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国资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双聚双高’作风效能巩固深化年”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运营逐步规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严格国有企业投资事项审批把关,规范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出台《如东县国有企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暂行办法》、《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资产合规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监管制度。通过建立县国有企业资金安全委员会,完善管理办法和议事规则,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和大额资金管控。围绕巡视、巡察、审计等存在问题,督促指导企业抓好整改,实施事中事后闭环监管,统筹监督管理力量,建立巡察、审计、稽查、信访“四合一”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督查机制长效落实,对企业财务、内控、融资等事项开展监督检查,对企业安全生产开展每月一督查,提升国有企业运营发展规范度。同时举一反三,抓好共性问题建章立制,对发现问题组织国有企业加强整改。
(二)融资降本增效,筑牢安全发展基础。出台新的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制度,全面下调各类产品综合成本上限 ,规范非标产品招投标工作。对各集团公司50笔超批准高限融资事项进行逐个梳理,对其中21笔完成了低息融资置换。其余29笔,逐笔通过发函、上门方式推进问题解决。
(三)项目建设挑担,共谋服务发展大局。国有企业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服务民生等方面“压舱石”“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凸显。锦恒集团全年重点项目共83个,如东高级中学异地新建项目、解放路幼儿园项目已如期交付使用,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等各项工程均按序时推进,全力推进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东和集团天然气、光伏项目进程稳步推进,为我县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撑。栟茶古镇、东湖园区运营能力持续提升,雪亮工程数字一体化平台提档增效。水务集团通过供水经营效益稳中有升、污水处理再攀新高和排水运维覆盖城区,有力实现了水务运营平稳发展。民生实事普惠乡村,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工程和二次供水设备泵房标准化改造为城乡居民优质供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完善。始终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强化实体产业硬核支撑,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努力提升运营质效。锦恒集团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团队合资成立了江苏恒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江苏劲基晟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获得地基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成功实现了市场化业务开拓。东和集团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推进全县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农户一期)60兆瓦项目,加快布局我县新能源充电站业务。水务集团为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业内中天科技合作设立专业化公司,优化产业布局。
(五)党建合力汇聚,引领效力不断增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不动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检视整改、推动发展等各项任务,不断加大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力度。举办如东县国有企业合规体系建设培训班,为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资监管、强化风险防范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帮助。成立如东县国资委关工委,积极践行国资国企社会责任。结合实际开展“算好廉政账”专题教育月活动。配合市纪委、市国资委组织我县国资国企人员参加全市国有企业警示教育视频大会,坚决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各环节。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3年,我县国资国企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也充分认识到还存在很多短板弱项,面临的挑战还很大,主要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县国有企业主要业务开展仍以传统产业居多,真正走向市场,靠竞争力盈利的项目较少,盈利能力较弱;布局结构上偏重城市拆迁安置、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园区投资和各类代建。负债盘子偏重,周转速度缓慢,投资效益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极低,高新技术领域涉猎很少。
(二)主责主业不够聚焦。国有企业业务板块不够清晰,主责主业难以明确,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小散乱”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主动谋划、超前布局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相关领域还存在风险。对外投资领域:对参股企业、私募基金的管理不专业,不能及时发现和识别关联方交易风险,投后管理不到位。贸易领域:对贸易项目敞口风险辨识、风险防范、风险处置能力不足。资金管理领域:对外担保和拆借“三重一大”管理仍需加强。工程建设领域:国有企业建设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决算、结算的管理水平需要提高。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一)提升政治站位,有效责任落实。以主体责任落实为主线,牢牢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牢牢压实各级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防止国有资产非法流失的主体责任,牢牢压实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牢牢压实债务管理机构的债务管控责任,进一步守牢风险防控底线、廉洁从业底线,加强正反两个方面典型的宣传和解剖,着力补齐“三不腐”机制的短板和弱项。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和《县国资办关于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方案》,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大跟踪监督力度,推动巡视问题整改在规定时间内取得实效。同时积极推进南通市专项审计涉及我办及国有企业相关问题的整改。
(二)突出主业发展,促进转型增效。通过前期重点了解企业的资产(动产、不动产、其他)、负债、往来、财政专项、代建、自营等情况,开展情况分析研判,认真落实市场化方式整合重组,推进国有企业集团重组,推进企业数量减少,层级减少,精准核定主业,提升整体资信等级,降低国有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放大如东比较竞争优势,厚植深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环保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同步抓好存量资产盘活,加快推进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主业为指向,全面梳理战略性后备资源,以有效项目投入增加优质资本总量,推进ABS、Reits、IPO等资本证券化工作。
(三)有效识别风险,优化资本布局。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国有企业大额资金在线监管要求,推进国资监管信息化,实时掌握国有企业大额资金的进、出、存情况,实时掌握国有企业有息负债、资产负债、资金周转的有关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及时监督管理,及时识别和防范风险。通过增加标债、增加各类资本证券化、有序压降非标,有序优化债务结构、压降融资成本,切实督促国有企业落实防范重大风险的主体责任,切实承担国资监管机构防范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
(四)突出机制完善,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国有企业内部风控、合规、内审三项制度建设,强化各层级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综合管理工作,对照要求加强对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融资、隐性债务化解、经营性债务管理,规范国有企业投融行为,压降融资成本,有效化解风险。推进间隙性资金优化管理,通过形成市场化标杠利率,倒逼企业提高资金效益。强化国资监管机构事中事后检查的队伍能力建设,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决策,及时发现和处置种类风险,确保制度运行规范有力、监督管理科学有效,推动各项工作机制高效运行,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规范性、实效性。
(五)持续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在坚持党建引领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时,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发挥好党委定向把关作用,立足主业、聚集主业,精准核定主业,提升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将国有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严抓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筑牢廉洁兴企防线,引导国有企业工作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