |||||
37 | 洋口镇光荣幼儿园 | 公办 | 市优质园 | ﹨ | 2016年 | 2016年创省优质幼儿园。 | 洋口镇 | ||||
38 | 栟茶镇靖海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栟茶镇 | |||||
39 | 栟茶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易地新建 | ﹨ | ﹨ | 占地13亩,5轨15个班,建筑面积6000㎡。 | 2016-2018 | 2500 | 2500 | 栟茶镇 | |
40 | 栟茶镇浒澪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栟茶镇 | |||||
41 | 河口镇中心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易地新建 | ﹨ | ﹨ | 易地新建。占地10亩,4轨12个班,建筑面积4500㎡。 | 2016-2018 | 2000 | 2000 | 河口镇 | |
42 | 河口镇于港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河口镇 | |||||
43 | 河口镇星乐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河口镇 | |||||
44 | 袁庄镇沿南幼儿园 | 公办 | 易地新建 | ﹨ | ﹨ | 异地新建。占地13亩,5轨15个班,建筑面积5655㎡。 | 2016-2017 | 1560 | 1560 | 袁庄镇 | |
45 | 袁庄镇春晖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袁庄镇 | |||||
46 | 双甸镇中心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20上 | 2020下 | 3轨9个班,建筑面积3000㎡。 | 2018-2019 | 1500 | 1500 | 双甸镇 | |
47 | 双甸镇鹤井幼儿园 | 公办 | 市优质园 | ﹨ | 2019年 | 双甸镇 | |||||
48 | 双甸镇双南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双甸镇 | |||||
49 | 双甸镇春蕾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双甸镇 | |||||
50 | 双甸镇春蕾石甸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双甸镇 | |||||
51 | 新店镇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拆除重建2700㎡教学综合楼、食堂、传达室等 | 2015-2016 | 850 | 150 | 新店镇 | |
52 | 新店镇汤园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新店镇 | |||||
53 | 岔河镇岔东幼儿园 | 公办 | 合格园 | 2017上 | 2017下 | 岔河镇 | |||||
54 | 岔河镇童乐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岔河镇 | |||||
55 | 岔河镇红宝石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岔河镇 | |||||
56 | 岔河镇新荷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岔河镇 | |||||
57 | 岔河镇小太阳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岔河镇 | |||||
58 | 岔河镇中心幼儿园 | 公办 | 新增建 | 2017下 | 2018上 | 占地14亩,5轨15班,建筑面积4631㎡。 | 2016-2017 | 1828 | 1828 | 岔河镇 | |
59 | 马塘镇培英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马塘镇 | |||||
60 | 马塘镇蓝天幼儿园 | 民办 | 省优质 | ﹨ | ﹨ | 马塘镇 | |||||
61 | 曹埠镇孙窑幼儿园 | 公办 | 市优质园 | ﹨ | 2016年 | 2016-2017年创建省优质幼儿园。 | 曹埠镇 | ||||
62 | 曹埠镇饮泉幼儿园 | 公办 | 省优质 | ﹨ | ﹨ | 曹埠镇 | |||||
63 | 曹埠镇金韵幼儿园 | 民办 | 合格园 | 2017下 | 2018上 | 曹埠镇 | |||||
总计 | 40238 | 35878 |
如东县“十三五”社区教育提升工程项目计划表 | |||||||||
序号 | 社区教育中心 | 现有基础 | 创建目标 | 提升项目及内容 | 实施年限 | 计划投资(万元) | 十三五投资 | 实施单位 | 备注 |
1 | 掘港镇社区教育中心 | 市标准化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建设农科教结合基地。 | 2018年底前 | 10 | 10万元 | 高新区 | 急需引进社区教育人才 |
2 | 大豫镇社区教育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国家级示范中心 | 教育中心及培训机房建设。 | 2019年底前 | 200 | 200 | 大豫镇 | |
3 | 长沙镇社区教育中心 | 市标准化中心 | 省标准中心 | 建成独立教育中心,办学条件达省标准。 | 2018年底前 | 100 | 80 | 长沙镇 | |
4 | 苴镇社区教育中心 | 市标准化中心 | 省标准中心 | 建成独立教育中心,办学条件达省标准。 | 2017年 | 110 | 80 | 开发区 | |
5 | 丰利镇社区教育中心 | 市标准化中心 | 省标准中心 | 建成独立教育中心,办学条件达省标准。 | 2017年 | 50 | 50 | 丰利镇 | |
6 | 洋口镇社区教育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省标准中心 | 提升办学条件达省标准。建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 2017年 | 20 | 20 | 洋口镇 | |
7 | 栟茶镇社区教育中心 | 县合格中心 | 市省标准化中心 | 提升办学条件达市、省标准。 | 市2016年 省2017年 |
78 | 40 | 栟茶镇 | |
