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 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3-04 15:16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奋进新征程,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深入实施“一三八”发展战略,坚决做到“三提三争”,即提总量、争贡献,提能级、争形象,提干劲、争一流,在项目引建、经济运行、科技创新、上市培育、企业家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挑重担、走在前,以高质量发展实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东新实践贡献力量。

一、提总量、争贡献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抓招引、拓源头,持之以恒抓培育、扩增量,以招商提质、项目提速、产业提级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奋力推动园区经济总量实现新攀升。

一是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挑重担、走在前。项目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要牢固树立“招商为先、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持之以恒拼项目、抓发展、提后劲。接续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工程,深耕“一主一新一特色”产业板块,瞄准产业链关键方向、关键领域以及关键节点,大力开展产业招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聚力突破一批强链补链重大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力促半导体功率器件、新能源商用车电驱动力总成等重特大项目早日取得突破。突出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高效统筹在手在推50个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零纠纷、零干扰、零障碍,全力推动国机巨电锂电池项目、恒越超纤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确保全年新开工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8个。健全跟踪服务机制,狠抓实物工作量和形象进度,力促龙硕动力、纳特汽车零部件等重特大项目早日竣工达产,确保全年新竣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转化达产3个。

二是在经济总量财税贡献上挑重担、走在前。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持续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效益提升。深入实施产业链式集聚工程,更大力度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促转型,进一步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安全防护、生命健康、半导体等优势产业链,持之以恒抓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不断夯实产业强区的根基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底盘。积极引导如通股份、海力风电、恒尚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利用募集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扩大产能规模,做大体量、扩张总量;鼓励爱朋医疗、御传新能源等新兴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智改数转”,加快申创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绿色能源装备)和海洋绿色能源产业特色园区,持续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规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量不少于60亿元,工业税收突破18亿元,实现税收超亿元企业突破3家、超5000万企业10家。

三是在企业上市培大育强上挑重担、走在前。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通过深挖存量、扩充增量、建强梯队,加大对有上市意向企业的培育,积极引导实力强、质态好的企业精准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的上市梯队格局。建立上市服务专员制度,加强部门协调,形成部门合力,实现联合办理,为企业解决上市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推进诺德新材料、汇鸿防护、海瑞电源等上市入轨企业的上市进程,助推创亿达新材料2024年报会,力争全年再新增江苏群菱、臻亿医疗等不少于2家上市“白名单”企业,确保在培育新上市企业数量、质量以及进程上在全县保持领先。

四是在科技创新高企引培上挑重担、走在前。牢牢把握“高新”发展定位,持之以恒推动科技招商,重点围绕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半导体等优势产业链,着力招引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辐射效应的新经济、新产业,力争全年新引进科创类项目不少于50个。全方位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攻坚工程,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的示范作用,深耕关键环节、细分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形成平台载体更多、资源配置更好、人才支撑更强、综合环境更优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企业矩阵,确保全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50家。加快布局园区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好宜兴如东工业园等跨江融合平台,全面启动与顺海科技共建“融通中心”工作,切实提升园区智慧化水平。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平台,确保全年新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以上。

五是在企业家培育人才队伍建设上挑重担、走在前。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加快完善企业家梯队建设,重点加强对“企二代”、青年企业家的培养支持力度,通过定期组织企业家赴外考察学习、开展进修培训、举办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帮助企业家拓宽思路视野、提高能力水平,更好地带领企业做大做优做强。坚定不移加强开发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策应南通人才新政4.0、如东“新政70条”,重点围绕开发区优势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人才地图”,全面形成与产业需求和企业需要相匹配的高层次人才圈层,确保全年申报省“双创”人才7人。

二是提能级、争形象。

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按照国家级平台的形象标准,加紧完善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民生事业、特色园区、商住配套等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园区形象、载体能级和品质内涵,持续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是基础配套再加码。全力攻坚推进黄河路、钟山路两侧地块征收工作,加快完善海河路西延及管网、金沙江路、淮河路、牡丹江路大修等工程,进一步推动园区配套提档升级。放大现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和上海如东创新中心的带动效应,着力集聚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研究院、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充分发挥筑巢引凤作用,抓紧实施以“荣园”项目为代表的商业开发工程,加紧推进泛半导体产业园三期、生命健康产业园二期等“区中园”建设。

二是民生工程再加快。以民生实事推进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民生实事项目,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保补贴等政策,不断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基层治理再加力。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络,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全面提升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消存量、控增量,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从严落实监管责任,紧盯危化品、建筑施工、标准厂房、城镇燃气、“九小场所”等重点领域,在排查大隐患、辨识大风险、防控大事故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开发区水环境系统性治理、大气治理、土壤污染防范工作,持续完善园区三级应急防控体系、监测监控体系,扎实推进全区工业企业环保大体检行动,强化日常监管、快速响应、整改闭环,切实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水平。

三是提干劲、争一流。

认真贯彻市“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县“作风效能深化年”行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工程,以作风促作为,以实干促实效,真正把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落下去、压力传下去。

一是党的建设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关于主题教育的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深学细悟中把握精髓,在学以致用中加快发展,持续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加强党建阵地建设,依托书香党建阵地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推进生命健康园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以及刚正薄板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党建风景带。全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推动非公企业党支部应建尽建,大力培育非公企业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压紧压实“两个责任”,认真落实“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真抓真管、严抓严管,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是队伍建设增活力。大力弘扬开发区人敢试敢闯的传统,把“敢”的劲头集中到提升发展质效的顽强拼搏上,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以敢想敢为、敢为人先的气魄开创新时代开发区新局面新气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叫响“菁英远航”青年干部培养品牌,在经济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年轻干部,着力打造一支谋事有想法、干事有激情、共事有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三是国企建设树品牌。深化国企改革,支持国有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市场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平台和产业基金作用,强化对国有资产的运营和价值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保值增值。推动国企人事改革实施,建立有为有位的用人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用人导向,为国有公司打造现代新国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