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打算
来源: 体育局 发布时间:2013-01-01 08:27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2年以来,我局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省市县党代会和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提升竞技运动水平为主要任务,以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主要抓手,以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为重点,以体育“四大工程”为主线,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全民健身普及工程。一是加强群体活动组织。举办系列健身活动、比赛近40场次,全民健身日活动获省先进。二是加强社团网络建设。篮球协会争创市3A级体育社团组织。各社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召开了全县体育工作会议和推进工作会议,部署全县体育考评工作。鼓励支持各乡镇加强体育健身广场建设和省级体育健身广场创建,上半年栟茶镇健身广场喜获省市县补助30万元。长沙镇洋口港健身广场为南通市唯一推荐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创建市级健身俱乐部4家,健身点4个,体育宣传工作被评为市先进单位。

(二)基础设施推进工程。一是大力推进县体育中心建设。在县领导小组的推动下,目前已完成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邀请招标等工作。二是实施行政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完成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工作,为全县200个行政村新建了一条10件套的健身路径,投入近360万元,其中市补助120万。三是协调推进县城“十分钟健身圈”建设。对农工商西侧健身广场设施进行了维修升级。为县妇女儿童之家配备近50万元的器材,为逸夫特校提供3万余的户外健身设施。

(三)竞技体育提升工程。认真贯彻“体教结合”的方针,坚持以赛促训,以训促赛,不断提升我县体育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一抓“体教结合”,努力形成业余训练合力。召开全县业余训练工作会议,确定了年度全县中小学生体育比赛方案,表彰了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和个人。实验小学、丰利中学成功创建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俱乐部。承办了南通市竞技体育工作会议。二抓组织参赛,不断提高竞技水平。组队参加了省县组田径比赛,保持甲级赛区水平。参加市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三个组别获儿童组、少乙组第一,少甲组第三,组队参加了市小学生男子篮球、女子排球、男子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三抓发现培养,努力做好体育苗子选才输送工作。举行了全县选材月活动。向省市输送了29名体育后备人才,陈可、石雅楠两小将入选“奥运未来之星”。

(四)体育产业促进工程。根据我县体育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制定了《如东县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以体育彩票和体育器材产业为重点,加强体育市场的培育、管理和服务。一是做好体育彩票业。承办了全市《彩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培训暨网点基础工作建设现场会,与会人员对我县体彩网点建设给予高度评价。二是做大体育用品业。新店镇健身器材产业园列入全省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并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特色类体育产业基地,申报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新店镇健身器材公共服务平台争取省局8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体育产业统计工作被省统计局、省体育局评为先进单位。三是做强竞赛表演业。举办了中国如东国际风筝邀请赛、江苏省风筝精英赛、江苏省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江苏省青少年击剑冠军赛等有影响的重大赛事。其中风筝和击剑已成为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的品牌赛事。我局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授予“2012年度风筝比赛优秀组织奖”,被省体育局评为省最佳赛区(足球比赛)

二、2013年工作打算

(一)狠抓关键,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办好如东县第十一届运动会,组队参加市第十届全民运动会;二是不断完善体育组织网络保障体系;三是继续改善全民健身活动的场地条件,深入推进县城“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四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实施“一县一品”战略;五是要大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

(二)夯实基础,提升业余训练水平。一是强化“体教结合”特色。二是组织业务指导和培训。三是巩固和发展县队校办项目学校。四是完善考核奖励体系。五是抓好抓实运动员选材和输送。

(三)高点定位,打造品牌传统赛事。一是承办上级比赛以结合如东实际,确保比赛质量为指导方针,努力打造风筝品牌赛事,积极完成省、市考核指标。二是组织县内比赛以促进我县竞技和群众体育的发展为战略,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比赛,要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以“挖掘优秀体育苗子、发展优势运动项目”为宗旨。

(四)拓宽思路,增强体育产业活力。一是要加强体育彩票销售服务、管理,销售额力争有突破;二是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协助打造体育健身器材产业园,力争1个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

(五)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部门;二是要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三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如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