8 | 河口镇社区教育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更新电脑30台。 | 2017年 | 10 | 10 | 河口镇 | ||
9 | 袁庄镇社区教育中心 | 县合格中心 | 市省标准化中心 | 搬迁到沿南幼儿园,提升办学条件达省标准。 | 市2016年 省2017年 |
44 | 44 | 袁庄镇 | |
10 | 双甸镇社区教育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省书香乡镇 全国学习型乡镇 |
配套相关设施,建设多元素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广场等。 | 2017年 2018年 | 83 | 78 | 双甸镇 | |
11 | 岔河镇社区教育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全国示范镇 |
省高水平示范基地 全国优秀学习型乡镇 |
新建社区教育中心大楼,配套相关设施。 | 2019年 2016年底 | 1100 | 1000 | 岔河镇 | |
12 | 新店镇社区教育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国家示范中心 | 新农民培训工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推广使用。 | 2020年 | 60 | 60 | 新店镇 | |
13 | 马塘镇社区教育中心 | 市标准化中心 | 省标准化中心 | 更新学桌凳100套,新建潮桥培训、文化活动点。 | 2016年底 | 65 | 40 | 马塘镇 | |
14 | 曹埠镇社区教育中心 | 全国示范镇 | 省农科教高水平富民结合基地 | 建设镇文体中心。 | 2020年 | 800 | 600 | 曹埠镇 | |
2730 | 2302 |
如东县“十三五”基础教育重点项目规划表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单位 | 项目 性质 |
计划 建设年限 |
建 设 内 容 | 计划 总投资 |
2015年底完成投资 | 十三五 期间投资 |
十三五期间进度目标 | 项目所在地 |
1 | 如东县体育中心 | 教育局 | 续建 | 2015-2018 | 用地377.5亩,新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中心、体育场,总建筑面积65894㎡。 | 67500 | 5000 | 62500 | 投入使用 | 解放路西,长江路北 |
2 | 新区初中 | 教育局 | 续建 | 2014-2016 | 占地80亩,12轨36班,总建筑面积32000㎡。 | 13500 | 11000 | 2500 | 投入使用 | 钟山路东,嘉陵江路北 |
3 | 马塘初中 | 马塘镇 | 续建 | 2014-2016 | 占地61.7亩,8轨24班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宿舍等,建筑面积2.4万㎡。 | 6000 | 2000 | 4000 | 投入使用 | 马塘镇 |
4 | 港口学校 | 洋口港开发区 | 续建 | 2014-2016 | 占地约150亩,按中学6轨、小学8轨的九年一贯制规模建设,建筑面积4.7万㎡。 | 25000 | 11000 | 14000 | 投入使用 | 洋口港开发区 |
5 | 中专培训大楼 | 如东中专 | 续建 | 2015-2016 | 占地5亩,新建培训大楼约9300㎡。 | 4500 | 1500 | 3000 | 投入使用 | 如东中专 |
6 | 中专体育馆 | 如东中专 | 续建 | 2015-2017 | 占地6亩,约9700㎡。 | 6000 | 100 | 5900 | 投入使用 | 如东中专 |
7 | 栟茶小学 | 栟茶镇 | 续建 | 2014-2016 | 占地81亩,按6轨规模新建教学楼、综合楼、食堂等,总建筑面积1.8万㎡。 | 7000 | 4000 | 3000 | 投入使用 | 栟茶镇 |
8 | 于港小学 | 河口镇 | 续建 | 2015-2016 | 新建教学楼及操场等。 | 1000 | 650 | 350 | 投入使用 | 河口镇 |
9 | 掘港高中 | 教育局 | 易地新建 | 2016-2018 | 占地155亩,14-16轨,建筑面积8万㎡。 | 30000 | 30000 | 投入使用 | 解放路以西、龙腾路以北 | |
10 | 宾山初中 | 教育局 | 改造新建 | 2016-2017 | 建8轨24个班规模初中,原校舍整体拆除重建,建筑面积约2.4万㎡。 | 15000 | 15000 | 投入使用 | 原一职中校区(日晖西路南) | |
11 | 掘港初级中学 | 教育局 | 改造新建 | 2018-2020 | 按12轨36个班规模改造初中。 | 5000 | 5000 | 投入使用 | 现掘港高中(珠江路北) | |
12 | 曹埠初中 | 曹埠镇 | 新建 | 2016-2017 | 占地50亩,新建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宿舍等,建筑面积13200㎡。 | 4500 | 4500 | 投入使用 | 曹埠镇政府西 | |
13 | 解放路小学 | 教育局 | 新建 | 2016-2018 | 占地45亩,6轨36班,建筑面积2.2万㎡。 | 15800 | 15800 | 投入使用 | 解放路以西、闽江路以南 | |
14 | 开发区中心小学 | 教育局 | 新建 | 2016-2018 | 占地50亩,6轨36班,建筑面积2.5万㎡。 | 15800 | 15800 | 投入使用 | 开发区 | |
15 | 城中小学 | 教育局 | 改造新建 | 2018-2020 | 拆除除求真楼以外所有旧校舍,新建4轨24班小学,建筑面积约1.35万㎡。 | 5000 | 5000 | 投入使用 | 黄海西路老县中 | |
16 | 友谊路小学 | 教育局 | 新建 | 2017-2019 | 占地50亩,6轨36班,建筑面积2.5万㎡。 | 15800 | 15800 | 投入使用 | 友谊西路 | |
17 | 教育装备提升二期工程 | 教育局 | 新建 | 2015-2018 | 教育网、数字化校园、智慧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等。 | 12000 | 12000 | 实施完成 | ||
18 | 中专实训设备购置项目 | 如东中专 | 新建 | 2015-2016 | 机电工程类、建筑工程类、汽车工程类、信息工程类等设备购置584台\套件,建设省级实训基地2个。 | 2600 | 500 | 2100 | 投入使用 | |
252000 | 35750 | 216250 | ||||||||
注:学前教育和社区教育项目不在此表中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